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人的故事 提升臺灣人才競爭力21世紀新挑戰系列 (13) 許炳堅博士

前言:

老子《道德經.觀玅章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請問:第一句話為什麼不用簡單明瞭的肯定句,而卻使用超出「正常」的「非常」呢?

《道德經》劈頭第一句的「非常」造成了很多讀者極大困擾,因此無法順利地登入《道德經》的深奧殿堂,殊為可惜。

「非常」的白話文意思,即為「不是普通」。它給了本文很大的提示,與「白馬非馬,堅石非石」有異曲同工之妙。

A 問題不在人類文明、或者語言文字;而在文化,也就是習慣

在〈老子、孔子、西遊記一脈相承,到現代版的深入、淺出、旁通、忘我、無我〉一文的(A)節「語言文字、民族的文化、人類的文明」,我們指出:文明是屬於人類全體,而文化是一個民族經過長期鍛鍊所保存下來的共同經驗與寶貴的智慧,也就是經過轉化之後的精華。

在〈文明的巨輪帶動民族文化革新,適度擷取諸子百家多元論述〉一文的(A)節「人類文明的時代巨輪,帶動民族文化的改革、或者長期累積而成大革命」,我們指出了:在時代變遷之中,文化會是受到巨大衝擊的。

聯合國的6種主要工作語言包括:中文(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由此觀之,中文擁有在世界流傳的優勢,也持續被看好。人類的整體文明,被時代推動著,一邊自我調節,一邊向前邁進。如果會有問題,那麼最可能出現在民族文化這一個中間環節。

西元前三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說過:「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習是學習,慣是慣性。十九世紀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Mark Twain)說過:「每天做一些你不願意做的事,這是一條鐵律。能讓你的義務化為無痛的習慣。」

阿里巴巴公司(Alibaba)的創始者馬雲(Jack Ma)告訴我們:「一流企業做文化,二流企業做營銷,三流企業靠生產。賈伯斯 (Steve Jobs)引領潮流,而不是引領科技。蘋果公司(Apple Inc.)的產品,並非樣樣先進。但是賈伯斯 (Steve Jobs)創造的蘋果文化,影響巨大。只要和蘋果公司沾邊的,哪怕只是同樣一條電腦連結線,就能夠多賣好幾塊錢美金。這叫做企業附加價值,靠長期累積的企業文化來產生。而韓國三星公司(Samsung)頂多就是搞營銷,在美國加州好來塢(Hollywood)電影城經常露個面的。至於宏達電(HTC)、華微、小米機基本上就是拚生產。蘋果公司(Apple Inc.)以兩成多的智慧型手機占有率,拿走六成利潤。三星公司(Samsung)以六成七占有率,拿走四成利潤。其他的廠商,合起來就是一成多占有率,但是賠錢經營。」

大部份的華人安土重遷,只想守住眼前的舒適圈,很溫順、就像籠中的鳥一樣。對於事情的認知很理性:對與錯,黑與白極為分明,就像邏輯(logic)辨證的條理分明一樣;清楚地選擇出0與1、或者1與0。追求準確的單一答案;就像光的「粒子性」一樣,講求效率。對應於非線性(nonlinear)解題的深入(gradient-descent)方法。

相對地,歐美人士周遊於世界各地,冒險與創新,就像在天地之間翱翔的飛鷹一般。他們比較感性,習慣於接受中間的灰色地帶,亦即一部分黑、一部分白的狀況,模糊地選擇0.5與0.5(線性相加的情況)、或者0.7與0.7(平方相加的情況)。追求彈性/容忍/近似的多元答案、或者是分佈成一大片(distribution)的情況;就像光的「波動性」一樣,講求效果。對應於非線性解題的淺出(hill climbing)方法。

近幾百年來的近代史,東方與西方的各國疆域,多有變動。美國在獨立戰爭之後,能夠與英國繼續保持極為友好的關係;2014年9月的蘇格蘭(Scotland)獨立公投,能夠平順理性地舉行,都是上述的人民習性綜合效用所致。

反之,東亞人士(包括華人在內)的人民習性,就大大地不同。東亞各國之間,無論是日本與韓國為了獨島/竹島之爭,日本與中國大陸、臺灣為了釣魚台列島/尖閣群島之爭,中國大陸與菲律賓、越南等國為了南海諸島之爭,無不劍拔弩張,快要成為現代的超大型火藥庫了。

(A.1) 「正常」只是守成、守舊,而「非常」提供多種選擇可以促進創新

本文附表延續了人生五大進階的表現層次論述。有關守成相對於創新的五大進階,分別是:正常/平常、反常、非常、小無常、大無常。

至於周全的五大進階,如果以360度的圓來說,第一階對應於360度除以一,仍然是360度、也就是正方向的0度。第二階對應於360度除以二,也就是反方向的180度。以此類推,第三階對應於「剪刀、石頭、布」三項機會均等的120度,第四階對應於垂直的90度,而第五階對應於近似垂直(容許誤差)的72度。

