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85年校慶學術類傑出校友專題報導 莊明哲院士

莊明哲院士1957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1965年獲得英國倫敦大學遺傳精神醫學哲學博士及遺傳流行病學科學博士,目前擔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精神科特聘教授暨行為基因體學中心主任。莊院士自1985年在哈佛大學擔任精神科主任,成立哈佛大學精神流行病學與遺傳學學院; 自1994年,榮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選任委員,並擔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衛生和人類服務部的國家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曾當選美國精神醫學會及英國皇家精神病學會資深研究會員,是美國精神病理學會的資深會員及前理事長。1996年獲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05年至2010年擔任國際精神醫學遺傳學會(ISPG)的理事長,2009年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

莊院士在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物質濫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其他精神疾病的研究榮獲國際盛譽,其研究領域之一為嚴重精神疾病的基因與環境危險因子之交互作用,目前致力於研擬預防精神疾病發病的方針(特別是血親中已患精神分裂症者),希望兼顧遺傳和環境因素,辨識出可預測精神疾病發病傾向的特質。此外,目前正積極投入透過心理、生理及精神層面推動健康與幸福的研究。

莊院士為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IMH)首席主要研究員,並於1998年與本校胡海國教授合作精神分裂症研究計畫(臺灣漢人族群精神分裂症的遺傳連鎖研究,1998至2004年),其研究的成果,從607個家庭,包括超過1,200例病患(600對手足)與他們父母,總共2,449人,分別收集每個個體的相關資訊和生醫材料進行研究,並貢獻NIMH資料庫。以足夠數目的患病手足對家庭進行連鎖分析的初步成果顯示,在第十對染色體10q22.3上複製連鎖信號有顯著意義。莊院士和臺大團隊以這個樣本,已經發表8個不同的精神分裂症候選基因,發現顯著證據支持DRD2、NOTCH4和PPP3CC基因的變異與精神分裂症有關。藉此研究計畫,建立了國內、外科學家間的互惠互利與持續的合作關係,也促進了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IMH) 資助研究計畫「臺灣精神分裂症家庭快速確認網絡擴張計畫」(2008年至今)。此跨國計畫由多所美國大學及臺灣大學共同參與,研究目標在於擴大過去研究的大型家族樣本數來確認之前的結果,這些樣本將用來發現全新變異基因。其獨特之處在於涵括五千名全新的漢人族群(個案及父母三人組),成為目前最具雄心潛力的研究之一,並且近期擴大與麻省理工學院Broad學院及哈佛大學的合作,進行臺灣精神分裂症家族的全外顯子定序(whole-exome sequencing),同樣也是目前最大的全新變異基因研究計畫之一。莊院士與其他美國及臺灣的研究夥伴目前正計畫向美國心理衛生院進行提案申請(Request for Proposal, RFA)以進行該精神分裂症家族之全基因體定序。

莊院士已撰寫或共同發表627篇經由同儕審核的國際期刊,103篇書本章節,編寫21部著作,領域涵蓋精神流行病學和遺傳學、重大精神病、藥物濫用、精神健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幸福感(涉及促進心理、生理和精神層面的健康)。除了擔任許多科學期刊的編委,他亦是目前美國醫學遺傳學之神經精神遺傳學的資深編輯,莊院士不僅對國內精神科學研究有著重要的貢獻,在國際上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學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