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未來的新機會認清現在的諸多選擇善用數千年累積的知識與智慧...許炳堅博士

臺大人的故事提升臺灣人才競爭力21世紀新挑戰系列16

搶先未來的新機會,認清現在的諸多選擇,善用數千年累積的知識與智慧 

A 華人追求已知部份的完美,歐美人士追求不知部份的近似、與未知部份的突破

如果一直在「純粹科技帶領的產業」裡打轉,會陷入於降低成本(cost down)而殺價的產業紅海之中。必須轉型到「人文藝術引導的高科技產業」來不斷地提高價值(value up),走入海闊天空的產業藍海之中。

現代職場心理質素的建立,直接影響到工作與生活的效率與效果。對於年輕人,我們要尊重其專長與興趣,來找出最適合個人貢獻與突破的著力點。

為什麼呢?上一輩能達到的成就,不必再要求年輕人重覆。上一輩達不到的成就,更沒有理由要求年輕人一定要做到。

在大數據(big data)的網路時代,有用的資訊即是力量,甚至可以超越實際聚集的人群。目前已經流行的,除了「Yahoo 法」、「Google 法」、「Facebook 法」之外,「Line 法」更是普遍且迅速。

(A.1) 華人追求已知部份的完美,教授只熟悉已知的靜態壓力

華人社會過於精打細算、最害怕吃虧,表現出來就是一窩蜂地人云亦云,喜歡採用深入的方法與鑽牛角尖地尋求局部最佳化。

在華人社會裡,任何涉及全部人分配問題的舉措,都很容易失敗或出現嚴重的後遺症。例如:

.20世紀在中國大陸試辦的人民公社,.在臺灣近二十年來的大學教改,.在臺灣最近幾年的12年國教高中入學分發。

至於臺灣各個大學的「不分科學士班」,因為投入額外的資源當作資優班來對待,採用的是與美國知名大學正好相反的方式,才幸運地逃過一劫。美國各大學的作法,讓大一入學時無法進入心目中理想科系的學生,留在「不分科學士班」(undeclared major),等到升大三時才選擇科系。臺灣各大學的作法是採取直達車的方式,從大一到大四都在「不分科學士班」裡、並不打散。美國的大學對於「不分科學士班」的安排,只有少數採用直達車的方式。

臺灣大學內各領域分工太精細,很少互相往來。《道德經.不徙第八十章》與《桃花源記》所描述的「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就是這個意思。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成了專精於某一領域的專才,而非跨領域的通才,因此只能專注於代工業。

在21世紀網路時代,同一種行業很少一直熱門超過四十年。實際上,專才要轉換跑道,比起通才就困難了許多。所以有人建議折衷的方案,就是成為T型人才,既有專業的垂直深度、又有跨領域的水平廣度。

本來,許多大學在一、二年級安排通識課程,目的是用來培養跨領域的知識,然而大部份的現有通識課程有其局限:

.太過於孤立,整合度太低,缺乏跨領域宏觀思維;.以授課科系的立場為主,相對地忽略了學生們在現代社會的總體需求;.太重視對於過去的陳述,關於未來的考量與準備則嚴重地不足。

在2014年國立交通大學的校長遴選演講會的問與答階段,有一位老師俏皮地問道:「本校有一大一小兩個系,大的系叫做電機資訊,小的系叫做非電機資訊,而後者也逐漸被大的系同化了。」

由此推演,教育部轄下的臺灣各個大學,整體觀之似乎也有一大一小兩個系,大的系叫做自然科學(包含理、工、醫),小的系叫做非自然科學,而後者也逐漸被大的系同化了。

即使不少通識課程屬於人文領域,但是卻沒有妥善地成為溝通的橋樑、探討現代化的共同話題。不少學生只是盡義務地選修通識課程,教授與學生讓這個大好機會白白地晃過去了。人文與藝術的通識課程在臺灣,像是在淨化人心、點綴裝飾,不少老師與學生抱著交差了事的心情上完整個學期的課程。