綜合來說:

.正常/平常對應於「30而立的悟能」,凡事追求0度正方向「對」的看法;

.反常對應於「40而不惑的悟淨」,遇事勇敢地提出180度的反對看法;

.非常對應於「50而知天命的悟空」,遇事提出120度的多重選擇,不拘限於任何一個方向的主觀看法;

.小無常對應於「60而耳順的三藏法師」,遇事提出90度不偏不倚的垂直想法,不獨厚於正方向看法或者反方向看法;

.大無常對應於「70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如來佛」,以72度容許18度誤差的近似垂直,更是渾然天成。

由此可見,正常的守成其實相當地平庸,而非常可以反應出來高度的智慧。所以,老子《道德經》的第一句話使用「非常」,其理甚明。

本文附圖把五大進階的周全關係,很明顯地標示出來。除了「非常、悟空、除以三」等項目之外,我們也嘗試了如下的學術比喻:

.期刊的論文作者,好比是第一階;

.論文審核者,好比是第二階;

.期刊副編輯、以及客座編輯,好比是第三階;

.期刊的總編輯,好比是第四階;

.學術會的總裁、也就是會長,好比是第五階。

在全球化的學術圈裡,臺灣的教授學者們做到前三階的比較多;至於做到第四階與第五階的,就少之又少了。

(A.1.1) 陷入困境,怎麼辦?孫臏裝瘋賣傻、忍人所不能忍,是千古脫困良方

  戰國時期齊國人孫臏曾與龐涓一起拜師鬼谷子學習兵法;鬼谷子的另外兩位得意門生,分別是倡導合縱的蘇秦與倡導連橫的張儀。

  龐涓先下山到魏國擔任上將軍,後來孫臏也下山來到魏國投靠龐涓。龐涓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並且割去孫臏的膝蓋骨,以及在其臉上黥字。

  孫臏為了活著逃出魏國,於是裝瘋賣傻千方百計瞞騙龐涓,然後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出了魏國。這是歷史上有名的脫離困境的方法。

  另外一個例子,秦朝滅亡、楚漢相爭時期的韓信受了「胯下之辱」,能夠忍人所不能忍,終於在劉邦麾下登台拜將,成就了偉大功業、留名歷史。

(A.1.2) 現代困境的脫困之道

   職場上成功的人士們經常提醒我們:「創新與創業不同」。一個人可以在大型企業上班而沒有自行創業,但是在工作崗位上,仍然有許多創新的機會;我們要從思想與觀念的創新,提升到行動的創新。

  在職場裡,團隊合作的情緒商數(EQ,emotional quotient) 與純技術能力的智力商數(IQ,intelligence quotient)同等重要。有時候前者的比重,甚至更大一些。

  2013年1月23日《天下雜誌》報導指出:大多數公司新上任的執行長,會盡速建立自己的核心團隊,以穩定公司的營運。人才選任的標準,能力不是唯一的條件,而是能不能符合公司的目標,與團隊其他成員優勢互補,以及其對未來策略的支持度與配合度。

在此,我們引述網路上流傳很廣的職場情緒商數訓練7法:

1、把看不順的人看順,

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

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

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

5、把快罵出的話收回,

6、把咽不下的氣嚥下,

7、把想放縱的心收住。

對於上述7大要點,只要多練習與加以認真實踐,你就會「情商高了,職位升了,工資漲了,人也清爽了」。也就是說,會放手去做以前臉皮薄、怕面子上掛不住而不敢做的事;能夠大膽地去做自己覺得最有價值的事情,例如尋找未來的賈伯斯(Steve Jobs)、馬雲(Jack Ma)之類引領風騷的領袖人物,並且加入其團隊。

有幾部很有代表性的電影,可以大幅度地激發觀眾們巧妙脫離困境的聯想能力。2010年電影<特務間諜> (Salt),劇情描述美國中情局探員伊芙.莎特 (Evelyn Salt)由安潔莉娜.裘莉 (Angelina Jolie)飾演的女主角,除了動作俐落之外,無論遇到多麼困難的場面,都能想出極為有效的招式來破解。對於我們所面對的21世紀挑戰的險惡職場,多有啟發。

另外一部電影<狙擊陌生人>(Unknown),劇情描述馬汀.哈里斯醫生(Martin Harris)由連恩.尼遜 (Liam Neeson)飾演的男主角能夠克服其他人刻意製造的假場景與各種危險狀況,鍥而不捨地找出真相來。

