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學院學生會與亞太青年社海峽對岸沙龍

法律學院學生會與亞太青年社(正籌備將於本學期申請成立)聯合主辦海峽對話沙龍,邀請各專業領域和不同立場的專家學者、社會人士就各層面議題與青年學生對話,一方面希望能帶給青年學生一些激盪與反思,另一方面希望能互相溝通,了解彼此的意見,進而消泯歧見,達到互惠交流、求同存異的目標。藉由交流達到耕耘深層的目的。

本次海峽對話沙龍於101年10月1日晚間在校總區霖澤館演講廳舉行,座無虛席。主持人石之瑜教授指出,亞太青年社是跨世代的,有不同的年齡層;是跨國的,中、日、臺均有;是跨政黨的;也是跨校跨區域的。

兩位主辦同學謝琪峰、張雅鈞簡介該社團與活動的緣起後,強調在釣魚臺列嶼問題的交流提出:「我們希望發現釣魚臺問題的爭論點,不再盲目,而且透過發現問題所在了解各方的觀點和想法、其依據和主張;了解問題的所在,並嘗試找出可能的解決方向,便是此次對話會的最主要目的。而活動最重要的意義是我們可以剖析立場的糾結,可以實現對話,可以面對敏感問題,可以談論敏感問題。我們更加相信,上一代人留下的寶貴經驗加上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一定可以解決問題…。」

主辦本活動及籌備亞太青年社主辦人之一本校政治系政論組張雅鈞同學表示,該社原稱亞太青年公益協會,由一位華裔日籍同學中坊聖華發起,並與一群關心時事、熱心公共議題的臺大學生研擬創建。他同時強調在全球化時代,問題的解決日趨仰賴跨區域協調合作,近年來兩岸逐步突破過往的封鎖與限制,交往交流日益密切,兩岸關係已然為亞太地區甚至全球重要的一環。因此對於兩岸合作的需求也愈來愈迫切,為了促進兩岸的交流合作,相關組織紛紛成立,然而多數機構往往因為過於泛政治化,以及官方意志的強勢影響而淪於政治較勁或意識形態宣傳的場域,亞太青年社希望透過創建一開放、中立的平臺,讓兩岸乃至於亞太地區的青年得以互相溝通、了解彼此的意見,進而消泯歧見,達到互惠交流、求同存異的目標。

首先由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教授談保釣運動。劉教授是中華保釣協會第一屆理事長,是保釣運動的老前輩,也是保釣的先鋒人物。劉教授表示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到臺大分享對釣魚臺的看法與活動經驗,自己有幸從開始即參與保衛釣魚臺運動,所以可以向大家略為簡介前後五波保釣運動,以供參考。回顧過去,自1970年迄今有五波大規模的運動,其間小運動無數。

第一波,1970年11月,臺灣留學生胡卜凱等人為「支持政府對國土的維護」發起保衛釣魚臺運動,其後迅速擴展到臺灣與香港各地,這一波運動的高潮發生在:(一)1971年1月29日及30日兩天的全美五大城市的遊行運動;(二)同年4月15日美國華人在華盛頓遊行反對美、日政府,以及中華民國政府的抗議運動;(三)1971年5月在臺北的大學生遊行抗議日本竊占釣魚臺列島。這一波保釣運動終於使得美國於1972年5月15日公開聲明將釣魚臺列嶼的「行政權」交給日本,對其主權問題持中立立場,而日本原先要在釣魚臺島建立無人看管之氣象臺的想法被迫放棄,此事於「國是研究專輯」詳細記載。1995年6月17日,臺灣史研究會主辦「青春無悔話保釣」活動。