今後,我們要把人文與藝術的內涵,大膽地引進到辦公室、引進到生活裡,還有勇敢地加產品上,就像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把人文與藝術引進到智慧型手機iPhone一樣。

2011年10月7日,《紐約客(The New Yorker)》報導Jonah Lehrer的文章<賈伯斯談話:只有純科技是不足夠的(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指出,科技與藝術、人文相結合,產生的結果可以使人們的心靈高歌 (It’s technology married with liberal arts, married with the humanities, that yields us the results that make our heart sing.)。

一般說來,長期在大學裡任教的教授們,熟悉已知的靜態壓力,例如:教課、研究論文發表、服務(包括學生輔導、校內服務、校外服務、為政府部門審查申請案件、為國際學術會服務等等)。有長期聘書的保障,還有退休金額外又一層的保障。

反之,他們比較不熟悉未知的動態壓力,例如:被上司K、遭同事白眼,短期內失去工作的壓力(美國產業界裁員,按規定可以只給兩個星期的預警通知,臺灣的部份則要求比較長一些時間),四十歲以後工作機會大減,五十歲以後就成了職場的「稀有動物、稀有品種」等等。對於動態壓力,教師們因為缺乏親身體驗,更不曉得如何教導學生們去妥善地應對。

因此,學生們就好比是生活在實驗室或人工動物園裡的貓熊,只學會吃別人送上來的食物。如果被放生到野外,缺乏搜尋以及爭奪食物的戰鬥技能與技巧,更缺乏避免自己成為他人食物的自保能力。在職場中,他們多數只能淪為機器的幫手,默默地領取22K左右的月薪,掙扎於基本工資邊緣。

(A.2) 歐美人士追求不知的近似、與未知的突破

當年上高中二年級的歷史課時,我曾經被老師問到:「曾國藩、袁世凱,手握兵權,為什麼不能引導成功的革命?而劉邦、朱元璋、孫中山平民起義,又不是驍勇善戰的軍事家,卻能夠革命成功,為什麼?」

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孫中山在香港嶺南大學的演講詞提醒我們:「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事反應在個人的心態上,所以我們要有開拓與健全的世界觀、宇宙觀。平時能夠運用想像力,從理想、進展到夢想、甚至有能力掌握幻想。也就是腳踏實地之外,對於近似、探險、加速度等新奇的事務,能夠積極面對與因應。

擴大想像空間的方法不少,在一般大學裡可以參加社團,幫忙籌劃與舉辦活動,獲得書本以外的知識。如果一個大學裡有設計學院,例如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等,那麼選修設計課程也可以協助擴大想像的空間。

如果一個大學裡有戲劇學系、表演藝術學院、傳播學院,例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私立世新大學等等,那麼選修導演課程、表演課程也可以協助擴大想像的空間。

一個人做事情是否主動與積極,檢驗的方法很簡單。歐美人士強調的是擴大辦理,也就是增益(gain )要大於一。例如在麥當勞快餐店(McDonald)點餐時,店員會詢問:「薯條與可樂要加大嗎(supersize it)?」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啦,做事情把增益加大,很可能會出現前後兜不攏的情形,但是老美並不在乎。例如,2003年至2011年的伊拉克戰爭,小布希(George Walker Bush)總統在2009年初下台時只是聳聳肩,把戰爭留給下一任的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去承接。

相對而言,被動與消極,就是增益小於一的表現。

(A.3) 成為擁有多項專業或專長的人生演員,掌握與調控自己的人生變數

《財訊雙周刊》的一篇文章<拿掉你現在的專業,你還剩什麼?>指出:在2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5年。在1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2年。而現在,你所擁有的優勢,只能維持半年。朋友,你現在所擁有的能力還能用多久?改變別人,不如隨時準備好自己。