其他值得推薦的早期電影,包括<007電影系列>、<賓漢>(Ben Hur)、<絕地任務>(The Rock)、<神鬼戰士>(Gladiator) 、韓劇<大長今>等等,都可以激發觀眾很大的想像空間。

(A.1.3) 語言與文字使用的5個境界

語言與文字是人類溝通與表達思想的主要工具之一,其他兩項分別是數字與藝術。數字的表達極為剛性,特別適合已知的學科知識部份;而藝術表達極為柔性,特別適合未可知的宗教部份。介於兩者之間的語言文字,其表達帶有恰到好處的模糊與彈性,適合多重選擇的人文與哲學部份。

無論是英文、中文,在語言與文字的運用上,都可以細分出五個截然不同的境界。第一層次是直接的雙向溝通。情境上是發言的一方與接收的另一方都專心注意地進行,竅門在於發言要簡捷扼要、切中問題的核心,並且考量接收者的理解程度。在國際會議上的專業論文報告,就屬於這一個基本層次。

第二層次是第三者從旁邊經過(、)無意中聽到另外兩者的談話,也就是偷聽到的意思。因為主角雙方的交談並非有意讓別人知道,所以談話的內容與音量都有斷續不足之處。竅門在於根據有限的內容,猜測出相關事物的主要輪廓,挑戰的程度比第一層次要高出許多。

第三層次是心平氣和地進行有效的爭辯。發生場景可能是法庭上專利的攻防,也可能是論文審核案件的作者與審核者的針鋒相對。竅門在於找出對方最主要的弱點,而不要在枝節的地方打轉。當然,在冗長的爭辯過程中,能夠持續地保持心平氣和的君子風度,不受情緒起伏的干擾,需要很高深的修養。

一般人能夠把第三層次做好,就非常地不簡單。再往上,困難的程度又加高了許多。

第四層次是當國際的資深專家學者們彼此發生爭辯,自己有能力擔任仲裁、讓雙方心服口服。在國際學術會的理監事運作上,我們就遇到了美國與加拿大的學者們,對上了歐洲的學者們,彼此意見相左、互不相讓。

讓我稍微說明如下:該國際學術會設立了數個副總裁的位置,分別主管期刊、國際會議、財務、以及會員招募等等。副總裁的任期為兩年,一半在奇數年選出,另一半在偶數年選出。學術會規章(constitution & by-laws)規定副總裁的任期連選得連任一次。2004年發生了一個特殊案例,有位歐洲的教授擔任期刊副總裁一任之後,在偶數年又連選連任;在任期的第三年,他想在奇數年換跑道去參選財務副總裁。有不少位歐洲的學者支持他的作法,認為符合一個位置不超過四年的規定。但是有不少位美加的學者反對,認為擔任了三年期刊副總裁,如果再換成財務副總裁又是兩年,總共是五年,就超過了四年的規定。

如果你是學術會的規章委員會主席,你要如何巧妙地運用英文來擺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兩派歐洲與美加資深學者們的爭辯?讓雙方都覺得受到適當的尊重,可以接受你的安排?

當年我把此一棘手問題圓滿解決之後,感覺到自己在英文的使用上又提昇到另一個新的境界!

第五層次是平日往來的言談與email內容要達到國際法律高標準的嚴謹用語。不需要依靠事後的冗長解釋,或補救。這一層次有好幾個要件:

.首先,個人要有良好的法律素養與警覺;

.其次,要提昇到國際陪審團的客觀法律思維,而非臺灣所採用的法官自由心證的主觀法律思維;

.還有,在言談或者寫作之間要非常地嚴謹,不可以冒失地走在法律的邊緣地帶,而被別人抓到可以質疑的小辮子。

一般稱讚他人說話功夫一流,出神入化到:

.見人說人話,

.見鬼說鬼話,

.見神說神話。

至於更高一層的功力,就像變魔術一樣地神奇,那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要交叉運用來達到:

.見神說鬼話,

.見鬼說神話,

的反差效果,讓對方摸不著頭緒。

數千年來能夠流傳下來的哲學名著,蠻多是屬於這種境界的,才值得後世反覆地咀嚼與回味。

(A.1.4) 小智慧(smartness)、中智慧(intelligence)、大智慧(wisdom)

英文的三個相關字smart、intelligent、wise,中文都翻譯做智慧的意思,因此不少華人分不清楚這三個英文字基本涵意的差別在哪裡?例如,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目前很流行,智慧型機器人(intelligent robot)也逐漸普及了;還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把intelligence對照於智慧。

英文字的使用,有其最基本的考量:smart這個字是用在短小精幹的物品上,例如手機、手環、智慧型手錶(smart watch)等容易攜帶的物品;而intelligent這個字是用在系統上,例如智慧型機器人(intelligent robot)是由頭、手、腳、身體各個部位所共同組成的。最近,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逐漸流行起來。還有大量收集的軍事情報(military intelligence)、商業情報等等,所以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部門叫做「中央情報局」(CIA,Central Intelligence Bureau)。

