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臺灣人才競爭力:21世紀新挑戰系列14 贏在轉彎處 折學與廣義哲學在21世紀的重要性

許炳堅博士

A 轉彎

人生不能只有純黑與純白兩種對比非常強烈的顏色,還要有很多中間的不同程度的灰色來緩和與調劑。在數位電腦的影像解析度來說,如果是8位元,就對應著256等級的不同深淺顏色。

我們可以把時間與空間合起來做比喻,那麼:.過去對應於位置(position),.現在對應於速度(speed),.未來對應於加速度(acceleration),包括了直線加速度、轉彎加速度等等。

所以,掌握了未來,也就掌握了極為重要的人生加速度。汽車駕駛座旁的標準配備,包括了油門、煞車與方向盤。其中,油門與煞車就是分別用來控制增加或者減少直線加速度;而方向盤就是用來控制轉彎加速度。如果是在筆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駛又沒有其他車輛干擾,就可以悠哉地使用定速巡航(cruise control)。反之,在熱鬧市區內的道路行駛,就會陸續地遇到十字路口、是三叉路,甚至是圓環的複雜交叉路口,所以善用控制轉彎的方向盤,對於駕駛人而言是就非常重要。

(A.1) 宇宙最基本動作,就是轉動

拿天空中的星球(例如地球)當個體來看,那麼太陽系、銀河、甚至於全體宇宙之內的最基本動作,就是轉動。地球的自轉一周需要一天,造成了陰陽輪替,也就有了日夜之分。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周需要一年,也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銀河系裡幾千億顆恒星系統,也是日以繼夜地旋轉著。俗語說得好:「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轉,就是最好的寫照。

《公羊傳•文公十二年》有言:「曷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不只是黃河如此,長江也一樣。所以有人在網路上描述道:長江萬里,千里必有一曲,無曲難以成長江。在自然界裡,轉動與轉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A.1.1) 人生方向盤,轉彎之用

在做人處事上,轉彎也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心移物轉,就是這個意思。人生的成敗,取決於重大事件的轉折處。要贏過別人,大部份的機會產生於事情的轉彎處。

汽車在直線進行時,駕駛人只要把手輕輕地擱在方向盤上即可,並不需要太用力。只有在交叉路口要改變方向時,才需要用力旋轉方向盤去完成轉彎的動作。

在臺灣高雄市的澄清湖有一座著名的九曲橋,包含了九轉、十八彎。連接新北市新店區與宜蘭縣頭城鎮的北宜公路,沿著山勢開闢,有非常出名的九彎十八拐的連續轉彎,讓乘客的印象非常地深刻。

極為成功的人,一定有過刻骨銘心的慘痛失敗經驗,才會把自己的方法、步調、方向做出最佳的調整。至於含著金湯匙出生而沒有經歷過挑戰與磨練的人,就像站在游泳池旁邊的陸地上談論游泳技巧,屬於「光說不練」的人。人生的旅途上,直線與轉彎分別代表了堅持與彈性。轉彎可以是痛苦的決定,也可以是明智地掌握了難能可貴的大好機會。

一個強力的領導者,會造成巨大的改變,就像是在行進中公共汽車的駕駛員,手握著方向盤來主導車子直線前進或者轉彎改變方向。如果領導者不出現,那麼新的事物就不會自然地發生;例如,革命,創新,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等等。

(A.2) 折學與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人生要如何才能夠快樂呢,也就是很快地「樂」起來?音樂就是一種以聲音達到「樂」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音樂為什麼要分「樂曲」呢? 同樣地,傳統戲劇為什麼要分「戲曲」呢?音樂的樂曲,就是分段落與章節,提供了轉折的機會。

音樂如果不區分樂曲,只用同一個調子一直演奏下去、演唱下去,聽眾會感到聽覺疲乏,根本快樂不起來。所以音樂分曲目,可以把聽眾依序帶入不同的境界。有時高昂澎湃如大江大海,有時低聲泣訴如小橋流水;整場演奏、演唱變化萬千,才能夠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曲者,折也。 所以,曲很重要、折也很重要。人生離不開「銳角」的挫折,也離不開「鈍角」的曲折。