第二波,1996年7月,日本片面宣布其領海範圍,包括釣魚臺地區一直擴張到臺灣外海,並開始驅逐進入列島地區的臺灣漁船,日本右翼青年社並在列嶼之北小島建立燈塔,再度激怒全球華人,這次運動由臺、港為主導,北美華人與中國人為支援。運動的高潮先是9月22日在臺北的保釣大遊行,然後是香港「保釣號」船隻前往釣魚臺海域受阻,總指揮陳毓祥不幸罹難,更加激起臺、港、澳愛國人士近三百人驅船連袂前往,臺灣金介壽與香港陳裕南自「全家福號」漁船成功登陸釣魚臺島,同時插上中華民國國旗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旗,這一運動有宣示主權的意味,也促成臺灣與日本就漁權問題磋商。1997年宜蘭縣縣長游錫堃主辦保釣問題學術研討會。

第三波保釣運動始於2002年9月,源自李登輝前總統接受「沖繩時報」訪問時表示「釣魚臺是日本領土」。林孝信於是在臺灣發起連署聲明譴責這項言論,串連全球保釣人士籌組「全球保衛釣魚臺聯盟」,2003到2004年間兩岸三地人士又有數次保釣聯合行動,大陸人士且於2004年3月24日突襲成功登上釣魚臺,亞洲週刊有大篇幅報導並譴責李登輝言論。

第四波,2008年6月,起因是臺灣漁船於釣魚臺海域遭日艦撞沉,輿情憤慨,一致譴責日方暴行。黃錫麟等12名知名保釣人士於是再度乘「全家福號」漁船駛往釣魚臺,數十位媒體人士隨船採訪保釣活動,臺灣海巡署特派五艘巡邏艇護航,衝破日方巡防艦防線,於6月16日成功挺進距離釣魚臺島零點四海浬處,繞島一周宣示主權。日本後來並正式為撞船事件道歉,並賠償損失。

第五波,2012年4月,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發起募款收購釣魚臺活動,6月開始日本政府提出「國家購買」,及釣魚臺島等「國有化」。此構想激起了兩岸民間和政府的激烈反應,8月13日在世界華人保釣聯盟的組織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保釣人士聯合乘船出海,15日登上釣魚臺島宣示中國主權,但遭日本海上保安官及警員抓扣,後經北京政府抗議交涉後全數遣返。

2012年9月,儘管臺海兩岸政府多次交涉、反對,日本政府按計畫完成了對釣魚臺島實行「國有化」的行動,導致釣魚臺領土危機急劇升級。9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了《關於釣魚臺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其外交部也發表聲明強烈抗議,9月11日起,中國大陸官方的海監船、漁政船等公務船幾乎每日均在領海基線延伸的12海浬領海內巡航,中國大陸漁船在釣魚臺島附近海域正常捕撈作業。臺灣漁民9月24日下午集結75艘漁船,在中華民國海巡署超過10艘艦艇護航下,9月25日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的阻攔進入12海浬領海,距島最近的船離岸僅3海浬左右,宣示主權。

劉源俊教授除了開幻燈片全程介紹五波保釣運動發展的過程資料,還提供不少珍貴的保釣歷史圖文,以及歷次的保釣各地大遊行的照片,有保釣人士登陸釣魚臺插上國旗的照片,保釣人士的船隻與日本保安廳艦船對峙的照片等。劉教授特別強調保釣不能只有行動,還必須有學理的依據。三十多年來,臺、港、美、大陸各地均出版了許多學術論著,探討釣魚臺列嶼問題的歷史、地理、國際法諸面相。東吳大學於1998年5月及2003年5月兩度舉辦「釣魚臺列嶼問題學術研討會」,會後並將論文編印成書。有關保衛釣魚臺運動的文字,也編輯出版了好幾本書。新竹的清華圖書館自2007年開始進行「1970年代保釣暨海外留學生刊物文獻特藏計畫」,同時,北京的清華大學圖書館也開始收藏有關文獻。他表示過去保釣的活動都以「聯盟」的方式進行,缺乏組織與聯擊,經驗遂難以傳承,2008年「中華保釣協會」成立,形式上延續了多次成功的保釣行動,有重大意義,是保釣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向內政部登記有案的法定組織。成立後,對發揚保釣精神、持續保釣運動、傳承保釣經驗、串連保釣活動扮演重要角色,發常有助於保釣大業。