到目前為止,wisdom只有用在自然人,而所有人造電子、電腦裝置還沒有進步到具備wisdom的能力。

在《西遊記》裡,悟能豬八戒擁有36變的能力,而孫悟空擁有72變的本領。其實,悟能、悟淨、悟空、三藏、如來,剛好是西遊記裡依序的5個重要角色;72是360除以5而得出來的。

小智慧(smartness) 是急智,代表了聰敏、反應敏捷,像是電機學系的晶片積體電路;中智慧(intelligence) 是明智,代表了訊息齊全、深思熟慮所做的判斷,像是資訊學系採用的電腦系統;而大智慧 (wisdom)是恆智,代表了千年、萬年的豐富人生智慧,像是人文與哲學系裡可以流傳千秋萬世的寶藏。

(A.2) 超出正常想像

卓越,就是傑出而不平庸。電視名嘴黃創夏說過:「 國立清華大學的李家同講座教授告訴過大家:其實,大學裡真正要學的不是那些專業內容,而是對知識的好奇、理解問題的能力、搜尋資料的方法,與思考邏輯的訓練。這四項越紮實,就越有能力立刻學習,而且是一生適用,就不必怕在大學裡學到的內容會過時沒有用了。」

知識的賞味有效期限,愈來愈短。每隔大約四年,我們就必須嘗試增加新的一技之長,或者要磨亮原有的專長。

(A.2.1) 21世紀職場的攻防

21世紀的產業界競爭非常激烈,抓好工作的三個主要原則是:

.高價值(value),

.優先次序(priority)經由協商(negotiation)來決定,

.團隊合作(team work)。

首先,把每一項工作的真正價值找出來;其次,可動用的資源與人力無法滿足所有待完成的工作時,要根據每一項工作的重要次序,分配時間與資源。相對上可有可無的工作,就直接剔除,不要再花費心力去進行;還有,要通盤地考量,避免團隊之間相互競爭而抵消了部分的力量。

在〈學業成績與事業成就為何經常南轅北轍?〉一文的(B.2)節「25 - 45歲的上坡期、45 - 55歲的高原期、55歲之後的陡降期」,我們指出了在工作崗位上,要抓好三大要點:

.首先,該職位所賦予的權力與責任,要妥善地運用。這是對應於工程力學的位置(position)。

.其次,自己的特殊才能可以在該職位上有何種額外的貢獻與發揮?這是對應於工程力學的速度(speed)。

.還有,要妥善地規劃自己往後的職業生涯。這是對應於工程力學的加速度(acceleration)。

一個人如果除了直線加速度(linear acceleration)之外,也能夠妥善地掌握了角加速度(angular acceleration),那麼日常的待人處事就無往不利了。

每個人在產業裡,經常要自我檢討的是:對於所從事工作的專業 (know-how)準備是否充分?個人的工作態度,是否充滿了熱忱(passion)?是否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個人的辦事能力,強不強?個人是否有天賦才能(talents)可以發揮?

在企業界要成功,除了專業技術之外,領導力以及可見度(visibility)都很重要,還有對於同儕的影響力、對於成果的貢獻度都不可以忽視。

年輕人要培養機動力與聯想力(mobility、tunneling);如此,在瞬息萬變的企業界,就可以表現出良好的適應力與競爭力。

在同樣的邊際狀況下(boundary condition),不要只是滿足於第一階(first order)的解答,而是要巧妙地找出更高階的解答(higher-order harmonics)。也就是要有更好的成果,而不是斤斤計較誰花費的時間與力氣比較多?

疾風知勁草;海水退了,海底的凹凸不平才會原形畢露。所以《孫子兵法》強調:「知己知彼」,在狀況好的時候要預先規劃、及早改變;不要等到狀況不好的時候才坐困愁城;或者被逼著「跳樓大拍賣」。

在電子晶片電路設計上,經常採用「正向衝突」來確保電路的最佳操作狀態;例如,比較器(comparator),互斥邏輯電路(exclusive-OR)。另有些時候,採用「正回饋衝突」來增加所儲存資料的強度;例如,靜態隨取記憶器的位元(SRAM cell),數據儲存器(data latch,D-flip/flop)。

創新需要突破什麼?「創」字是拿刀子割破倉庫,所以是破壞性的大破(disruptive),然後「新」才是大立。創新的破壞性反彈力很強,就像是「七傷拳」一樣,既傷人也傷己。所以自己要根基雄厚才能夠挺得住。

(A.2.2) 千金難買「早知道」,眺望未來

撲克牌、西洋棋、圍棋、象棋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每一步都有千變萬化的可能,人生在職場上的競賽亦復如此。

