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把東西弄壞 表示你試得不夠用力 Apps?是錢坑還是火坑?

即將邁入農曆歲末時刻,創意創業學程特別找來appWorks之初創投的共同創辦人Mr.Jamie林之晨,與創投育成的團隊們,於12月21日在臺大霖澤館展開一場名為「Apps?是錢坑還是火坑?」的高峰會,暢談App創業之道。

與談的Q.L.L.快速語言學習系統公司創辦人葉慧瑜、半價團購網Goodlife共同創辦人陳筠珊兩人皆非資訊背景出身,裝扮有型的葉慧瑜過去擔任知名品牌服裝採購,外型甜美的陳筠珊過去則是擔任空姐。同樣因為工作遊歷世界的兩人談起Apps,不約而同流露出對這項工作的積極與熱情。

「App很小,不能什麼都包。」葉慧瑜強調一個成功的App,必須定位簡單清楚,「另外,我發現學生們寫的App多是『條文敘述』;但其實,像外國當紅的Angry Bird成功的經驗就可以知道圖像才吸引人,也是最容易被記憶的。」在圖像當道的環境下,她也認為這是輔助內容變得更直覺的工具之一。「在寫出了App之後,可以先小規模地用網誌或Facebook測試市場反應。」陳筠珊認為,在還不確定客群接受度、還有想知道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善時,這些簡單又無須花費的測試便會是很好的方法。

當講者被問到經營和創意何者比較重要時,陳筠珊提到國外一家知名公司提出的評分量表,其中創意的評分數值有1-10,而執行力的評分範圍則從-10000到1000000,也就是說再有多棒的創意,沒有執行力還是無濟於事。葉慧瑜則覺得創意是可以培養的,就算一個東西剛開始沒有很特別,但是在做的過程中可能越做越有心得,創意就會慢慢產生。

林之晨認為,創意是以更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提供價值,而不能只focus在有沒有影響力:「好的創意其實是被逼出來的。」他舉出appWorks中一家團隊在找不到廠商支持時,臨時想到「外送得來速」的代訂餐飲服務,沒想到卻意外地受到歡迎。「如果想要得到創意,就要去製造意外。」他說。創意通常是在隨機中試出來的,所以要多實做。他舉了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理念:「如果你沒有把東西弄壞,表示你試得不夠用力。」

講者們不約而同都認為,創業的過程中不一定要創辦公司。葉慧瑜認為先做出App,一面測試市場反應,邊做邊改,直到產品的規模變大,需要更多的income來cover時,再成立公司也無妨。「不用把創業當成是開公司,應該把公司當成是一種輔助創業的工具。」

被問及app會不會取代網路瀏覽器browser時,林之晨認為未來App的數量將會是browser的100倍,打開Apps的同時仍然是在上網,只是使用者的消費板塊位移,廠商也會跟著移動,把browser包裝成App的樣子,甚至一個browser之下,就含括了許多個Apps。

「創業初期,通常做出的產品有百分之九點九九是不成功的。」林之晨指出,「創業其實不是做一個產品,而是一群人去挑戰世界的心路歷程,比到後來不是只有技術,而是比誰的心臟比較強、撐得最久,所以共同創業的夥伴很重要。」他隨後舉了NBA的球隊組合為例,認為不一定要是強者的集合才是最好的選擇,共同創辦人其實反而要找技能和價值觀可以互通的人,彼此能良性溝通,才能長遠的走下去。

論壇中有同學問及蘋果的iOS和Android平台相較之下,考量創業者的收益該孰輕孰重時,葉慧瑜認為想盡早得到費用時,就選擇前者;然而,由於Android具有免費、使用平台一直在擴散的優勢,絕對會是一股無法抵擋的浪潮,故把握Android的散播力,讓品牌普及,反倒是比起收益更重要的事。

怎麼讓產品的UI(使用者介面)更親和?葉慧瑜說自己往往都會在做出產品後,邀親朋好友一起用用看,「得到user們的comment和rating很重要。」陳筠珊的經驗則是不停下載apps研究,從親身體驗中去感受。林之晨則建議東西做出來後,在完全不說明的情況下請朋友用,「你就會知道,很多產品不成功不是因為功能不夠強,而是UI做得太難。」論壇的最後,三位講者分別送給想創業的同學一句話,建議什麼是創業所需具備的能力。

陳筠珊認為要建立對市場的敏感度和執行力,所以要從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和培養適應改變的能力;葉慧瑜回憶起創業初期,面臨了經濟瓶頸、家人反對等因素,覺得有沒有毅力,能不能秉持著信念堅持下去十分重要。

你也懷抱著一個Apps創業夢嗎? 林之晨勉勵大家要先學習「厚臉皮」地去做生意。無論是去五分埔批貨擺地攤,或者是去補習班打電話拉學生,創業重視的是業務能力,好的業務能力,才可以讓你在說服消費者買單、創業夥伴的加入,甚至是廠商的合作時無往不利。

除此之外,一個好的創業者還要培養「不進步會死」的能力:「同一個user,該怎麼服務得比昨天更好?」林之晨在論壇的最後這樣說道。

創業者們,成功開始於勇於實踐,請以「打死要創造更好服務」的態度,在如日中天的Apps潮中勇敢地奮力一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