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那魯道:我們可以輸掉軀體但永遠不會輸去靈魂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暨《賽德克‧巴萊》講座 臺大登場

8月26日週五下午2點,三伏天午後的驕陽照在臺灣大學圖書館B1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下簡稱原圖中心)。眾多新聞媒體記者的閃光燈閃個不停,踴躍的來賓、聽眾、讀者擠滿了原圖中心每一處可以容身的角落,讓發表新書「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的作者楊南郡博士夫婦兩人開心得笑不攏嘴,忙著招呼出席的貴賓們,爽朗的笑談聲使得還未開始的綜合講座分享顯得特別的輕鬆愉快。主要的來賓有林務局李桃生代局長,原住民委員會孫大川主委、海角七號名導演魏德聖、知名漫畫作家邱若龍、本校歷史系周婉窈教授等。

楊博士係本校外文系校友,夫人徐如林女士也是畢業於本校化工系。也許是因為登山同好而結緣,夫唱婦隨在民國65年就已經完成了百岳。楊南郡教授年過80,1931年出生,楊夫人笑稱因為經常登山進出原住民部落,早已成了原住民,且近年也有親友與鄒族聯婚,可說是親上加親;況且三不五時就往山裡跑,愈跑愈感覺更加親切。聽聽這些開場白,怪不得楊博士夫婦被林務局李代局長譽為是林務局最得力的好幫手。由於楊南郡教授對臺灣山地瞭若指掌,替林務局擘劃臺灣山地國家步道系統總共有14條之多。其中屬於自然景觀有(一)中央山脈脊梁、(二)雪山群峯、(三)海岸山脈等3條;屬於歷史人文類有(一)阿里山、(二)蘇花古道、(三)霞喀羅 – 鹿場連嶺、(四)關山 – 內本鹿越嶺、(五)關山谷道等5條;屬於綜合型有(一)玉山橫斷、(二)合歡–能高越嶺、(三)南臺灣古魯凱步道、古排灣步道、瑯嶠卑南步道、(四)陽明山、(五)插天山、(六)淡蘭–東北角海岸等6條。李代局長致詞時更不忘介紹臺灣高山之美,資源豐富,走在高山之上,一步一腳印十分踏實。臺灣雖然不大,但山林氣勢磅礡,並不輸歐美各地之名山勝跡。李代局長舉證在1896年日本據臺期間,日本民政局長視臺灣之高山山林為日本人民生活之重要自然資源,大力開闢了幾條古道。但臺灣高山山林被日人任意開發砍伐也嚴重損失了很多國家級的珍貴木材,且大量運到日本為日人所用。

1930年能高越嶺道的起點-霧社爆發了慘烈的「霧社事件」,賽德克勇士們焚毀了日本警察在能高越嶺西段各個駐在所之後,日本軍警激烈地展開報復攻擊,甚至動用到毒氣彈。時至今日,能高越嶺道除了擁有本來風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外,也保存許多具有文化資產意義的歷史人文資源。古道沿線保留了不少當年「霧社事件」的歷史遺跡,例如全由檜木建造的豪華警察駐在所等,讓現在的能高越嶺道具有獨特的存在意義。

縱橫臺灣山林的學術探險家楊南郡博士與其夫人徐如林女士實地前往能高越嶺道全線,並對霧社事件的史料加以實地調查。尤其是1976年親赴馬赫坡勇士最後守之處 - 「馬海僕岩窟」進行考察,感受當年賽德克族人置生死於度外的心境,並遍訪事件現場的目擊證人,三度拜訪花崗二郎的遺孀高彩雲女士。

該書主要依時空順序排列,整本書因為作者楊博士和其夫人徐如林女士行雲流水之筆,加上嚴謹的文史考證與親赴現場實地印證,讓能高越嶺道這條從清治時期到日治時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古道成為一條充滿故事,可以聞到自然與歷史芳香的路。楊南郡是國內最富盛名的登山前輩,同時也是古道考古之巨擘,在工作之餘從事登山和臺灣南島諸語族文化、古道、遺址探勘研究,開創人文登山的新視野。楊博士強調光靠自然景觀想要成為聯合國承認通過的世界複合遺產(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指同時具備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兩種條件者)十分困難,富士山雖然是世界知名的自然美景,日本卻曾向聯合國提出申請而未通過,日人因此頗感頓挫。最近可能打算在富士山的文宣增添一些傳奇性的歷史人文因素,再度向聯合國主管機構叩關,但否能達成宿願尚未可知。而我國的能高越嶺道本身兼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也保存許多具有文化資產意義的人文資源和歷史遺跡,未來若要向聯合國提出申請為世界複合遺產應該是希望無窮的。這一說來果然立即得到現場所有新聞媒體及全場聽眾的共鳴認同,予以熱烈的歡呼鼓勵。

