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儀講座妙語如珠 呼應巧實力重要性
禮記有言:「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說明良好禮儀及入境隨俗的重要性,而這重要性隨著時代更迭不減反增。隨著交通發達,通曉國際禮儀的必要性更加提升。
2014年10月13日星期一下午,國際事務處於本校霖澤館舉辦了一場精彩講座。特別邀請到駐巴拉圭劉德立大使主講,大使在會中以個人無數豐富又趣味的經驗同與會聽眾分享,期望藉此機會大大推廣「國際禮儀」。講座內容藉由生動的日常案例,讓與會者可以充分體認到「禮儀」其實是一種生活的表現。此次活動也十分榮幸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聯盟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與輔仁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四校共同合作舉辦,開放五校教職員生一同參與此難得盛會。
本次講座,每位聽眾在入場時,即拿到一本由劉大使親自參與編輯的國際禮儀手冊〈有禮走天下〉。劉大使一開場就先以手冊內容向大家展示禮儀的重要與意涵,接下來分別從衣、食、住、行、育、樂六個主題分享,介紹各方面應有的禮節及注意事項。
首先,服裝選擇是每人每日必遇到的問題之一,大家在各種場合展現個人形象時也應當裝扮合宜,才能傳達正確且優質的印象,除此還特別提供15種致命穿搭錯誤示範,讓與會聽眾引以借鏡,例:穿著過短、過緊的褲子、裙子或衣服鞋子不搭調、顏色過於複雜、穿著暴露等。接著在食的方面,餐具的使用與各式酒杯的持握方式,甚至到餐巾布的擺放位置皆有不同含意。此外,在席次安排上也是一門高深學問,不同座次席位則代表不同身分位階。
至於行的禮節,在乘車、搭乘電梯、上下樓梯等順序與餐桌席次安排有異曲同工之妙。然於握手、敬禮、懸旗部分,遵照各國習俗皆有所分別,像是日本人之間打招呼,大多是鞠躬來表示,傳統上沒有握手習慣,因此日本皇室在接見外賓大多也是行鞠躬禮。劉大使還提到一些特別經驗,例如在印度不得用左手吃飯、或因應當地宗教習俗有些不能吃的肉類,這都反映出世界上每個國家的文化習俗與禮節皆不盡相同,所以劉大使在最後一再強調「遵循規範、入境隨俗、泰然自若」就是最好的禮節。
劉德立大使本次講座內容精采豐富,整場座無虛席、歡笑不斷,活動結束後,在場人士意猶未盡,踴躍地向劉大使請益,大使也親切地逐一回答,並與聽眾合影,可見劉大使的高親和力。
此次國際禮儀講座,期望以「巧實力」方式喚起日常生活中禮儀與個人形象的緊密性及重要性,在未來任何場合,皆可藉由己身巧實力,表現恰到好處的禮儀素養。與此同時,也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輔仁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的參與及協助,透過資源共享,嘉惠五校人員,讓合作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