俗話說得好:「千金難買早知道」,其實,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如果能夠經由周遭的環境因素,靈敏地判斷出對方的下一步,大幅縮小誤差的可能範圍,讓自己能夠提早預防或者準備,那麼成功的機會就增大了許多。

俗話說:「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兩者有明顯的不同:地理所面對的是固態與液態的景觀,而天文所面對的是氣態的千變萬化。三國時代蜀國的諸葛亮軍師能夠夜觀星象,知道什麼時候在河上會有大霧,又在什麼時候會改吹東風,才能夠順利地完成草船借箭與火攻赤壁的歷史奇襲任務。

如果一味地等待,遲早會真相大白;但是大家都知道的話,就沒有特殊的價值了,這個就叫做等式(equality),就像打牌時把牌的內容都掀開一樣,一翻兩瞪眼,不需要什麼高超的牌技。

反之,不知道對手所擁有的牌的內容時,就像不等式(inequality)或者不確定式(uncertainty)一樣,必須做出聰明的猜想,好像透過水晶球(crystal ball)去提早透視未來。

「早知道」就是其他人使用正常方法無法知悉的事情,自己必須想辦法去設計與琢磨出來。

 無論是打牌或者下棋比賽,愈是處於逆境的時候,愈要顯得鎮定;如此,敵人就不敢輕易地出手。在職場上的表現,也是如此。

日常生活裡,天然的、真的物品與人造的、假的物品並存。醫學專業強調的是天然的、真的,所以頒授 M.D. (Doctor of Medicine)博士學位。雖然科學(science)與數學(mathematics)的訓練很嚴謹,但是卻正好會被「電腦、精密機器」的能力所掩蓋!

反之,工程領域所製造的物品是人造的、假的,所以頒授 Ph.D. (Doctor of Philosophy)博士學位。就像電子產品,每年要推陳出新,依靠的是傳輸規格、品牌的信譽。還有善於利用活潑的思想,不斷地創新。

在臺灣與華人圈,我們要努力提升,從「純科技帶領的產業」──一直在降低成本(cost down)、陷於殺價的產業紅海中,趕快轉型到「人文藝術引導的高科技產業」,不斷地提高價值(value up),走進海闊天空的產業藍海。

(A.2.3) 設身處地同理心,可以避免陷入困境

18世紀哲學家盧梭的理論,由1994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約翰.納許 (John Forbes Nash, Jr.)教授運用數學證明了:「各方合作時,整體利益幾乎都會擴大」。例如,聯合採購可以獲得更大的價格折扣。同樣地,老子《道德經.不積第八十一章》也告訴我們:「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網路流傳的一段簡短的影片,很有啟發性。影片的場景是歐洲某個城市的街道旁,有一個中年的瞎眼乞丐,他的身旁放了一個紙板寫著「我瞎了,請幫助我」(I am blind. Please help.),過往的人們很少停下來給他零錢。這時候來了一位女士,把紙板轉了過來,在另外一面提筆寫道「這麼漂亮的日子,可惜我看不到」(It''s a beautiful day. But I can''t see it.),過往的人們看了之後紛紛停下來給乞丐很多零錢。

為什麼一句話的力量這麼大,可以徹頭徹尾地改變收穫?原來的句子,乞丐以自我為中心,想要搏得他人的同情,可惜吸引不了共鳴,所以失敗了。經過女士改寫後的句子,講出大家的共同看法「這麼漂亮的日子」,確實大家都感受到心有戚戚焉的親切感覺。「可惜我看不到」讓大家覺得乞丐想要與眾人相同,所以沒有理由忽視他,整個場景就翻轉了。

所以設身處地為大眾著想,才能夠贏得觀眾的心,讓大家真心地喜愛與擁戴,那麼支持的力量就非常地可觀!

B 歐美人士富於想像、吹氣球升空;大部份華人腳踏實地、吹鉛球或者滾鉛球歐美的教育比較均衡發展,除了數理學科之外,對於文學、社會科學、音樂、藝術等也極為重視。因此,歐美人士對於時間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等地重視。很多時候,他們更重視未來。所以有不少人覺得,歐美人士富有想像力,努力吹氣球、以便升空。在此,氣球代表虛無飄渺的未來。

相對地,華人的教育偏重於數理學科等有明確答案的項目,對於文學、社會科學、音樂、藝術等發散型的項目並不強調。因此,大部份華人對於時間軸的過去特別地重視;華人強調腳踏實地,被過去歷史所累積的包袱拖住了,就像是努力在滾動沈重的鉛球一樣,吃力不討好。在此,鉛球代表沉甸甸的過去。