虔誠信仰宗教的人士,總有一個困惑:「萬能的上帝,為什麼不把世間變得一切美好,卻容許世間存在邪惡?」《哲學的40堂公開課》一書提到第三世紀的哲學家與神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e)深入去思考此一重要問題,他很難理解世上會有一個滿懷善意的神知曉邪惡卻不制止。該書描述,代表善的神與代表惡的撒旦在持續不斷的戰鬥中爭奪著控制權。邪惡是來自黑暗的力量,而善是來自光明的力量。摩尼教徒相信一個人內在的善是來自靈魂,而惡則是來自身體。該書強調,為善為惡由個人決定,與神無關。

其實,人間的善惡,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由各地的法律來界定,並非人與神之間的關係。為了方便一般人理解,可以想像成上帝與撒旦並存。是否為一體兩面其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撒旦會提供各種挑戰與磨難給人們,而上帝則能引導人們衝破難關。討論至此,我們可以瞭解轉折、轉彎的重要性。

(A.2.1) 歐美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屬於廣義哲學vs. 臺灣各大學哲學系的狹義哲學

在臺灣有不少年輕人很想知道,究竟值得或者不值得花費數年寶貴的年輕光陰去追求哲學博士學位 (Doctor of Philosophy,可能是在電機領域、土木領域或者材料科學領域等等)?這一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在21世紀高度競爭的產業界工作,轉折與轉彎的拿捏特別地重要──如果是高職畢業生、大學部畢業生或者碩士班畢業生,要努力動手去轉「折」;如果是經由高格調的哲學博士訓練與薰陶,應該能夠把新的想法用嘴巴清楚地說明,也就是加上「口」部的轉折,成了「哲」學。

歐美各大學所頒授的哲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與臺灣各大學文學院裡的哲學系所涵蓋的範圍大不相同。比較如下,歐美各大學經由全校共同的研究院(Graduate School)所頒授的哲學博士學位涵蓋範圍很廣,屬於廣義哲學;歐美各大學哲學系所探討的題材,也包含了生物、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等隨著時代改變的議題,屬於中範圍的哲學;至於臺灣各大學的哲學系所涵蓋的範圍最為狹窄,大都局限於人文學院的傳統議題,屬於狹義哲學。

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歐美的教育體系特別提倡在各個領域的哲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而不大力推廣哲學碩士學位(M. Phil / MPhil / Ph.M.,Master of Philosophy)或者哲學學士學位(B. Phil / B.Ph. / Ph.B.,Bachelor of Philosophy)呢?

根本原因在於各個領域的專業課程相當地繁重,無法在學士學位、碩士學位的必修課程之外,充分地要求廣義哲學思考訓練,然而在博士學位的考量與設計就會不一樣。在歐美,這是一所大學所頒授的最高等級學位,進修的年限也比較長,因此值得把普通的「電機博士」學位(Doct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提升為「哲學電機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在臺灣另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就是教授對於指導「電機博士」學位(Doct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與「哲學電機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否應該有不同的作法?或者是可以混為一談?

如果可以妥善釐清這個問題,並且找出真正有效地指導「哲學電機博士」學位的方法,就可以協助解決臺灣年輕人猶豫於攻讀博士學位與否的困境。在此,電機只是一個代表領域,可以替換為土木、物理、材料科學等其他領域。

(A.2.2) 善用虛數,轉折離開實數的舒適圈

在平面座標軸上,實數軸是東西向的、而虛數軸是南北向的。在實數軸上遊走,往右是越來越大的同意、亦即0度,往左是越來越小的反對、亦即180度。如果要轉折、轉彎,就要超出實數軸之外,而進入複數平面,則需要善用虛數軸的協助。

人生不能夠盡是唯唯諾諾,對任何事情都一味地同意,因為時空環境一旦轉變,守舊的人會首先被淘汰。年輕學子們都知道以下的事實:負數乘以負數,可以得出正數;虛數乘以虛數,可以得出實數。然而,正數乘以正數,卻得不出負數來;實數乘以實數,卻得不出虛數來。

所以在21世紀的高度競爭環境裡,不能夠做一個永遠附和的應聲蟲、只會抓住正數;也不能夠做一個目光淺短、局限於現在的人,只會抓住實數而已。必須要創新地學習,在適當時機巧妙地轉折,離開舒適的實數軸。

想一想,白天在學校裡教學或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其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也就是找得到「折法」、「哲法」,譬如,新的方法論(methodology)等等。如果能夠自然而然地轉折,就超越了「四十而不惑」的悟淨階段,而順理成章地進入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悟空階段。

(A.2.3) 如何才不會被未來的智慧型手機蓋火鍋?

瑞士的名貴手錶製造商愛彼(AP,Audemars Piguet)有其一貫的品牌哲學:「在打破現有的規則之前,必須掌握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To break the rules, you must first master them.)