由此延伸來看,在21世紀裡,我們要練習擁有演藝人員的機動調適能力,拿到了新劇本,無論是主角、配角、甚至是跑龍套,無論是喜劇、悲劇、歷史劇、未來星戰想像劇,我們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個敬業的演員,沒有臉皮厚薄的問題,要專注於演技與臨場演出的好壞。做一個現代的時空戰將,我們要勇敢地踏上人生旅程去擁抱冒險與經歷。

命理界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命在出生那一刻、嬰兒啼哭第一聲時,就已經注定了。但是運就不一樣;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命運,選擇自己的命運,更要積極地「運氣」、也就是把氣「運」得好。記得,「運」字可以當動詞用。

打撲克牌的情形也是如此,拿到的一手牌對應於命,如何打出漂亮的牌則對應於運。真正的撲克牌高手,不會去祈求拿到比別人好的牌,而是專注於如何把一手爛牌打到逆轉勝!

以排球運動來做比喻,業餘 (amateur)的球員只希望球不要掉在地上,急著把球直接擋回去。反之,專業(professional)的球員訓練有素、沉著應戰,善用利用擋球、做球、殺球的三部曲,氣勢上要壓倒對方、爭取掌控全局的上風。

(A.4) 掌握宇宙的絕對真理

熱力學第二定律描述了自然界的變化傾向於「最低能量」與「最大亂度」。反應在星球繞行上,萬有引力造成向心力、對應於最低能量,離心力則是對應於最大亂度。

在經濟學上,資本主義與政府減稅、提供投資優惠,創造富人的財富集中,對應於最低能量。而社會主義與政府徵稅來照顧平民百姓,造成財富的重新分配,則對應於最大亂度。

在數位矽晶片的半導體產業,專業晶圓製造公司如臺積電(TSMC)追求晶圓製造的良率與降低成本,對應於最低能量。而晶片設計公司如聯發科 (MediaTek)追求線路佈局的特殊排列與其他設計公司不相同,對應於最大亂度。因此專業晶圓製造公司與晶片設計公司所分別追求的是光譜的兩端,互補性很高,是產業共同生態圈的相互幫手。

在〈四十不惑、淺出的悟淨是華人最弱的一項,卻是歐美的強項〉一文的(B.7)節「科學真理與定律」,我們提到要認真思考的基本真理(truth):

.物理學上的「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通訊理論上的「夏隆定律」(Shannon Theorem),.編碼理論上的「霍夫曼編碼」(Huffman Coding),.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係,等等。

國立臺灣大學李嗣涔前校長積極地投入特異功能研究;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藥瓶的蓋子沒有旋開,藥丸卻可以從藥瓶跑出來。很明顯地,這就是增加一度空間的效果。

對於牛頓第三定律的掌握與善於迴避,也可以使用增加一度空間的等效方法:

.在土木領域的力學方面,採用「槓桿原理」可以省力,除了物點、力點之外,再增加一個支點;.在機械領域的力學方面,採用「齒輪原理」的大小齒輪銜接,除了物點、力點之外,也增加了一個支點、(、),可以做為力與速度的比例轉換;.在半導體領域,採用「電晶體」的三隻接腳,除了源極(source terminal)、汲極(drain terminal)之外,也增加一個閘極(gate terminal),訊號加在閘極,反應則由源極與汲極之間導通;.在市區交通領域,除了地面道路之外,再增加深入地下的捷運;.在電腦數值領域,A與B兩個暫存器(register)的內容要交換,則需要借用另外一個 C暫存器當緩衝作用。

事物的關連性(correlation)、不確定性(uncertainty)、(、)以及多餘性(redundancy),也是可以分別妥善利用的好特性。在打撲克牌與下棋方面,高手就是借用不確定性與關連性來反轉局面、造成逆轉勝。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奈許二世(John Nash, Jr.)所倡導的賽局理論,廣泛地被運用在市場經濟、演化生物學、人工智慧、會計、政策和軍事理論。也是善於利用事物的關連性、不確定性、(、)以及多餘性的例子。