(B.1) 積極地向上提升價值( value up),而不是一味地強調降低成本(cost down)20世紀裡,臺灣產業賴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謹守代工業的法則:降低成本。在21世紀裡,臺灣產業要避免掉入殺價競爭的紅海,就要積極地尋找新藍海,也就是要不斷地向上提升價值。為了達成此一目標,年輕人需要具備想像力與幽默感。

(B.1.1) 善用共同的「不確定性」

台灣的教育,太重視學生答案的「對與錯」。一個問題有對或者錯的答案,是根據過去經驗的累積,而且大部份是局限在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領域裡。至於文學,要評論一篇文章,很難決定「對與錯」,只能從「好與壞」、是否打動心弦、賞心悅目與否來審查。如果是藝術品,更是要看整體構思的格局與品味,根本扯不上「對與錯」了。

上天給每一個人,平均活著一百年左右的時光,這是很公平的。至於每一個人的際遇,都不相同,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甚至是皇子、公主。又有些人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需要為三餐的溫飽而奮鬥。

就像在撲克牌比賽裡,不是每一次都會分到好牌的。打牌的高手,要善於利用「不確定性」,發揮想像力,達到物盡其用的境地,才會有「下駟對上駟」的絕佳效果。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張牌都有它的角色可以發揮。

在人類社會裡,空間的擁有是不公平的,有些人擁有好幾棟房產,又有些人必須租房子。但是,時間的擁有卻是最公平的,日月星辰的運行,讓每個人都擁有充滿想像的未來。

面對人生旅程上的艱難挑戰,有些人是採取保守的穩紮穩打方法,就像在「中國跳棋」(Chinese checker)遊戲裡把棋子一格一格地慢慢移動,速度緩慢。又有些人會把棋子做出分佈,後面的棋子就可以依托著前面的棋子跳躍地前進,好的速度就出來了。更有些人會利用自己與對方在棋盤上的各種棋子來跳躍前進,這樣子連加速度都出來了!

同樣的道理,就像要爬上一棟幾十層的高樓一樣,有些人沿著窗戶往上爬,戰戰兢兢地、就怕一不小心摔了下去,速度極為緩慢。又有些人會找到樓梯走上去,既安全、速度又快了一些。更有些人會找到電梯,既快速又省力,事半功倍。

(B.1.2) 搞鬼,超越合理 (Mission Impossible)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句「白馬非馬 ,堅石非石」,因為一個「非」字,把很多人搞糊塗了。同樣地,「道可道,非常道」的「非」字,也讓很多讀者頭痛不已。

春秋戰國時期的「非」字等效於「不是普通」:

.「白馬非馬」對應於「全身潔白的馬,不是普通的馬,而是昂貴的馬」;

.「堅石非石」對應於「最堅硬的石頭,亦即鑽石,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昂貴的石頭」;

.「非常道」對應於「不是普通的道理,而是需要心領神會的大道理」;

非常好,代表「好得不得了」,就像英文的out-standing,比under-standing更好。

然而在後代的文字用法,「非」字被廣泛地亂用,只剩下「不是」的負面意思;例如,是非題,覺今是而昨非,極為可惜。

人生職涯的進階,無論是繪畫、文藝創作,乃至於在企業界,可以細分為:

.初學者( beginner),需要付出學費,仍在臨摹、或依樣畫葫蘆的階段;

.進階者(advanced),打破框框,努力掙扎出自己的風格來;

.專家(expert),不受框框拘束,能夠天馬行空地揮灑自如;

.創新者(innovator),引領風騷,突破時勢造英雄的限制;

.大師(master),達到英雄造時勢的境界,成為後代的典範。

剛進入職場的新鮮人,做起事情來循規蹈矩,按照機器的使用手冊來操作、按照兵書上所寫的戰法在打仗。等到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其所需要的數量因人而異),能夠精益求精、熟能生巧,也就由初學者成為進階者。

進入更高的一個層次,就是專家的階段,作品要有權威性,成為年輕人的楷模。然後是進入破壞性創新的階段,能夠打破與超越現有的格局,開創出新的道路來。

真正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做的,大概是初學者階段而已;其他四個階段,都要講求不同程度的變通。

(B.1.3) 挑戰、壓力、與被K(斥責)

「人、鬼、神」三種角色,人代表的是一般的同仁,大家和睦相處、互相敬重,這一層比較容易處理;神代表的是上司,以尊敬的心境來對待最為合適;至於鬼,代表的是組織裡最難處理的人或者事情。想一想,一個人如果有能力幫忙把組織裡最難處理的鬼給搞定,那麼一定是「高手」,這兩個字就合成「搞」一個字。

年輕人從大學部或者研究所畢業,進入企業界,很快地就會遇到幾個典型的問題:

.(1) 面對挑戰怎麼辦?

.(2) 面對壓力,如何承受?

.(3) 被主管K (也就是斥責),要怎麼處理才能展現出良好的情緒商數(EQ)?

