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出版中心「帝國的黃昏:大清如何從盛世走向衰亡」講座

歷史學家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十八世紀清朝繁榮時期的生活水平可能比西歐還高,然而十八、十九世紀間的「大分流」後,西方開始遠遠將中國拋在後面。為何在此時,西方世界崛起,而大清帝國走向衰亡?林滿紅教授的《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與羅威廉(William T. Rowe)教授的《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具體地回應了此一提問,臺大出版中心於九月在誠品書店臺大店舉辦「帝國的黃昏:大清如何從盛世走向衰亡」系列講座就以這兩部重要的學術著作出發,將這個問題放到更寬廣的世界史格局之下,尋求解答。

講座時間、地點:李仁淵、張遠博士主講《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9月24日晚上八點在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歡迎讀者踴躍參加。

李仁淵博士與張遠博士聯合主講《中國最後的帝國》。《中國最後的帝國》的作者羅威廉,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講座教授,是當今西方研究清史的權威學者。羅威廉教授在此書將大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中,呈現包括社會史研究、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該書以主題為主、時序為輔的方式安排章節,分析與敘述兼長,且極具可讀性,具有典範性的價值,為近半世紀西方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李仁淵博士與張遠博士是《中國最後的帝國》一書的譯者,也是備受期待的新生代學者,因此即是為讀者解讀《中國最後的帝國》這本書的最佳人選。

系列講座第一場次由林滿紅教授主講《銀線》。林滿紅教授是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合聘教授,撰有《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等著作,是極為優秀的中國近代史與臺灣史研究學者。林教授在《銀線》一書中解析中國對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向近代的衰落;該書完整呈現十九世紀中國經濟現實與思想的變化,以及如何與世界緊密相連的立體圖像,為林滿紅教授的代表作,並深受國際史學界矚目。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