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與臺大獸醫研究團隊合作進行家犬十大死因調查
國人每年有十大死因調查,現在寵物也有囉!每年貓狗把拔馬麻都會聽到國人十大死因調查結果的發布,回頭想想家裡的寵物寶貝也會生病,心中不免擔心,那該怎麼辦?自2011年開始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與臺大獸醫專業學院研究團隊合作領頭進行家犬十大死因調查,去(2012)年更進一步首次進行調查家貓十大死因,終於可以讓狗狗貓貓的把拔馬麻一窺究竟。
透過網路平臺建置及與臺北市108家開業動物醫院合作,臺北市家犬貓十大死亡原因調查為全國第一次辦理伴侶動物死亡原因的研究。自101年1月至12月31日止共上網登錄305個家貓死亡病例,結果顯示:(1)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佔總量25.6 %,腎衰竭與體質、品種、遺傳及飲食習慣有關,初期症狀因厭食,容易被忽視,需把拔馬麻加以重視。(2)家貓申報死亡年齡最多的是介於4-8歲的貓隻(佔約22.6%) ,次之為介於8-12歲的貓隻(佔約20.9%)。年齡超過16歲死亡的貓隻佔11%(3)絕育比例母貓絕育率48.8%,但也近五成,公貓絕育率更高達55.8%,相較飼養狗狗者絕育意願及觀念還高(公狗31.3%,母狗55.2%),且公貓絕育率還略高於母貓,應是母貓發情時會吸引公貓,影響到鄰居安寧有關,另絕育後公貓通常較溫馴,飼主會有較高意願將公貓絕育,顯示臺北市都會市民對飼養貓咪絕育觀念良好。家貓十大死亡原因依序為:第一名為「腎衰竭 (25.6%)」、第二名為「傳染病(佔13.8%)」、第三名為「多重器官衰竭(佔12.8%)」、其後依序為癌症(11.5%)、心血管病(7.5%)、消化系病(6.9%)、創傷(4.6%)、呼吸系病(4.3%)、神經系病(4.3%)及原因不明(3.6%)等。調查報告中,幼貓半數死於傳染病,比例相對較高,以貓傳染性腹膜炎及貓小病毒腸炎為主,顯示臺北市市民需加強對傳染疾病之認識與預防。
除家貓十大死因外,北市動保處承續100年度家犬十大死因調查計劃,101年家犬至101年12月31日止共上網登錄566個家犬死亡病例。調查結果顯示:(1)家犬十大死亡原因第一名為「癌症(21.9%)」、第二名為「心血管疾病(17.5%)」、第三名為「多重器官衰竭(14.8%)」、其後依序為消化系統(7.8%)、神經系統(7.7%)、腎衰竭(6.8%)、創傷(6.6%)、傳染病(4.5%)、不明原因(4%)及其他(8.2%)。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多重器官衰竭仍是家中狗狗主要死亡原因。(2)家犬申報死亡年齡最多的是介於8-12歲的狗狗(佔約28.8%),次之為介於12-16歲的狗狗(佔約28.3%)。年齡超過16歲死亡的狗狗佔10.4%。(3)絕育比例公狗31.3%,母狗55.2%,公狗絕育比高於母狗,無論公狗母狗均較去(2011)年為高(公狗27.9%,母狗46%)。
臺北市約有四分之一家庭飼養寵物,其中以犬貓寶貝為主,約有20萬家犬貓寶貝備受飼主的寵愛,對他們的醫療照護也是面面俱到,因為臺北市就醫方便及飼主重視,犬貓寶貝能獲得較好的照護,故平均壽命較長,導致銀髮族狗狗的常見疾病-癌症、心臟血管疾病及多重器官衰竭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貓咪的常見疾病-腎衰竭、傳染病、多重器官衰竭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因未能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的治療,此與歐美的調查結果相類似,北市動保處呼籲飼主應定期將中老年狗貓寶貝送至動物醫院做健康檢查,並接受家庭動物醫生的專業醫療建議,對寶貝的健康多一份關注。此外,癌症躍居狗狗十大死因的前三名,由去年第三名攀升至第一名,未來與人類癌症醫學研究合作,所獲得的成果同時應用於人類及動物癌症的診斷與治療,是未來值得努力的方向。
隨著臺北市人口高度發展,市民飼養寵物的密度與數量持續居全國之冠,目前家犬數共有12萬餘隻,家貓數共有8萬餘隻,狗狗貓貓寶貝的身體健康備受市民關注。101年度本市新增家貓死亡原因的調查,廣泛的增加臺北市寵物疾病的評估。北市動保處建議臺北市市民飼養幼貓時,需注意幼貓的來源,特別是貓小病毒腸炎及貓傳染性腹膜炎等傳染病的預防,亦須準時進行預防針注射計畫,以減少傳染病的傳播與爆發,增家幼貓的育成率。對於成貓,平日應多加關心愛貓的飲食及排泄情形,尤其是中高齡貓咪,一有異常應及早就醫評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避免錯失腎衰竭等疾病的治療黃金時期,減少愛貓無法治療死亡的遺憾。北市動保處將持續長期監控臺北市家貓及家犬的死亡狀況,建立臺北市的寵物疾病預防警報網,使在臺北市飼養的寵物寶貝皆能成為最幸福快樂的毛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