第二位專家是輔仁大學日文系何思慎副教授,他也是臺大日文系兼任副教授、中華歐亞基金會(智庫)顧問,曾任日本平成國際大學法政系訪問研究員,日本交流協會2000年度日臺研究中心歷史研究者招聘學者。專長研究領域為日本外交、政治。臺、日、美、中四邊關係及亞太國際關係。

何思慎副教授首先聲明要釐清釣魚臺之歷史,再來釐清研究分析各方對釣魚臺問題之觀點,才能夠合情合理合法來解決問題。李登輝前總統說釣魚臺係琉球之東山國領土,但是遍尋史冊,並沒有琉球東山國領土之記載。1879年日人古賀善次登上釣魚臺島嶼採集信天翁羽毛及鳥糞,向沖繩縣縣令尚書長官西川請求使用權,但西川不敢做主,呈送內政部門請示也不敢做主,轉呈至外務部,結果外務部以密件回文說明,清朝早有表示釣魚臺係清朝領土,所以日本在當時不敢做出任何主張並以密件處理。何思慎副教授並表示該密件他握有證據。1895年清朝對日甲午戰爭失敗,日本始敢以今非昔比國情不同,將之劃歸版圖,但並沒有公開聲明;日本聲稱當時清朝沒有反對,但因1895年沒有將此舉公開,此說並不能成立。而且日皇敕令13號將琉球劃歸日本豐田縣治理,所以釣魚臺自始與琉球是風馬牛不相干的,是毫無一點歷史根據的。

還有日本聲稱馬關條約並沒有列出釣魚臺列嶼,所以可以不歸還。但是彭佳嶼及蘭嶼都未列入馬關條約之範圍,仍依舊金山和約及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通通都將臺灣附屬島嶼和臺灣、澎湖同時移交給當時的中華民國。

為了讓大家對釣魚臺之歷史走向有更加清楚的了解,亞太學生青年社遍尋史料蒐集有關釣魚臺之記載資料,原汁原味的的提供出來給大家參考:

釣魚臺在中國的明朝時便曾留下記載,1556年,明朝使臣鄭舜功奉命赴日考察後撰寫的《日本一鑒.萬里長歌》中便記載著「…釣魚嶼,小東小嶼也」(「小東」即當時對臺灣的稱呼),中國在明朝以認定釣魚臺等島嶼是臺灣的附屬島嶼。到1683年康熙帝將臺灣劃入大清帝國版圖,歸福建省管轄,清朝第二任琉球冊封使汪楫在使錄《使琉球錄》中對赤嶼(屬釣魚列島)和姑來山(屬琉球王國)之間的海域有著「中外之界」的描述。因此中方(北京、臺北)在正式官方聲明中均堅稱釣魚臺列島是自己國有領土。而日本政府的觀點是中國雖在明朝或更早先發現了釣魚島,但至甲午戰爭開始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三個月前,即1895年1月,經過日本政府的考察,釣魚島定義為無主地,認為中國只憑先發現或因地理原因並不可作為擁有主權的充分證據,而將釣魚島納入日本版圖。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中方戰敗與日方簽訂《馬關條約》,第二款第2條註明將「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馬關條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被廢除。日本二戰戰敗後無條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及該公告所重申的《開羅宣言》,於《開羅宣言》承諾將「臺灣、澎湖列島等」在《馬關條約》中割讓的土地歸還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繼《開羅宣言》後《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將日本的主權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其他由簽署國暨戰勝國美國、中國、英國所決定的小島。

二戰後美日在排除戰勝國之一的中國(無論是中華民國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情況下簽訂《舊金山和約》,其中並未明確具體提及釣魚島,美國根據該條約第二章第2條託管北緯29度以南的南西群島時,將釣魚島群島劃入其中託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因臺灣問題等在一開始就反對舊金山和會與《舊金山和約》本身,多次宣稱該和約違反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因而非法和無效。

