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與科普教育傳播暨影展開幕活動紀實

臺大農業陳列館企圖透過農業科普教育模式將知識性、科技性、趣味性與農業生態、農業產業互相契合發展,希望藉由農業與科普教育傳播的發展,帶領大家突破傳統農業認知模式,建立農業科技新觀念,落實科普教育理念,讓現代農業發展開花結果,因而於11月15日(週四)起至12月16日(週日)舉辦「農業與科普教育傳播暨影展」。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期間,包含人文、藝術、科學的演講、工作坊與影片,是臺灣首次舉辦結合農業與科普教育的影展。

影展於 11 月 15 日(週四)臺大 84 年校慶日當天上午 09:00 至10:00 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1 樓新洞 Café 舉辦開幕茶會,由中視主播哈遠儀(原農推系系友)主持,首位邀請上臺致詞的是臺大博物館群的大家長-陳雪華館長,此次展覽,陳館長無論在經費或宣傳上對農陳館都大力支持,她除稱許農陳館推出了這麼好的特展,也祝福這次的活動非常成功。接著哈主播邀請科教中心的陳竹亭主任上臺致詞,陳主任指出科普教育與新聞、文創、平臺三方面息息相關,科教傳播一定要有新聞話題性,它是一自由的文創領域,當然建立平臺讓更多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參與,才能讓科普教育的傳播更成功。接下來由臺大生農學院的林達德副院長致詞,林副院長指出上游的研發成果要如何落實到科普傳播的領域是一件非常有技術性的工作,尤其要將學術研究理論蛻變成為一般社會大眾能接受的科普知識更是相當難做到的過程。最後由農陳館的岳修平館長上臺致詞,岳館長指出此展覽不僅是要將農業與科普教育、農業與科學傳播做一串接,更希望藉此活動能在生物產業暨傳播發展方面連結出一個重要的學術及教學發展方向。岳館長接著還介紹當天出席開幕活動的多位校內老師及本展覽系列演講之講師:包括於開幕茶會後,首先登場演講分享《動物醫學與人類生活》的臺大獸醫學院-劉振軒院長,11月25日(週日)下午演講《聯合國稻米研究所(IRRI)之科普傳播與深度報導》的佛光大學生態傳播研究中心-林如森主任,12月14日(週五)下午演講《臺灣地質數位典藏與生態環境科普傳播展望》的劉聰桂教授。

各師長上臺致詞後,農陳館特邀請到創作型歌手廖文強(目前為臺大生傳所碩士生)現場演唱,廖文強不僅演唱多首動聽歌曲,現場還來個帶動唱「農夫之歌」,炒出更歡樂氣氛。活動進行最後,哈主播邀請各師長及貴賓一起到臺前合影留念,在大家手持「開麥拉板」並一齊大聲喊下“Action”完成了開幕式。

一個月的影展期間,除於農陳館環形劇場展出主題系列科普影片,包含去年全國動物醫學總動員所編製之《動物醫學面面觀》、最近生態議題中廣受關注的《魚線的盡頭》,更包含了本屆電視金鐘獎科學節目得主石正人教授及其團隊之精彩作品《臺灣昆蟲驚艷一百》,也同時展出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媒體企劃課程行銷廣告影片作品」的成果展覽,各項活動場次日期、時間、與主題名稱資料可前往農業陳列館網站(http://www.aeh.ntu.edu.tw/)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tuaehcafe)查詢細節,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幕後花絮>:活動圓滿結束後,哈主播與現場學者來賓會談,並透過臺大生農學院林達德副院長的引薦,產生了一篇有關「蜜蜂刻字」的有趣科普專訪,並於中視新聞中獨家報導,簡述如下:世界各地都傳出有蜂群離奇消失,臺大昆蟲系的楊恩誠教授研究發現低劑量農藥,就足以讓蜜蜂幼蟲變笨,可能學不會採蜜,飛不回蜂巢。為了掌握蜜蜂的數量,教授們跨系所合作,想出了雷射刻字的方法,在蜜蜂的背上刻下九宮格代碼,未來還要在蜂巢周邊安裝雷達,要找到那些不見的蜜蜂。更多完整報導,詳見:http://video.chinatimes.com/。(文:黃昭連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