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中心《遲來的後殖民》從小說裡看見社會
後殖民真的到來了嗎?什麼才構成臺灣的後殖民?新世代誕生於解嚴之後,對於臺灣如何由戒嚴過渡到解嚴、民主化與後殖民化的過程不甚瞭解。臺大出版中心「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新書──劉亮雅教授的《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臺灣小說》,藉解嚴以來的幾部重要臺灣小說來探討這個議題。
本書導論綜覽後解嚴小說中的跨族群書寫、臺灣國家歷史書寫、原住民書寫、自然書寫、女性鄉土書寫。內文分四大部分,透過援用後殖民、文化與性別理論以及歷史脈絡化閱讀,剖析施叔青、李昂、田雅各、賴香吟、陳玉慧、吳明益、陳雪等人的後解嚴小說,探討臺灣後殖民在文學與文化實踐上的諸多面向。
作者劉亮雅教授對後殖民相關議題的思考成熟,操作西方理論來探討臺灣小說遊刃有餘,充分展現長期深耕此領域的功夫,對於有志於結合西方理論來研究臺灣小說的讀者,本書提供最佳的示範。她穿梭於小說文本和當代臺灣社會脈絡之間,成功結合文學作品的深度解析和文化研究,細膩呈現文學與社會的對話,可作為臺灣文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著作。
第一部分「重寫臺灣國家歷史」以施叔青《臺灣三部曲》的兩部分為討論對象:《行過洛津》透過一個身分低微的乾旦來描寫清朝時期臺灣的漢人、原住民與統治者的關係;《風前塵埃》則重新想像日治時期臺灣東部的太魯閣族、阿美族、日本人以及客家人的關係,並探討戰後日本殖民遺緒。
第二部分「原住民書寫與自然書寫」的兩章分別以田雅各的〈拓拔斯•搭瑪匹瑪〉、〈最後的獵人〉和〈安魂之夜〉與吳明益的〈虎爺〉、〈廁所的故事〉及〈複眼人〉為研究對象,田雅各的三篇故事深刻呈現原住民社會在殖民現代性下的問題與對應,而吳明益的三篇故事中的魔幻、鄉土、生態視野則展現出對神祕與現代的曖昧矛盾。
第三部分「女性鄉土想像的新貌」分為兩章。陳雪的《橋上的孩子》與《陳春天》呈現豐原夜市和神岡鄉下的地方記憶、下層女性遭逢的性別與階級壓迫。賴香吟的〈島〉、〈熱蘭遮〉描寫疏離於鄉土的女性如何經由懷孕和返鄉重新認同了鄉土;李昂的《看得見的鬼》透過四隻福佬族女鬼和一隻原住民女鬼的故事,從清領、日治寫到戰後的臺灣,透露對地方、性別與記憶錯綜關係的反思。
第四部分「國族與性別的交纏交錯」的兩章分別以陳玉慧的《海神家族》與賴香吟的〈虛構與紀實〉和〈喧嘩與酩酊〉為研究對象,《海神家族》呈現家族裡琉球人、福佬族、外省人從日治、戒嚴到解嚴的相互關係。賴香吟兩篇小說則呈現知識菁英和底層人民所感知的後殖民的遲來以及他們對後殖民的參與或回應。
歡迎至出版中心三個書店參觀選購:(1)校總區書店(圖書館左側地下一樓,電話:02-23659286);(2)水源校區書店(澄思樓一樓,電話:02-33663993#18),書店營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30 至下午5:00(中午照常營業);(3)校史館二樓書店(電話:02-33661523,營業時間 : 周三至周一上午10:00至下午4:00)。校園內另有新月臺展示中心二樓展售。亦可利用博客來、三民、五南、國家書店、誠品、臺灣商務、iRead、TAAZE等網路書店選購。出版中心客服專線:02-23659286;網址:www.press.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