1946年11月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將琉球、小笠原群島,原日本託管統治區域置於美國的戰略託管之下,並且將此方案向聯合國提出。1947年4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的提案,1947年9月23日,當時代表中國國民諮詢機構的國民參政會曾反對把琉球歸屬日本,要求在對日和約中規定琉球應交中華民國託管,但美國拒絕了中國對琉球統治權的要求,在戰後美軍統治琉球期間,美軍使用釣魚臺作為炸射演習場,付租金給釣魚島地主古賀善次。1971年6月17日,美國與日本簽署沖繩返還協定,1972年5月將釣魚島列島的行政管轄權隨同沖繩管治權一起交還於日本,日本開始實際控制釣魚島群島。中華民國政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71年開始對日本對釣魚島行使主權提出抗議。

第三位專家為現任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教授董立文博士,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臺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曾任歐亞學會(歐亞基金會)研究部主任、副執行長,於蘇貞昌擔任主席時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等。

董立文博士認為:(1)在釣魚臺的問題表面看是在爭主權,實際上日、中、臺三方爭地是為了面子;(2)其實釣魚臺潛在的利益並沒有想像那麼大,若要爭取這些利益可能得不償失。(3)國民黨政府目前的政策是擱置爭議主張和平合作共同開發,民進黨對釣魚臺的政策可以說是與國民黨的主張差不多。當然民間的保釣運動如劉校長所說是主張主權的。(4)臺灣漁民古早在明清時代就在釣魚臺海域捕魚,這些種種史實是不容日本政府用政治手段來抹殺的,希望大家不分藍綠好好合作保衛釣魚臺的主權,維護臺灣漁民漁權。(5)中國維護主權政策的傳統作法是「外抗強權,內除國賊」,利用民族主義,但是民族主義是杯劣酒,喝時興奮,酒醒後會頭痛。

現時中共與第四者(美國)都認為釣魚臺的問題是:(1)升高緊張會增加外交困難(2)付出的代價遠超過潛在的利益(3)持續抗爭,中、日、臺三方之經濟利益會受到損害(4)第四者亦有可能會為政治利益、軍火利益火上加油(5)日本將釣魚臺國有化與中共劃歸領海線都是國內法的問題(6)臺灣可以實行學理上之宣傳,伸張主權

學生代表發言部分:(一)中山大學學生代表臺灣學生發言重點(1)也許是由於斷代的問題以及國家教育的欠缺,使社會大眾對釣魚臺事件十分生疏,臺灣的青年學生對保衛釣魚臺觀念淡薄,少有參加保釣運動。(2)中國將保釣拉到甲午戰爭,日本侵略中國之歷史,才激起青年學生及社會民眾之反日情緒。(3)其實現時年輕人及社會民眾無法將政治感情寄託在釣魚臺事件上,因為覺得保釣並非在生活上十分迫切的問題。(二)臺灣大學學生代表(日本來臺留學生)表示:(1)我曾經留學中國,非常喜歡中國之山水風景,實在很美麗。(2)來臺學習期間覺得臺灣人對我很好,讓我感動。臺灣小吃食物美味好吃。(3)大陸現時反日之行動讓我傷心,希望日、中、臺三地能友好和睦。(三)政治大學學生代表(大陸來臺修習學生)發言重點:(1)這兩年中國的保釣運動逐漸蓬勃起來,以前的反應也是十分冷漠的。(2)1978年鄧小平訪日表示可以將釣魚臺的主權問題擱置。(3)1989~1990年開始主張釣魚臺是中國固有領土,並且民族主義興起,反日情緒高漲。(4)到了最近2012年更加激烈爭領土主權,像小孩爭糖吃一般,不夠成熟、不夠理想。(5)在21世紀不能完全以爭主權為標的,要解決問題是要透過協商,共同開發利用資源,以及合情合理解決漁權等問題。

論述發表結束,主持人石之瑜教授宣布開放現場提問,提問者可以指定臺上人士回答。

第一階段提問:

提問一:(1)美國在釣魚臺這個問題有很大影響力,請問將會對日、中、臺三方有何影響?(2)請問董立文先生,民進黨與國民黨對釣魚臺事件是否有不同看法?提問二:(1)請問日、中、臺三方在釣魚臺事件的爭端是為爭面子的問題嗎?(2)請問石原慎太郎在日本政壇的份量有多大,影響力如何?提問三:釣魚臺事件的爭端是否可放在國際法庭來審理,可行嗎?提問四:現今學生到最近才知道釣魚臺事件的問題,國家似乎是沒有給青年學生如此的教育,意義如何?提問五:我們認為釣魚臺的確是個問題,不光是主權、漁權、經濟利益的事情,實情是否如此?提問六:能否仿照南海問題、東海問題來解決釣魚臺問題?

臺上嘉賓答覆:

董:(1)有人說民進黨傾向日本是沒有根據的,其實在釣魚臺事件的政策方面,民進黨與國民黨相當一致。(2)中共和日本之關係與中共政治情況有密切關聯。

何:美國認為釣魚臺之行政管轄權雖然交還給日本,但不是保證要成為日本之後助力。日本誤解歐巴馬重返亞洲政策,日本必須正視美國與中國之關係是多層次,目前並沒有美國要圍堵中共的具體行為。

劉:(1)臺灣青年對保釣有斷層問題,現在青年對保釣的重要性不夠清楚,欠缺共鳴的情況令人十分擔心,強烈要求政府要將釣魚臺事件列入教科書,教育下一代了解保釣的基本觀念。(2)現在民間的保釣活動不與政府掛勾,沒有從屬的關係,只有互相溝通、互相合作。(3)保釣不只是反日,更是反美,釣魚臺事件美國才是始作俑者。

中山大學學生代表:學生運動上街頭,必須是有生活迫切的問題,譬如漁民捕魚權利的問題。臺灣大學學生代表:石原慎太郎是東京知事,經常發言不遜,難被大眾接受,並不能代表日本人民的聲音。政大學生代表:(1)釣魚臺事件很難令一般青年學生認為是生活上迫切的問題。(2)中國的保釣運動,反日情緒大多應是政府公安部門控管的事情。

第二階段提問:

提問七:日本對釣魚臺事件有如此發言權,是否利用釣魚臺問題擴張其勢力?提問八:(1)臺灣與釣魚臺問題關係密切,有否重視這個問題?(2)是否可交到國際法庭來解決爭端?(3)除了國際法庭外,是否有其他地方可以解決?提問九:請問臺灣對中共之保釣有何看法?提問十:(1)青年學生不熱心參加保釣是否受李登輝前總統20年教化之影響?或者是因為在扁時代的教改改成這樣?(2)釣魚臺事件是否與中日戰爭有關?(3)日本對釣魚臺主張有領土主權,應如何應付?(4)中共主張釣魚臺是屬於臺灣的,臺灣是屬於中國的,如此下去是否影響臺灣安全?提問十一:將釣魚臺歸之於主權鬥爭、政治陰謀,國與國間針鋒相對,應如何解決?

臺上嘉賓答覆:

劉:(1)美國把日本竊佔之贓物(釣魚臺)交還給竊賊,才會引起釣魚臺爭端。(2)主張兩岸摒異求同合作保釣。(3)大陸有發言權,可將之交給國際法庭審理裁判,公平解決爭端。(4)釣魚臺的紛爭等於是三國演義,目前大家合作保釣,對漁民捕魚漁權是有利的,可由民間帶頭保釣,兩岸輪番上陣。

何:(1)王曉波主張釣魚臺是中國的,但由於「一中政策」,一中便是中華民國,所以這個論點在兩岸尚難有平衡點。(2)日本會反對將這個爭論送交國際法庭。(3)但會主張擱置爭端,共同開發。美國應該介入保持中立。(4)日本自己人私相授受、買賣贓物(釣魚臺),而且是在日本據臺期間,應該沒有效力。