21世紀的臺灣年輕人,受苦於高失業率、低薪和高房價。地球上的每一吋土地都被人們登記擁有了,就時、空環境而言,對於每一個新生兒的現有空間分配,絕對是不平均的。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抱未來,在此種意義上來說,時間的擁有最為公平。

在21世紀裡,網際網路與雲端運算盛行,人們關注的重點已經由擁有、轉為不必擁有而要善於利用。傳統的實部,就像是自己拼命地擁有的實數軸;至於虛部,就像雲端 (in the cloud)的資料,個人不必擁有、也不會消失。新興的行業,在於找出讓實部與虛部流暢轉換(transformation)的好方法。

(A.5) 恒智(大智慧)的綜合維他命

因為薪資低的關係,年輕世代看不到希望;別期待總統、政府或教育部長可以徹底幫到每一個人的忙。個人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全靠自己明智的選擇。我們過去習慣依賴的老師的那一套思維,可能有20年左右的落差(2000年代相對於2020年代)。反之,歷經數千年的考驗與篩選而流傳下來的大智慧,則值得多加採用。

21世紀裡,人生的綜合維他命可以歸納如下:

1. 不要吃太飽、大概7分或者8分飽就好,照顧好「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2. 要均衡、不要偏食,除了飲食之外,在人、事、物兼顧,理、工、商兼顧亦復如此;3. 要有吸收新知識、大智慧的能力與習慣,也就是強調終生學習;4. 健康、長壽、快樂三者的均衡,要衡量個人的情況來調配;5. 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多找機會幫助年輕人,讓自己接受時代尖端的挑戰。

總之,參照孔子、《西遊記》、老子的教誨,期許自己做一位30歲時的悟能而知「人」、40歲時的悟淨而知「地」、50歲時的悟空而知「天」、60歲時的三藏而知「道」、70歲時的如來佛而知「自然」。

(A.6) 未來學(Futurology),更有效地掌握未來

每個人的一生都很有意義,千萬不要虛度,不要依樣畫葫蘆地和其他人過得一模一樣。想一想,上天安排你來到人間,又出生在相當獨特的家庭(無論是貧、富、貴、賤),這是演好人生大戲的難得機會,期待你把自己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所以我們要開拓眼界,激發腦神經去思考。在空間上要放眼國際化、全球化;在時間上要繼往開來,承接數千年來累積的人類智慧,並且開創往後數百年、數千年的光明未來。

一個人要懂得投資未來,特別是在現在職位被取代之後,仍然可以有效存在的東西。例如,參與國際專業學術學會、技術協會,來加強能力,還有舉辦重要活動的經歷等等,這是世界萬國間可以通用的。

另外,擁抱「改變」(change),超越儒家定於一尊、錯與對的黑白分明,而去追求多元化。就像是道家講求的哲學,可以是多個好答案並存,有很多不同程度的灰色介於純黑與純白之間。能夠容納不同角度的意見與看法,就可以促成人生360度的圓滿。

對於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要「忘記已經失去的,珍惜還擁有的」。

未來學(Futurology)就是專注於探討未來發展的新興學科。臺灣的各個大學,對於未來學極為陌生,還不確定應該把它擺在哪一個學院比較合適些?在21世紀裡,我們對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專注應該要有健全的比重,例如30%:30%:40%,也就是可以花費40%的力氣去想像未來、勾勒未來、規劃未來、準備未來,掌握未來。

B 尋找有新時代意義的挑戰與轉折

不斷推陳出新的智能機器,是年輕人必須面對的數位巨人。每一位年輕人面臨一項很重要的考驗:究竟是會被巨人踩在腳底下、成為數位奴隸、還是有能力找出非常好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為數位天使?

