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23 中國地質學之父葛利普教授手稿

臺大地質科學系擁有豐富的岩礦化石標本館藏,同時並擁有其他如日據時代圖幅、相片、文獻、手稿與早期地質學者珍藏資料。地質標本館最特殊的收藏為葛利普教授(Amadeus William Grabau, 1870-1946)的親筆手稿及私人信件。

葛利普是位德裔美國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對於古生物學、古人類學、地層學、地史學、古地理學、地貌學、生態學、礦物學、沉積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石油地質學等領域皆有相當的造詣。

葛利普少年時曾任自然歷史學會礦物採集部助理員、該學會博物館的科普報告員。1890年開始修習麻省理工學會礦物學函授課程,隔年成為麻省理工學會地質系的正式生,1896年獲得學士學位,隨後於1898、1900年分別獲得哈佛大學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1901年開始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在教學與研究均相當活躍。1913年出版了《地層學原理》(Principles of Stratigraphy),內容含概廣泛的地質學領域;1909-1910年與Shimer H. W.合作出版的《北美標準化石》(NORTH AMERIAN INDEX FOSSILS)更是當時重要的工作書。

1920年,葛利普受丁文江先生(中國早期著名地質學者)聘請而前往中國,擔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教授。葛利普在中國就完成了《中國北部奧陶紀動物化石》和《中國古生代珊瑚》兩部著作。他在實驗室裡總是精力充沛、發憤忘食,在課堂上則是誨人不惓,訓練出許多中國早期知名的古生物學家。

葛利普晚年極力闡揚所提出之脈動學說,描述地層發育、古地理變遷和古生物演化,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可惜未及完成,便在1946年逝世,享年76歲。遺體葬於北京大學地質系。

葛利普將他的後半生貢獻給中國,為中國的地質學及古生物學奠定了深厚的基石。當時中國科學落後,地質學尚未興起,他在中國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共26年間,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包括中國古生物誌、中國地質史,為當時的中國地質人才提供了許多資料,可謂是中國地質學之父。(圖:臺大數位典藏/文:臺大地質標本館)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