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系江昭皚教授植物疫情動態監測系統研究成果獲英國BBC新聞報導

臺大生機系江昭皚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研發「植物疫情動態監測系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不僅發表論文,同時也實際佈建並收集大量監測資料外,亦將資料進行雲端分析,提供農民與政府農政單位參考。近年來整合此項技術自動控制功能,將研究成果推展到更新世代的全自動化蘭園溫室監控。二項研究成果在3月29日接受英國BBC新聞記者Katia Moskvitch採訪報導,讚譽此研究整合先進通信技術,造就農業技術的革新。

報導中指出,臺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界處,氣候與地理環境適合多種水果生產,因而對外總有水果王國的美譽,但因為臺灣氣候環境同時適合農業害蟲的生長,每年也造成不少的農產損失。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江昭皚教授與盧福明教授,於2006年開始研發「植物疫情動態監測系統」,並且整合臺大昆蟲學系楊恩誠教授、北科大電機系曾傳蘆教授與王永鐘教授,向國科會、農委會爭取相關研究經費,組成一支跨校系且跨領域的遠距無線監測技術研發團隊。

江教授帶領的團隊首先瞄準臺灣的主要農作物威脅來源–東方果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與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作為監測標的,進行遠距無線監測網技術的研發。研究計畫執行期間,開發偵測害蟲數量的紅外線自動計數蟲桶監測設備,從進行點狀監測的單機版系統,逐年革新到近年結合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發展成可進行二維面狀監測的網路系統。在防檢局、農試所、高雄改良場等研究單位與其所屬研究人員以及全省各地熱心參與此項試驗研究的農民朋友協助下,此套系統目前在台灣各地已建置27套網路,每30分鐘量測各項氣候與農業害蟲族群數量。這些建置在農地上的設備透過太陽能發電自主運作,並將所有量測資訊透過ZigBee/GSM/GPRS/3G等方式傳送回臺北端伺服器.透過多年累積的資料與機器學習結果中找出害蟲數量與氣候間的關聯後,由研發團隊內的莊欽龍博士、陳家榜博士與林子翔博士候選人共同開發一套蟲害預警系統,不僅可在七天前就預報可能發生的害蟲爆發事件,亦可讓農民與政府單位提早進行綜合防疫措施,在蟲害未發生前整理果園農地,減緩害蟲孳生的速度外,亦可在關鍵時刻撒藥進行大規模撲殺。

此項研究目前亦由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經費支持,持續革新成為可協助大型全自動化溫室的監控系統,未來開發成熟並進行商轉後,可協助我國輸美蘭園溫室進行更精確、更節能、有效率的環境控制,對我國花卉產業生產效率、良品率與獲利率皆提供實質貢獻。

  江老師所帶領的團隊針對我國農業發展需求,成功地將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應用於農業害蟲監測與全自動化溫室的節能精準環控,此類應用可謂世界獨一無二的創新點子,並獲得國際媒體的關注(報導原文可參考網址http://www.bbc.co.uk/news/technology-21929307)未來將可持續在智慧電網、智慧城市、空氣污染監測等應用持續發光發熱。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