(B.1) 再增加一維的彈性,由三悟、三藏,進入如來的佛光之境

《西遊記》所描述的境界,由三種動物(豬八戒、沙河怪、孫猴子)提昇到修煉的有道僧人唐三藏,最後終止於佛光普照的如來佛。

物質在自然界存在的狀態,隨著溫度的升高,由固態、液態、氣態、電漿態,然後是光。光有其獨特的性質:

.兩束光不會互相干涉,因為其所包含的物質密度很低;.光(light),在重量方面也代表「輕」;.光,「用完了」,接近沒有的意思;.可以通行於宇宙之間、傳遞訊息,是速度最快的傳遞介質;

就像光一樣,人生要看得開,不要執著於「擁有」(ownership)。在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大數據(big data)時代要擅長利用那些大家共同獲得的資料,它們流動性很強且不固定。我們要珍惜服務與貢獻的機會,這樣才能夠在宇宙之間留下深遠的迴響。

(B.2) 大數據(Big Data)的威力,馬雲像現代版的毛澤東,柯文哲像現代版的孫中山

互聯網(Internet of People)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盛行,對於21世紀的生活與工作,造成了翻天覆地的根本變革。

在中國大陸,馬雲所領導的阿里巴巴公司(Alibaba) 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已經為6億多人民服務,其顧客數目仍持續在增加中。這像極了21世紀現代版的毛澤東,以服務廣大人民為目標,將來還有機會把營運模式輸出到印度、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等人口眾多的第三世界。

同樣地,2014年底新上任的臺北市柯文哲市長,脫下了代表救人性命的醫師白袍,勇敢地投入政治叢林裡。他善於利用大數據來分析與預測,會借力使力,能夠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像是火眼金睛的孫猴子。在臺灣已經造成了旋風,是媒體追逐報導的新寵兒,這像極了21世紀現代版的孫中山。

今後,我們要善於擁抱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的威力。

(B.2.1) 不按牌理出牌,把逆境當作困境來拼命

人生的處境,不外乎順境、逆境與困境三種。退休之後,不少人喜歡處於順境之中,可以怡情養性,安享天年。至於退休之前的奮鬥歲月,就只有逆境與困境之分了。

本來,逆境是比較理想的狀態,「逆流而上」需要花費力氣,卻可以使自己步步高陞。面對逆境的挑戰(challenge),需要做中等程度的改變(change),也就是要有效的設計(de.sign)。為了讓競爭對手無法模仿,需要保密周到,也就是「兵不厭詐」。

至於困境,就是被敵人四面埋伏、沒有退路,這是極端危險的情況,必須採用非常的手段,才能夠「逃脫」。中等程度的改變,對於困境而言緩不濟急,必須是徹頭徹尾的完全改變、脫胎換骨,甚至借助於有效的化妝,來避過敵人耳目的偵測,以爭取逃脫的重生機會。

有些人為了加速成功,也會把逆境當作困境來拼命,像是在賭場找機會梭哈(show hand)一樣,希望押得大、回收也大。作為政治素人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就是眼下把逆境當作困境來拼命的最好例子。

(B.3) 0與1共存的量子思維,超越傳統「大破大立」的創新窠臼

一方面,要具備洞察力(insight)、就像顯微鏡一樣;另一方面,要高瞻遠矚的視野(vision)、就像望遠鏡一樣。如此的組合,對於周遭的環境就有良好的敏感度。

人與機器的分別,在於人有情感,包括了喜、怒、哀、樂以及七情六欲,有聰明才智的人還會累積經驗。

人腦還有很大的潛能,如何才能夠進一步開發腦力,讓它有效地模擬室溫下的「量子思維」呢?什麼是量子思維,簡單說來,就是雞蛋不要集中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亦即投資組合(portfolio)的概念。

傳統的「布寧代數」(Boolean algebra)的邏輯思維,一個蘿蔔一個坑。由此衍生出來,「創」字就是拿刀子割倉庫,創新需要在大破壞之後、才能夠進行大建設。其難易程度,有點兒像是牛頓第三定律(反作用力的大小與作用力的大小相同)的限制。

那麼,如何才能夠做到「不需要大破壞,就可以大建設呢」?當然啦,在臨近極限狀態,譬如運動接近光速,或者接近絕對零度的時候,可以有新的現象發生。但是在室溫下,如何才能夠超越「大破大立」的窠臼呢?