董:(1)再次強調民、國兩黨的保釣政策是相當一致的,有些人認為民進黨不保釣是誤解。(2)公眾的保釣是由政府策動,收發由心,是配合大陸的政治情況需要。(3)臺灣現代青年人之認同理念相當多元,把青年人對保釣冷漠之責任,概由李、扁負責並不正確。(4)日本不會用釣魚臺作為擴張勢力手段,因宮古島與竹島之地理位置比釣魚臺重要。

政大學生代表:應該妥善處理釣魚臺事件的問題,應研究若因言論主張是否會有被認為賣國賊的問題。臺大學生代表:若中國、日本均繼續強調主權歸屬,後來將會有引起戰爭的危險。中山學生代表:(1)臺灣應該是個獨立主權的國家。1946年日本歸還臺灣、澎湖給當時的中華民國。(2)臺灣可與日本合作,即使是共同開發使用釣魚臺或者是龜山島都應該沒有問題。

第三階段提問:

提問十二:釣魚臺事件爭端對中、日、臺之經濟有不利影響,請問美國在這個問題的影響如何?提問十三:釣魚臺是被偷,被奪,或者是如何?請問如何釐清主權的問題?提問十四:釣魚臺問題其實是美國問題,是否帝國主義使然?提問十五:保釣是否有統獨問題?

臺上嘉賓答覆:

董:(1)青年學生不要放棄保釣,也不需要去找賣國賊。(2)目前擱置主權爭議最實際,否則釣魚臺將無魚可釣。(3)臺灣攪法律戰,攪宣傳戰都是可行的。

何:(1)同學曾問釣魚臺事件有何意義。這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繼續有能力來解決處理這個問題。(2)主權觀念是從歐洲、西方國家來的,在東方國與國之間界線並沒有十分嚴謹,鄰國人民經常越界往來貿易。(3)應從東亞之秩序觀念來解決目前釣魚臺事件爭端,臺灣的立場相當一致。

劉:(1)五波保釣前四波都和平落幕,而且頗有功效,參加者眾,情況熱烈,能逼對方退讓。(2)第五波保釣臺灣之青年變得冷漠,國際非常重視,被輿論各界指責,問題十分嚴重,這個現象應該是被教改改成如此的。香港與臺灣一樣最早保衛釣魚臺,因還保有僑胞愛國精神,至今熱情尚方興未艾。(3)保釣是反日的、反美的,所以哈日、哈美者有所顧忌、有所恐懼,怕得罪他們。(4)釣魚臺在歷史文件上是屬於臺灣的,非常明確。不幸被日本竊佔,二戰勝利卻贏不回原有之疆土。(5)美國將贓物(釣魚臺)交給竊賊,其居心十分可議。

主持人石之瑜教授看時間已經到了,只得宣布結束對話,最後結語表示:(1)保釣是否屬於愛國活動是可以大家討論的議題,能參加行動者固然是表現出愛國行動,譬如今晚的會場容量有限,不能進場的同學聽到或看到新聞報導也是一樣的。(2)現代臺灣的文化霸權已經取代政治霸權,這是樂觀的一面。(3)今後釣魚臺將會有更新一波之面向,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會有更新之認識,今晚對話沙龍就宣布到此落幕,謝謝大家來共同參與,關心探討問題,來研究應該如何來妥善解決問題,晚安。

後記:雖然有人說現代臺灣青年學生對保釣活動參與比較淡薄,但從今晚霖澤館國際演講廳擠滿了聽眾,走道到處席地而坐的學生,比之偶爾有大師級的學者專家來校演講的盛況毫不遜色。而且在提問時搶著發言,必須分成三個階段來提問及答覆,這是筆者所見還是第一遭,並且提問內容略可見同學思慮沉積成熟,並不只有衝動或欠缺思維眼光的行動。

現代兩岸青年學生大多具有獨立思考判斷。什麼道德經、聖經、教科書早就靠邊站,若非是生活切身迫切的問題,都會成為遠在天邊的雲,他們只是需要適時的指導提醒,正如石之瑜教授在結語所言:要經常提供更新一波之面相,讓他們有更新的認識,也許將來他們的行動可能會超越我們的想像。更不會貿然去碰那杯民族主義的劣酒。(文:西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