在21世紀裡,知識的累積是以等比級數、也就是指數函數的速度在增加;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已知的舒適圈裡,而必須善用良好的人格特質,包括想像力、創造力、哲學等等。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像20世紀那樣,守著邏輯分明的科學與工程知識,只想要繼續做好代工業。往後二十年裡,先進的電腦與智能機器大量來臨之時,我們必須教年輕人如何掌握真正有用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及藝術(humanities),徹底發揮人機互補的角色功能。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帶來了大數據(big data),因此資訊(information)與知識(knowledge)的累積速度更為驚人。4G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一直在加強,螢幕也愈來愈大;幾年之後的5G、6G、以至於XG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變得強大而驚人。此外,辦公室、工廠及居家用的智慧型機器人(intelligent robot)也會愈來愈流行。

年輕人們都很苦悶,想問一個緊要問題:「在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的進修時,究竟要學哪些知識,才不會被未來的智慧型機器蓋火鍋(籃球賽術語)呢?」

每個人除了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華(talent)與天賦(gift)之外,還要適度地學習歷久彌新的大智慧(wisdom),清楚地知道(如何)在適當時機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人說自然人與智慧型機器人的差異,不在於理性的部份,而在於感性的七情六慾。西方的哲學家強調,感性牽扯了理想。從倫理學,我們學到了:理性與「外在價值」相連結,處理可以買賣交換的事物;而感性與「內在價值」相連結,處理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當然啦,在人造的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沒有實現之前,我們可以善用人腦的億萬個腦細胞,來達到室溫的等效量子運算效果,也就是說0與1同時被運算,而這自然需要在觀念上做出創新與突破及不斷地練習。

(A.2.4) 賈伯斯(Steve Jobs)的量子運算智慧,1與0並存

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留給員工兩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讀者們請想一想,對資訊時代有如此巨大貢獻的偉人,怎麼捨不得用第四個字,而要把stay一個字用兩次呢?

以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來說,hungry指的是物質層面就像饑餓下山的猛虎一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是滿分的1。反之,foolish指的是精神層面就像莊周夢蝴蝶一般飄飄然、非常地灑脫、與世無爭,這是完全鬆手的0。

這兩個極端的境界,靠stay一個字來維繫,stay的意思就是「保有不失去」。能夠同時保有滿分的1及完全鬆手的0,已經超越了傳統邏輯思維必須選擇1,或者選擇0(亦即數位電腦所依賴的布寧代數 Boolean Algebra)的侷限,而達到量子運算的1與0並存的高深境界。

賈伯斯的這兩句名言,在境界上大大地超出了「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前一句Stay hungry,可以說是「要設計」;後一句Stay foolish,可以說是「不計較」。這裡,我們用「計」一個字把前後兩個句子串接起來。 

以賈伯斯的兩句名言做基礎,我們可以把相關的智慧話語清楚地列出來:.hungry / foolish:stay.logic-1 / logic-0:qubit (quantum bit,量子位元).深入/淺出:旁通  .粒子性/波動性:光.悟能/悟淨:悟空.直線/挫折:哲學.已知/無知:不知與未知.科學家/宗教家:哲學家.物質/精神:E= MC^2愛因斯坦質能互換.最低能量/最大亂度:宇宙多樣性而宗教裡的撒旦與上帝的相互關係,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理解。

(A.2.5) 哲學促成多元選擇,單一項目的最大選擇有可能不超過半數

在21世紀裡,傳統的二分法、非黑即白,已不足以應付多元社會的需求。多元社會包容了多種的選擇,因此單一項目的最大選擇有可能不超過半數。所以我們不能夠再要求過半數來決定重要的事情,有可能出現「剪刀、石頭、布」三足鼎立的情況。也就是說,傳統的等式(equality)之外,我們要迎接不等式(inequality)與不確定式(uncertainty)時代的來臨。

哲學的基本要義就是促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要受到既有的框架所限制。以哲學為基礎的多元思考,是處理不等式、不確定式、概率性推論(probabilistic inference)、模糊推論(fuzzy reasoning )、近似計算(approximate computing),甚至於量子運算( quantum computing)的有效利器。