(B.3.1) 模糊理論,不受限於傳統「布寧代數」(Boolean algebra)的邏輯思維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曾經擔任過電機電腦系主任的渣碟教授 (Lofti Zadeh)所倡導的模糊理論、模糊系統 (fuzzy system)是近似的選擇。該理論在日本的控制系統裡被廣泛地運用,包括地鐵(亦即地下捷運)等等。

(B.3.2) 不等式思維的多樣性答案,不確定式思維的彈性答案

21世紀的企業界,一定要靈活,千萬不要陷入「對」與「錯」、一味降低成本的殺價紅海之中。而是要趕快轉型到「人文藝術引導的高科技產業」來不斷地提高價值(value up)的產業藍海。

所以要跳脫「等式」思維中一模一樣的答案,勇敢地擁抱「不等式」思維的多樣性答案,甚至於「不確定式」思維的彈性答案。

(B.3.3) 近似與變異

在〈贏在轉彎處,折學與廣義哲學在21世紀的重要性〉一文的(C.2.2)節「近似的神奇妙用,刻意地不追求完美」,我們描述了近似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普及化。

在〈電子新智慧、啟發21世紀人腦創新〉一文的(B.7)節「變異」,我們描述了變異的重要性。

近似與變異,可以有效地導入提高價值(value up)的產業藍海之中。

(B.3.4) 0與1共存的量子思維(quantum thinking)

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智慧開示:「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物質方面的極致是贏得世界,擁有魔鬼的特質hungry;精神方面的極致是與世無爭,擁有神的特質foolish。

「保有」(stay)這個英文字重複使用了兩次,就是將物質與精神統合起來的量子思維(quantum thinking),就是一與零共存、不互相排斥。

老子《道德經》學說,在許多地方透露了共存的觀念。例如:

觀玅章第一:「故常無;常有。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無為章第三十七:「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反弱章第四十:「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沖和章第四十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腦的腦細胞數量,超過十億個。所以人腦對於日常遇到的工作或生活問題,應該有能力去模擬(mimic,simulate,emulate) 「0與1共存的量子思維」狀態。

當然啦,最需要突破的,就是找到如何去做的方法,只要我們開始著手嘗試,總會找出好的辦法來。

(B.4) Re-search (反覆搜尋),Look-ahead-half-search (提前先跑半步)

有些大學部的學生對於攻讀博士學位極為猶豫,害怕自己進行研究(re-search)的能力不足。說真格,re-search就是反覆地搜尋,其難易程度算是中等的。比較困難的,就是找一次就得到合適答案的one search (好比是高爾夫球比賽的一桿進洞)。

更難的,就是比one search還更快找到合適答案的look-ahead-half search、pre search (提前先跑半步)。而這要怎麼做到呢?

幾年前雅虎(Yahoo)與谷歌(Google)在網路搜尋引擎競賽的時候,雅虎公司的one search一次到位已經很厲害了;沒想到,谷歌公司採用look-ahead-half search提前先跑半步,也就是先把相關的資料收集與分類成為「半成品」,等到使用者搜尋時,就可以省了一半的時間。

由此可見,真正的高手不是依靠蠻力獲勝的:

.庖丁解牛,能夠把肉、縫隙、骨頭分得清清楚楚地,才會遊刃有餘;.孫子、孫臏、諸葛亮之類的軍事天才,能夠出奇兵,善於利用地形、地物與天候,善於用虛兵(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的神經戰;.打牌、下棋的高手,不依賴拿到好牌,而是善於利用排列組合的奧妙,再加上察言觀色、自己不露聲色的心理戰。

