「野學堂」電影欣賞講座《恐怖份子》

一場清晨的圍捕行動、一張少女的黑白照片、一對暗流湧動的婚姻關係、一通偶然的惡作劇電話,在紛亂、黑暗、冷漠的都市之中,無聲的交織在一起。人與人彼此的互動看似毫不相關,實則一舉一動互相牽連纏繞,甚至決定命運與生死。這是一個代表了八零年代的故事,處處透出人在面對劇變時的茫然,壓抑與掙扎。而不管是不良少女淑安、富有卻一心只想攝影的小強,性格深沈的丈夫和熱情浪漫的妻子,一舉一動彷彿都充斥著命定色彩,而結局更瀰漫一股深深的悲哀。

看電影,說故事!由藝文中心主辦的「野學堂」電影欣賞講座暨劇本工作坊,在10月13日正式開講。邀請了知名作家及資深電影創作者小野老師,和大家分享電影《恐怖份子》的編劇經驗。

「我不是恐怖份子,我是主任。」藝文中心洪淑苓主任幽默開場博得滿場笑聲。她表示,由於許多同學都表示期待更多電影相關活動,因此特地策劃此一系列講座,並很榮幸請到曾任臺大文學獎劇本組評審的小野老師主講。本次活動命名「野學堂」,除了取自「小野」,更希望學員們也能掌握「野」的精神,盡情縱放想像。

第一場講座相關電影是《恐怖份子》,由小野編劇、楊德昌導演,1986年獲得金馬獎及多項國外獎項。小野老師說明,他預計在十月份放映三場電影,除了本片,還有《秋宜的婚事》與《人間喜劇》,三部電影代表1980、1990與21世紀三個不同年代,分別由他、李志薔和鴻鴻帶領分享。而十一月份則策劃了四次劇本創作課程,秉持「用影像說故事」的精神,協助二十位學員完成一部自己的電影短片劇本。小野認為,《恐怖份子》非常適合用來分析劇本結構,尤其是結尾部份 。他也提醒大家待會可以特別注意片中的多線進行和象徵手法。

電影欣賞結束後,小野笑著說:「假如楊德昌還在,看到這個版本肯定不會滿意,因為數位修復同時把光影對比減弱了。」語氣充滿對這位過世導演的緬懷。他表示,一般拍電影的方式有「概念先行」、「故事先行」、「角色先行」、「結構先行」四種,而楊德昌從原本想拍攝當年美軍來臺生下的混血兒的「角色」,加上想表達「都會之中人與人的不信任感」的「概念」,又衍生出一段婚姻「故事」,最後以一個完美的「結構」容納所有分線,鎔鑄四種方法而成《恐》片,充分表露了楊德昌的複雜個性與編導功力。在二十年前,以僅僅八百萬的預算完成如此龐大的作品,顯示出導演驚人的天分。同時楊德昌大量運用象徵手法,絕不浪費任何一個鏡頭,例如從水管溢流的廢水象徵都市中充滿骯髒汙穢,巨大油槽則代表隨時會爆發的緊張關係,甚至連聲音都沒放過,「你們注意到男主角自殺後的配樂嗎?那是當時楊德昌的妻子蔡琴的新歌啊!」小野說,引起現場一片大笑。

回歸到劇本寫作,小野認為,創作劇本比詩、散文或小說更難,因為劇本最終要以畫面表現,必須非常貼近真實。他鼓勵大家多接觸不同背景的人,「去問了,才會得知你從未想像過的事情。」《恐》片中的惡作劇電話,便是飾演淑安的混血兒少女提供的真實故事。「那有了架構之後,對白如何產生?」現場同學提出疑問。對此小野建議從身旁熟識的人發想,角色的資訊越完整,越容易想對白。此外,小野也特別強調「反向思考」的重要性,「當你想到一個情節或結尾,不要馬上用,設想『若情況完全不同』會是什麼樣子,反向思考,往往會成為全片最棒的部份。」他希望在接下來的劇本創作課,大家能盡量發揮創意,嘗試多種可能性。

最後的發問時間,現場舉手相當踴躍,問題涵蓋劇情到當時的拍攝環境。臺上與臺下懷抱同一份對電影的熱愛,互相交流分享。雅頌坊的燈光便在這樣的氛圍中一直亮著,久久不熄。

形式:影片放映與演講、時間:99/10/13,18:30-22:00、地點:雅頌坊、座談人:小野、記者:梁庭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