要深入探討人生的意義,就離不開廣義哲學。

(A.2.6) 嶄新的思維,著力於現在,放眼於未來

不要過度地緬懷過去,就讓它留在「歷史博物館」裡。過去、特別是民族的歷史,應該提供寶貴的經驗與深刻的教訓,而不應該成為拖累與包袱。

不要有特定的期望,就不會有與之相對的失望。不要眷戀曾經擁有的,就不會時時感受到失去的痛苦。灑脫一點,留給自己寬廣的揮灑空間。瀟灑的人生,定期重新洗牌,能夠放空自己,就有機會策勵未來。

我們要著力於現在,更要放眼於未來。未來包括了幾個層次:

.小未來:也就是自己個人的餘生;.中未來:影響及於後代子女、家屬;.大未來:影響及於社會、國家與全人類。

有人對於不同民族性的描述極為貼切,也值得我們深刻地省思。他說:「當移民到達一個新地方,如果華人開了一家餐館很成功,其他的華人移民就會在同一條街上開很多家餐館,彼此殺價競爭、成為低利潤的紅海,只能夠賺取辛苦的勞力錢;反之,在猶太人的移民社區裡,開了一家很成功的雜貨店後,接著就會有洗衣店、傢俱店等不同的店舖陸續開張,繁榮了整個商業活動而成為高利潤的藍海。」

所以我們不要一窩蜂地擠在「對」的舒適圈裡.要能夠勇敢地跨出去冒險與探索。

當初.美國3M公司發明了便利貼(specialty tape).有點黏、卻不怎麼黏,可以很方便地撕下來。在政壇上很流行的一句話:「上臺靠機會,下臺靠智慧」。政治智慧的竅門,不在於赤裸裸的鬥爭,而在於適時適度的妥協,知所進退、能屈能伸。一個人把身段放軟,就沒有過不去的門檻。所以我們不要只是一味地深入(就像是黏上去),也要考慮如何地淺出(就像是撕下來)?最好的方式是能夠旁通,如同可以重複黏貼而不損壞便利貼。

今後,我們要採用嶄新的思維、開拓眼界、刺激人腦袋裡的億萬個腦神經細胞。在空間上,不只是1970 – 1990年代的國際化、1990 – 2010年代的全球化,還要擁抱2010年以後智能機器逐漸普及的人機並存的新時代。在時間上,我們要善於利用數千年來累積的東方與西方的人類智慧,往未來的數百年、數千年去著想。

B 華人死守一板一眼的物理去追求必然,歐美人士掌握千變萬化的心理去擁抱驚奇

大部份的華人安於現狀,對於使用邏輯推論的實體科學(physical sciences),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以及應用科學(applied sciences)的工程領域如電機、機械、土木、化學工程、航太工程等等,特別地喜愛。既然可以用理性去推論,結果就可以預測,屬於必然的狀況。

反之,歐美人士對於未來充滿了期待與遐想,對於新鮮的事物特別地好奇、喜愛變化。他們用感性去迎接與體會未來,用熱情去擁抱驚奇。

就拿退休一詞來說,中文描述的是既「後退」又「休息」。英文卻是積極進取的re-tire,可能是換上了新輪胎,然後打飽了氣,可以換跑道重新再出發。

在21世紀裡,個人最大的挑戰與機會為何?從英文字來看,最有意思。先從混戰(chaos)開始,一切混沌未明。等到時機成熟了、露出端倪,就成為明顯的挑戰(challenge),如果把-lle- 拿掉,就是改變(change),也就是說改變是應付挑戰最好的方法。

如果把 -g- 改變成 -c-,就得到了機遇(chance)。接著可以創造出新的機會(opportunity),把機會好好地掌握住,就成了我們的優勢(advantage)了。

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有人建議,給自己不能輕易達成的挑戰,這樣才有崇高的努力目標。

(B.1) 華人負回饋地追求穩定與保守的中間零,歐美人士正回饋地追求突破與創新的正負無限大

如果用電腦晶片的線路設計方法來做比喻,那麼華人追求穩定就像類比電路(analog circuit)採用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來維持固定的電壓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正負電源電壓的中間值為零。反之,歐美人士追求突破與創新(,)就像數位電路( digital circuit)採用正回饋(positive feedback)來義無反顧地衝向正電源電壓值、負電源電壓值。

近年來,數位電路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同樣地,歐美人士的作法也大行其道。

(B.1.1) 現代職涯競爭,三個重大的決定性要素

在21世紀激烈競爭的高科技職涯中,有三個重大的決定性要素:

1. 選擇加入在全球化非常有競爭力的公司,或者學術、政府機構;2. 所做的事在公司裡極為重要;3. 不會被其他具有更強的能力、人際關係更好的同事搶走工作。上述的第二項與第三項有著競合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互相矛盾的。為什麼呢?在公司裡極為重要的工作,自然有不少員工想要爭取,所以要培養自己的特殊本領,才不會被別人擠下去。肯上進的員工,以創新做為矛,以謙虛做為盾,自然無往不利。

因為電影《臥虎藏龍》而獲得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Oscar Award) 最佳藝術指導項目的香港影藝人員葉錦添說過:「所有藝術家做到最好,都是因為憤怒」,也就是把才華與能量一起逼出來的傑作。

(B.1.2) 改變心態、跳出框框

大部份人習慣以右手來做事情,可以找機會換手做做看,隨時提醒自己多用左手,最好能訓練到很多事情都能夠直覺地伸出左手來做。反之,平常以左手為主的人,則可以多練習換成右手來做做看。

數學的微積分學(calculus)提供我們很好的工具,來比較函數本身、一次微分項、二次微分項的不同特性。在此,我們拿三個函數來做比較,分別是低於線性的對數函數Log (x),(,、)線性函數x,以及超越線性的指數函數Exp(x)。

這三個函數在x = 1的情況下,其數值分別為0、1與e (近似值為2.718)。這三個函數的一次微分項在x = 1的情況下,其數值分別為1、1與e。這三個函數的二次微分項在x = 1的情況下,其數值分別為 -1、0與e。

上述結果,給我們上了清楚的一堂課:不能夠只專注於函數本身的數值而已,必須同時評估一次微分項與二次微分項。整體來說,可以做個比喻,

.函數對應於過去,好比位置,就像是提供魚給其他人吃;.一次微分項對應於現在,好比速度,就像是教人釣魚,使其擁有謀生的一技之長;.二次微分項對應於未來,好比加速度,就像是教人養魚,可以永保源源不絕的供應。以前,我經常問「自己會做什麼?」強調的是能力;以後,我要改問「大家需要我提供何種幫助?」也就是跳開自我的限制,以客為尊,抓緊的是機會。我們不要一直活在過去的陰影與框架下,要放眼未來,以過去寶貴的經驗,貫穿到未來,優先掌握時代的趨勢與脈動。

(B.1.3) 深入、淺出、旁通

對於線性的(linear)問題,經由代數(algebra)的除法,可以迅速地找出唯一的解答,一般的高中畢業生都能夠駕輕就熟。

人世間的複雜度與許多煩惱,來自我們所面臨問題的非線性(nonlinearity)特質。對於非線性的問題,就要依靠微積分(calculus)來逐步求解,使用「牛頓與拉夫森法」(Newton - Raphson method) 來計算「最陡降梯度」(gradient descent)就可以很快地把鄰近的答案找出來。「牛頓與拉夫森法」是一種深入的方法。

但是非線性問題的解答,可能有好幾組,「牛頓與拉夫森法」只能夠找出在起始點鄰近的答案,又稱作局部最佳(local optimum)答案。如果想要找出全面最佳(global optimum)答案,就要使用淺出(hill climbing)的方法,這是需要花費很多力氣的低效率作法。另外一種找尋全面最佳答案的方法,就是旁通(tunneling),是很省力氣的高效率作法。

用通俗的話來描述深入、淺出、(、)與旁通三種相互關連的方法,我們可以開玩笑地拿中學生的考試生態做比喻:

.面對考試問題,埋頭振筆疾書的,對應於深入的方法,像是西遊記的悟能;.如果把預先準備好的小抄拿出來,對應於淺出的方法,像是悟淨;.小抄上沒有寫到的部份就往左邊右邊瞄幾眼,對應於旁通的方法,像是悟空。

把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兩句話再復習一遍,.hungry對應於悟能,處理可以量化的東西,重視效率,例如科技;.foolish對應於悟淨,處理不適合量化的東西,重視效果,例如人文與藝術;.stay對應於悟空,處理多元選擇的事物,兼顧效果與效率,例如人生哲學。從hungry的悟能,到logic-1與logic-0兼顧的悟空,中間的轉折出現在foolish的悟淨;這也是歐美人士最拿手、而華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關鍵所在。foolish的悟淨,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追求完美的一百分,卻敢冒險與勇於承擔失敗。

大部份的華人,努力追求一百分,被昨天已知的標準卡住,怎麼能夠在今天轉折、去應付未知的明天呢?華人太聰明了,不願意吃眼前虧,無法放眼於未來,缺乏彈性,聰明反被聰明誤。