「合理的部份是訓練,不合理的部份是磨練」這是軍中新兵訓練中心的名言。有人說:「天神與魔鬼是一體的兩面」,它經由魔鬼來提供各種挑戰與磨難,經由天神來引導我們衝破難關。

適度的挑戰,可以協助年輕人成長,然而面對挑戰需要有一套系統化的處理方法。

.首先,個人的心理建設要充實,以開放的心胸(open-minded)來面對。

.其次,要瞭解整個團隊裡是否有人擁有相關的經驗、或者知識來應付此一挑戰?如果有,就要採取謙虛的合作方式去移樽就教,請求指導。如果沒有,就要找出最接近的狀況,然後採用外插法來推測此一挑戰的最可能處理方式,並且向上級主管報告清楚,以便在適當時候請求支援。

年輕人面對壓力,心態上與面對挑戰的方式相似:

.首先,要清楚地瞭解壓力的來源。工程師的壓力,來自上級主管;主管的壓力來自公司的執行長與董事長,也就是公司的老闆;公司老闆的壓力來自客戶。那麼客戶的壓力又來自何方呢?是來自其必須付錢買產品或者服務。

.反轉過來,公司的老闆收到客戶的付款,才能夠發薪水與分紅到各個單位;接著,單位主管才能夠把薪水與分紅轉發到工程師的手上。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對於公司有幫助的壓力與挑戰當然要樂意地承擔,在自己能夠承受得了的範圍內,接受愈大的壓力愈好(因為對應的報酬也愈高)。

年輕人被主管K (也就是斥責)的時候,容易心情低落、有時候會一路掉到谷底,應該如何調適呢?

.首先,自己對於整體情況必須全盤瞭解,究竟主管是否真的懂?如果主管真的懂,那就是他有更好、或者不一樣的見解與指示,我們要誠心地採納,並且儘快地完成。想一想,當主管向他的上級報告時,也可能會被K得滿頭包,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力地幫忙才好。

.反之,如果主管不怎麼懂還K你,正是你表現高EQ(emotional quotient)的大好時機,你的額外努力,看在其他同仁們的眼裡,遲早會被公司發覺。

一個關於被K的小笑話如下:一般人被K(撲克牌的13點King),可能會選擇退縮到Q(撲克牌的12點Queen);但是有強烈幹勁的人,會選擇往前衝刺到A(撲克牌的1點Ace)!

人類的主要歷史,大部分在描寫「悲劇」,也就是如何迎戰逆境?人類思想的革命,總被當時的人士認為是離經叛道,才會惹起軒然大波。例如,兩千多年前基督耶穌 (Jesus Christ)被猶太祭司控告,被羅馬官府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15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因為提倡地動說而受到教會的迫害;民國創始人孫文於19世紀末被認為是「四大寇」之一,在英國倫敦被逮捕至清廷大使館,等等。

大部份的人,以前沒有仔細地辯證過此一重要議題:究竟是在順境還是逆境,會對自己比較有利呢?一般人第一次被問到這麼一個大問題的時候,會不知道往哪一個方向去思考,等聽了相關的解說後,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逆境」的挑戰可以帶來逆流而上的更美好未來!所以説,適度的壓力與挑戰,對於長遠來説,其實是很有助益的。因為壓力與逆境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地成長,繼續向上提昇。反之,在舒適圈內順流而下,很快地就會滑到谷底去了。

在醫學上眾所周知的事實:骨頭細胞分為「造骨細胞」與「蝕骨細胞」。醫師會建議上了年紀的人們,多做負重運動。因為,哪裡有壓力,造骨細胞就會促成骨頭往那裡長!

(B.2) 令人驚豔的神招

在21世紀裡,地球上的可用資源並沒有明顯增加,但是總人口數已經超過70億,而且繼續地增多。每年生產的電腦與智慧型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機器人)的總數量也一直在攀升;在物聯網 (IoT,Internet of Things)更為普及之後,大部份工作會被自動化所取代,人類(具)有優勢的工作越來越少。

年輕人感覺很苦悶,究竟唸哪一個科系、學哪一個專長在未來三、四十年才會有保障呢?