在熱熱鬧鬧的激情過後,臺大圖書館特別安排海角七號知名導演魏德聖與大家分享籌拍電影《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的拍片心得,並在現場放映電影預告,十分精彩動人。透過斷續的畫面再配合楊南郡博士的新書對霧社事件的描寫,讓霧社賽德克族人英勇反抗日本軍閥欺壓的歷史有更清楚的輪廓。莫那魯道每天看著日本軍警強迫其族人放棄自己的文化信仰,分派族人做不完的勞役,還無理苛扣勞役薪資,族人逐漸失去了祖先辛苦建立起的家園與獵場,在日人不講人道的日本化政策統治下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部分族人則搖擺在日本與賽德克族的身分之中失去自我。莫那魯道感到痛心與掙扎,一直有個聲音提醒著他自己,唯有在自己的獵場通過重重試煉,在臉上紋上驕傲的印記,成為一位真正的賽德克人,死後才能走上讓祖先認同的彩虹橋。

長期遭到壓迫的賽德克年輕人群聚要求戰鬥,總頭目莫那魯道帶領他們反擊日本人,忍辱負重的莫那魯道清楚知道這場戰役一定會輸,更將賭上滅族的危機,但他明白唯有挺身為民族的尊嚴反擊,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於是他悄悄率領自己的兒子和族內年輕人循著祖先的訓示,準備血祭祖靈,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霧社事件」一觸即發。

莫那魯道拼死與日本軍警在槍林彈雨戰鬥之中說了一句很令人深為感動的話,他雖然明明知道自己將是屬於失敗的一方,卻視死如歸的說:「我們可以輸掉我們的軀體,但是永遠不會輸去我們的靈魂。」如此豪壯的正氣,真的是把日人嚇破了膽,他殉戰三年後遺骸始被發現,經過親屬確認後日人才總算放下心頭大石。可見英烈犧牲之精神與抗日名將黃百韜將軍、正氣歌的文天祥一樣將永遠長存於天地之間,永遠留存在每個愛鄉愛土愛民族者的心田。

在綜合座談時,魏德聖導演表示希望大家觀賞《賽德克‧巴萊》時要先放下道學身分,卸下武裝、偽裝等等全部都要先放下,設身處地用心思考莫那魯道的思想、出發點,要去體會、去感受心裡的情緒反應、內心的痛苦與掙扎,雖然這實在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並想想看,還會有哪些可以選擇的事。魏導既年輕也非常謙虛客氣,在眾多學者專家面前並不善搬弄言詞,只是再三請大家把甚麼都先卸下再來看《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這部影片。

附記:今年正值霧社事件80週年,原圖中心除與作者楊南郡博士夫婦及發行者林務局合作舉辦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亦同時將展出相關主題書目及館藏展示。並且在今年年初1月27日也和楊博士合作舉辦「臺灣原住民系統所屬之研究」新書發表會,該書榮獲建國百年國家出版獎佳作之殊榮。可說是雙方早有合作愉快的經驗,如今再次出版「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新書發表會,成功應是可期的。

綜合座談時楊博士特別指出他這本新書原本在今年初已準備出版,但林務局覺得書中國家步道的山林圖片還可以再加強美化,於是調派攝影名家由楊博士親自帶領取景,所以書中的圖片更加美麗也因此遲至現在才推出,還算得上是新書,引得現場哄堂大笑。

無巧不成書,魏德聖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也剛巧完工推出,影片主要之故事內容與楊博士這本新書中述說之「霧社事件」有著非常密切的呼應關係,讓他十分窩心。他希望也能觀賞魏導演的得意傑作,同時也期待彼此能夠相得益彰,共同努力還原、釐清「霧社事件」的歷史真貌,以慰莫那魯道碧血英風之英靈。(文:西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