兼顧效果與效率的旁通型悟空,擁有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或者跳躍式思考,也就是聯想的能力。具體來說,可以細分為:

.說故事的能力(過去),.說新鮮事的能力(未來),.自圓其說的能力,.硬拗的能力,以及巧辯的軟拗能力(翻轉)。

(B.2) 沒什麼作法,設計麼詐法

人腦有億萬個神經細胞,可以設計出很多新穎的事物來。設計的英文是design,如果把兩個音節分開來看de.sign;也就是說經過設計的東西,使用者感受到它的好處,卻不瞭解其中的奧秘。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這個意思。

在中文,有一個非常貼切的對應說法如下:.一件事情很困難,大家束手無策,叫做「沒什麼作法」;.把其中三個字換成「言」部(代表著用腦的意思),這五個字就變成了「設計麼詐法」;.「詐」就是讓別人看不懂,亦即 de.sign(把符號/標語移開,讓別人看不懂)。

(B.2.1) 換一個角度看,孔子所說的30歲到60歲的4個境界

獲得高等學位之後進入職場,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會遇到不同的狀況:

在第一階段,你是個生手、不太會做職場的事情,公司安排的前輩(mentor)會熱心地教你。

在第二階段,你做起事情來很有經驗、得心應手,卻開始擔心有其他人會來競爭、搶著做。

在第三階段,別人不會做的事情,才會轉給你去嘗試。

在第四階段,別人不會做的事情,而且對於公司極為重要、又有急迫性,機會才落到你身上。

上述情形在職場上非常普遍,這是因為人事金字塔的關係,越上層的職位越少,而後進的人員又往前進逼,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自然現象。春秋時期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大致上對應於上述的四個階段。

在高科技職場的從業人員,年終時候要被主管打工作績效評比。其實表現好不好,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客觀的標準是:.最基本的,自我評估良好;.更上一層的,受到主管的欣賞;.再上一層的,受到同輩的讚賞,解決了一般人無法處理的難題;.最上一層的,連競爭者都佩服,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B.2.2) 人才培育的當務之急,在於超越傳統的課堂教育

21世紀人才培育的當務之急,在於超越傳統的課堂教育或者學位頒授。最近甚為流行的翻轉學習,就是改變傳統知識傳授方式的一個明顯例子;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加入遊戲的過程,從艱難的科技理工學術問答,轉換成有趣好玩的(譬如爭取獎品)消費者體驗分享。

另外,因為少子化的影響,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人數明顯地減少,不少臺灣的大學在往後數年內可能面臨轉型,或者直接關閉,造成博士班畢業生就業的困難與大塞車。連帶地,臺灣年輕人攻讀博士學位的意願,大為降低。

三、四十年前,大學部與專科的合併錄取率大約是20%至30%的時候,臺商能夠提著007公事包闖遍天下。現在大學部錄取率超過了90%,把各種類型的年輕人都困在課堂裡,讓他們失去了專精技藝的機會,也失去了到世界各地去闖蕩、探索未知的機會。令人惋惜不已。

年輕人的滿腔熱血,被已知的書本知識給箝制,甚為可惜。我們必須重新找回臺灣年輕人的活力,危機就是轉機。未來,臺灣博士班的養成教育,不能像以前那樣一味地協助指導教授去衝高論文的數目,只是一味協助指導教授,衝高其論文數目。

對於博士班,特別是屬於頒授哲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的領域,我們要從學生方面,系統化地釐清:想成為既成功又很愉快的博士生,必要條件為何?充分條件為何?還有,如何進一步去增強與擦亮這些要件?

我們也要用同樣的標準,從教師方面篩檢:誰有足夠的能力帶領與指導博士生,在21世紀人機共生的新環境下勝出?

(B.2.3) 產業界的融會貫通,「人、事、物」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

在21世紀高科技產業界工作,每日所要處理的,可以分成「人、事、物」三個範疇來看。

最基層的是「物」,包括了技術的成份。理工科的畢業生剛進入職場的前幾年接觸最多的,就屬於物的層次。在此一層次,如果加上適當的數學限制時,很容易有對應的標準答案;操作起來,可以根據標準作業程序(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來執行。