(B.2.1) 不局限於本門武功,培養多項專長的乘法人

很多的機會,對於年輕人來說,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眼睜睜地看著被別人拿走了。如果別人拿不走,而且大家仍然有需求的事情,很有可能包含了:矛盾,虛實,陰陽等等(屬於藍海的事物),並非純粹的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用實數就可以描述的 (屬於紅海的事物)。

2011年12月14日,1256 期<商業周刊>報導「乘法人搶手」一文指出:為什麼不用「加法」形容這些擁有兩項以上專長的人,而用「乘法」呢?乘法人,就是能夠連結兩種以上專長,使之產生化學反應,質變成創造附加價值的新能量,甚至能創造新職種、新產業。

該文闡述,要練就乘法功,包括三個步驟:一、跨界,二、連結,三、創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他一輩子都在探索看似不相關的新事物,書法藝術、印度教的沉思冥想、賓士轎車的精細做工。他連結它們,創造出席捲全球的產品來。

所以21世紀的年輕人,要培養多方面能力與專長,擁有第二專長、第三專長等等。古代所謂的五行,就像五種互不從屬的專長(金、木、水、火、土),如果像這樣,具備一個以上的專長,並能靈活地交替運用,那麼在職場裡一定可以來去自如,到處行得通。

(B.2.2) 逆轉勝的果實更甜美

好漢不提當年勇,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個人要像專業的演員一樣,拿到新劇本的時候,就要忘掉舊的角色;無論演什麼角色,都要全心全力地投入,來贏得觀眾們的感動。

不要讓自己光輝的過去,成為未來發展的絆腳石。

人生總會遇到順境與逆境。處於逆境的時候,千萬不要氣餒,正是你表現過的膽識與智慧的時候;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來造成逆轉勝的奇蹟,會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且可以流傳得非常地久遠。

王品集團的戴勝益董事長,經歷九次失敗的創業經驗才成功,他的分享格言是:「成功是屬於能夠撐到最後一個,而且不倒下的。」

(B.2.3) 行易與容易:易經

知難行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行易與容易,都提到易這個字。把易的意思說明得最清楚的,自然是「易經」了。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的敘述,易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影響遍及了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

「易」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改變。最直接的瞭解,行易就是執行改變,容易就是把改變容納進來。

做事情遇到障礙,例如遇到擋路的大石頭,解決的方法之一便是繞過去(也就是改變前進的方向);山區的道路要依著山勢來修築,就是這個道理。同樣地,市區的道路,設置了不少的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就是方便駕駛人以及行人在適當地點轉彎,以便通往心中的目的地。

我們平常做事情,有已知的標準作業程序,就要講求效率,好像光的粒子性一樣。如果遇到障礙必需繞過去,就要講求效果,好像光的波動性一樣。所以要善於利用光的雙重特性,

.粒子性對應於效率,

.波動性對應於效果。

左手、右手,配合得天衣無縫,非常神奇。

附錄一: 教師組「提升台灣人才競爭力」研討會內涵

21世紀裡,大學教師如何提昇全球化競爭力,成為帶動年輕人的榜樣?以下是綜合討論的幾個議題:

1. 在國際學術會議裡,如何爭取參與和貢獻的機會?

2. 在國際學術圈裡,如何增加與擴大專業的影響力?

3. 如何與國際領先的研究團隊,進一步互惠合作?

4. 在21世紀裡,應該有什麼不同或者更好的作法?

5. 我的努力與奮鬥,遇到了哪些阻力與挑戰?如何化阻力為助力?尋求大家的建議、良策。6. 「在學術領域開創新知識」以及「與產業界密切合作」之間,要如何適度地平衡?

千金難買「早知道」,要想辦法洞悉整體的未來,然後提早規劃自己的策略,擁有適合自己的路線圖(roadmap)。如果輸在對手太厲害,並不可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要耐心地等待,一定可以遇到適合自己的良機;如果輸在自己呆笨、反應遲鈍,腦筋轉不夠快、沒有拼死命去奮戰──那麼不要自我原諒,需要積極地檢討與大力改進。

具體的作法與步驟為:  

1. 適度地找出(國內與國外各一位)可以當自己「模範 (role model)」的先進教師;挑選的時候,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2. 詳細地分析他們的特殊專長與賴以成功的主要方法,並且明確地指出他們成功的真正竅門之所在。

3. 回頭盤整自己所擁有的特殊專長,並且規劃與構想出自己可以賴以成功的「更好方法」,還有自己擁有的絕招與竅門是什麼?擦亮它們。

4. 巧妙地執行,並且善用「跳棋」戰術去借力使力(leverage),達成多贏,也就是「我贏、對手贏、其他人也贏」的全贏局面。

5. 然後再找出更上一層的模範先進教師,接著重覆以上的步驟。

參考資料:

許炳堅,<老子、孔子、西遊記一脈相承,到現代版的深入、淺出、旁通、忘我、無我>,《臺大校訊》,第1166期,2014年1月。許炳堅,<文明的巨輪帶動民族文化革新,適度擷取諸子百家多元論述>,《臺大校訊》,第1186期,2014年7月。

許炳堅,<多元領界宇宙觀:學科知識、哲學智慧、宗教信仰並存不悖>,《大校訊》,第1172期,2014年3月。

許炳堅,<學業成績與事業成就為何經常南轅北轍?>,《臺大校訊》,第1193期,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