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急需戰略性傑出人才引進政策
研發長陳基旺科技與資源為衡量一個現代國家實力之重要指標,缺乏天然資源的臺灣,惟擁有高科技方得立足於世界。然而科技發展以人才為本,很遺憾,長久以來,我國欠缺一個積極性之人才引進政策,要不是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有關臺灣拒絕人才與人才流失等為鎖國的反面教材一席談話,令人感慨萬千。這議題在過去許多場合,有許多的討論與建議,但得不到政府與社會之認同與反思。難道國際上引以為鑒之新聞,也成為臺灣之光嗎?
我國極需一個吸引世界人才與容納全球菁英的友善環境,目前對外籍人士設下許多不合理的與不公平的措施,甚至歧視之不十分友善,不但不具競爭力,亦難外籍人士發揮所長。例如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或國外院士的傑出學者來臺講學或任教,必須繳出體檢表與身家調查,一切程序比照外籍勞工繁瑣程序;不能比照退休制度;不能買房子等與本國人不同待遇。又依外籍人士服務法規定,只有中研院是學術研究單位得免除,難道國內百餘所大學,均非學術研究單位嗎?提出這質疑時,還得冒士大夫觀念作祟之大不諱。
研究生是一所研究型大學的重要資產,各國無不處心積慮,設法去爭取每年移動的五百萬留學生;反觀,我國想盡一切辦法加以設限與牽制。今年有位廈門大學資優生同時考上臺大與北大化學所,受限於當今法規不得給陸生任何獎學金,有位同事還設法為他爭取未果,最後他寫一封信告訴他仰慕的指導教授,他不得不捨棄臺大就讀北大,主要原因是就學期間他不愁生活費與學費,信中最後,這位學生亦提出善意的忠告:「你們這樣是招不到優秀學生的。」這是我們拒絕頂尖人才的眾多案例之一。
環顧歷史,拒絕人才終將在歷史洪流中遭淘汰。當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時,各分別成立國立新加坡大學與馬來西亞大學,前者採開放政策,目前世界大學排名在前百大,而後者以極端保護政策,眾所周知,甚至嚴重排華,仍在五百大之外,這拒絕人才的結局才值得借鏡。
現今中國大陸推行各項政策,從「長江學者」到「千人計畫」以及最近「百人計畫」,給予優渥薪資條件與研究經費,有計畫吸引世界人才,且不限華人。反觀我國,只有引進外籍新娘與外勞政策,不見引進精英人才政策?我們不希望幾年後此一歷史重演發生在我國,政府應有更積極與突破性的作為,將過去引以為傲的以華人為主的「腦礦」,擴充至任何世界之人才。因此建構一個戰略性傑出人才引進政策,營造友善的環境,以吸引世界人才,實在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