在中間一層的是「事」,包括了系統的成份。職場上經驗豐富的人員,可以把客戶所需要的整體結果,做到剛好、不多也不少。

第一層的物與第二層的事,合併起來就是「事物」。

再往上一層的是「人」,就毫無標準答案可言,必須臨機應變。第二層的事與第三層的人,合併起來就是「人事」。

在職場上工作,如果「人、事、物」三者之間可以處理得駕輕就熟,那麼必然是無往不利了。

C 善用幾千年來在四個象限的人類智慧

古往今來、歷久彌新的偉大哲學家們,經常也身兼宗教家與科學家。《哲學的40堂公開課》一書詳細地列舉了兩千多年來,西方代表性的諸位學者與其思想要點。

在華人的豐富歷史裡,特別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們,包括了孔子、孫子、老子與莊子等人。

太極,太與極的意思相同,物極必反。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生不已。又有人說:「太極陰陽,無極而生。太極拳,借力使力,像是在混」。其實「混」這一個字,告訴我們,要像液體一樣柔軟。絕不可以像固體一樣,硬梆梆的,不知道變通。

(C.1) 變化在於:交通號誌的黃燈,法律案件的灰色地帶,籃球比賽的跳球

在郊區的十字路口,因為車流量很少,所以豎立一個「停車再開」的STOP牌子即可。但是在車水馬龍的市區裡,就需要依靠電子交通號誌來指揮交通。有人說:「綠燈與紅燈之外,把黃燈納進來,是人類在交通方面的一項偉大發明。」

我們都知道,綠燈代表通行,像是白色;紅燈代表停止,像是黑色;而介於其中的黃燈代表轉變要嘛加速通過、要嘛開始踩煞車,像是灰色。

在籃球比賽裡,由甲方開球,不久之後控球權會輪到乙方。有時候雙方會搶成一團,就要由跳球來決定。跳球的設計,就像交通號誌的黃燈一樣,是解決黑白顏色之外的中間灰色地帶。

在法律案件方面,有些案件是控方明顯地有理,又有些案件是辯方明顯地有理,大部份可以庭外和解,或者交換條件般地,接受比較輕的處罰。當雙方的有理程度相當而互不相讓時,就會進入冗長的法律訴訟程序,這個也像黃燈與跳球一樣。

(C.2) 舉一反三,兩儀四象的多元化

新竹科學園區旺宏電子公司盧志遠總經理告訴大家:「科學家問WHY?重視發現(discovery)。工程師問HOW?重視發明(invention)」。

(C.2.1) 奇妙的轉換 (Transform),實數軸與虛數軸交互運用

由東西向的實數軸與南北向的虛數軸共同構成複數平面。時間序列(time sequence),可以使用實數來表示;如果要轉換成頻率序列(frequency sequence),就可以採用傅立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或者拉普拉斯轉換 (Laplace transform)等相關的方法。手機通訊的大廠如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就是專精在頻率序列的運用。

轉換(transform)是系統化地使用轉動。

(C.2.2) 「近似」的神奇妙用,刻意地不追求完美

21世紀科技進展神速,網際網路(Internet)大大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全球化已經習以為常。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的迅速普及,再加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機器的不斷演進,我們再也不可以依靠20世紀的舊思維來競爭。

新思維以各種不同的面目呈現。例如,臉書公司(Facebook)就坦白地告訴大家:「你的寂寞,直接貢獻了它的每股盈餘 (EPS,Earning per Share)」。

還有,辯論賽的目的,不在於直接辯倒對方;而在於贏得觀眾、陪審團的真心感動與共鳴。所以要「借力使力」,造成對照,有時哀兵也能夠誠懇地擄獲觀眾的心。

另外,過度追求完美的話,一路上不斷地降低成本(cost down),把自己束手束腳、完全綁死了。

一般人的迷思,產品從技術的立場思考,拼命地把功能做到最好。例如,在臺灣售價一臺三百萬新臺幣的賓士 E-級轎車,再加上額外的奢侈稅,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反之,售價一臺六、七十萬元的豐田汽車,其性能與價格能夠被普羅大眾所接受,每年的銷售量才會驚人。由此可見,不是性能最好的產品才能造成最大的迴響。同樣地,並不是最高階的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才會最大。

如何掌握恰到好處而不至於超出大眾的需求?對於近似(approximation)的拿捏,是一門極為高深的學問。20世紀下半葉流行的模糊理論(fuzzy theory),是一種讓我們適應不完美的方法,保有彈性才容易創新。

(C.2.3) 智慧精華的五子說:孔子、兒子、孫子、老子、莊子

孔子在《論語.述而第七篇》告訴我們:「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舉一反三典故的由來。一與三,加起來正是平面的四個象限。我們可以把春秋戰國時期最精華的智慧,嵌在四個象限裡。

有一種俏皮的描述方式:第一個是兒子的方法,第二個是孫子的方法,第三個是老子的方法;請問,第四個是什麼樣的方法?或者回答,前面三者,各是什麼方法?

答案很有創意。兒子的方法指的是子矛、子盾,遇到了挑戰就像遇到了矛盾的狀況。至於孫子的方法,就是孫子兵法,無堅不摧,自然是手到擒來。

轉折地說,老子的方法指的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個方法是莊子的無為而治的逍遙遊,莊周夢蝴蝶、蝴蝶夢莊周。

再加上儒家創始人孔子,以仁為本,積極地入世、忠君愛國。

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兩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可以把上述的五子說串接起來。Stay hungry關於物質,指的是由實數軸所切割的上半個平面的第一象限與第二象限。Stay foolish關於精神,指的是下半個平面的第三象限與第四象限。我們還可以把《西遊記》的五個角色,以及下一篇文章要闡述的5Q (IQ、EQ、AQ、SQ、LQ)一起嵌在四個象限裡:

.第一象限,五子說的子矛、子盾,深入的悟能,對應於智力商數IQ(intelligence quotient);.第二象限,孔子的方法,淺出的悟淨,對應於情緒商數EQ(emotional quotient);.第三象限,孫子的方法,旁通的悟空,對應於逆境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第四象限,莊子的方法,忘我的三藏,對應於社交商數SQ(social quotient);.原點,老子的方法,無我的如來佛,對應於領導力商數LQ(leadership quotient)。

附錄一: 智能機器擴張的時代從時間因素來看:年齡愈大時,越來越多的器官開始壞損,就需要人造的代替品。譬如,傳統假牙、人工植牙,人工膝蓋,等等。從轉換因素來看:天然的黃金,可以和人造的紙鈔互換。

電子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幾十年之後,對於家事的幫忙,究竟要求助於靈長類的自然人幫手呢?還是靈巧的機器人呢?現在美國的每一個家庭,平均有一部以上的汽車。在未來十年內,家事用機器人更會是美國家庭最優先添購的大型設備。

至於在藍領階級的生產線上,又會如何選擇?汽車裝配線已經大量地使用自動化機械。半導體晶圓廠的自動化比例,愈來愈高。鴻海公司等電子模組代工廠,也積極地提升自動化的比例。自動化,在未來的生產線,會愈來愈重要。

在白領階級的辦公室裡,又會如何選擇?同樣地,電腦等相關電子產品,會更加地普遍。進入了人與電腦共同辦公的新時代!有一個場景,我們會愈來愈常遇到:就是電腦提醒人類,不要去碰觸在運轉中的自動化機器。未來,究竟誰是主宰,自然人或者電腦?

附錄二: 不用本門武功的乘法人

與人競爭,必須經常地出奇制勝。不要拘泥於只用本門的傳統武功,必須精益求精、不斷地變化與推陳出新。如果有辦法的話,甚至不要露出本門武功來。俗話說:「狡兔有三窟」,就是不要被對手堵死,必須讓自己有脫身的機會。又說:「好兔不吃窩邊草」,就是不要露出蛛絲馬跡,以免讓對方抓住了自己的弱點。

在金庸的暢銷小說《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張無忌,被要求不可以使用最擅長的乾坤大挪移,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他向武當派的張真人現買現賣地臨時學了武當劍法來應急;結果也打敗了玄、冥二老。另一個情節,張無忌與少林僧人對決,採用了「少林龍爪手」獲勝,也保住了少林僧人的面子。

在〈揚帆、展翅,如何成為開創的人才〉一文的附錄二「矛盾,微分、積分,減法、加法,深入、淺出的互通性」一節裡,我們說明了「旁通」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可以達到旁通的境界,見招拆招,就不會受到「門戶」的限制,也沒有「本門」與否的煩惱了!

參考資料:

1. 姚詩豪、張國洋合著,《3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時報文化出版社,2014年7月。

2. 陳默安著,《不管你拿什麼牌,老天自有安排》,人本自然出版社,2013年9月。

3. 吳妍儀譯,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著,《哲學的40堂公開課》,漫遊者文化出版社,2014年9月。

4. 林俊宏譯,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著,《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天下文化出版社,2014年8月。

5. 許炳堅,<揚帆、展翅,如何成為開創的人才>,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校訊》,第1180期,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