(B.5) 三想人生:理想、夢想、幻想的夢幻人生

《禮記.孔子閒居第二十九篇》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既然上天是公平無私的,為什麼每一個人出生的家庭環境、貧富卻如此地懸殊呢?這正是上天用不同的方式來舉行個別的考驗,因此每一個人的考題都不相同。

人生成就是相對的,由個人成長環境的基座往上衡量。最大的成就,是在別人推論與預期你達不到、就像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的情況;而你卻匠心獨運、跌破他人眼鏡,很神奇地達陣成功了。真是了不起!值得大家的大聲喝采與讚賞。

一個人無論貧富貴賤、聰明才智如何,都可以過很有意義的人生,也有機會對於全體人類做出積極的貢獻。我們要享受人生旅程(adventure)的每一個階段及每一關挑戰與冒險,獲得喜悅與感恩。

真正深入的快樂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將成果分享給其他的很多人,並看到大家因而綻放的感激笑容。

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醒我們:「邏輯推論可以由A點連結到B點,然而想像力卻可以四通八達、帶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去(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everywhere.)」

在此,要闡述三個不同的層次與境界:

.理想,對應的是數字與「學科知識」的已知,有合理的基礎;.夢想,對應的是文字與「哲學智慧」的不知、未知,超出推理範圍之外,就像在夢中、不是清醒時的思路所能自由控制的;.幻想,對應的是藝術與「宗教信仰」的無所知,而能夠海闊天空地去遐想。

大部份的人會有理想。至於夢想與幻想,就可遇而不可求;夢想與幻想的組合,造就了夢幻人生。

(B.6) 新的中產階級:智慧、決心、勇氣,疑問號?與驚嘆號!

在M型社會兩極化的拉扯之下,傳統的中產階級急速地消失。在未來,新的中產階級出現,會擁有嶄新的特質:決心、勇氣與智慧。

說來難過、也會跌破很多人的眼鏡:

.肯定句的說法,有效期限很短,很快地(數年、數十年之後)會被新的說法所取代,電子產品的推陳出新就是遵循此一法則;.否定句的說法,卻可以流傳得相當長遠;.無知的疑問句,流傳得更久,一直到真正的答案被找到為止。

精彩的人生,必須超越已知學科知識的等式,也就是肯定句;要能夠擁抱不知哲學智慧的驚嘆號(!)、還有未知的疑問號(?)。至於逗號(,)頓號(、)與句號(。)都是不同長度的短暫休止符而已,無法在人機共存的時代,激起美麗的浪花。

新的中產階級應該把等式(equality)、亦即已知事項,留給電腦、智能機器去提升效率。自己要能夠巧妙地處理不等式(inequality)、亦即不知,還有不確定式(uncertainty)、亦即未知,來產生新的價值。

只要是創新的說法,也就是其他人還不太能接受、認可的講法,愈奇怪的就可能愈有吸引力。人生的經驗,是為了未來的差異化做準備(Experience is the key to future differentiation)。

在21世紀,我們要重視對於人格特質與多元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跨領域的能力。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創始人馬雲的例子,他就是善於利用「羊毛出在豬身上」等跨領域創新。

(B.7) 適合通識課程採用的人格特質綜合維他命

如何超越傳統學歷與名校的迷思?在21世紀顯得更為迫切,特別是心理質素的建設。人生的戰場可以有好幾個面向:

.理性,第一場強調人生實戰的能力,對應於悟能與悟淨;.感性,第二場強調人生虛戰的能力,對應於悟空; .靈性,第三場強調人生智慧戰的能力,對應於三藏與如來佛;

(B.7.1) 負能量深入,正能量淺出,超能量旁通

大家最熟悉的深入(gradient-descent)作法,對應於悟能的局部性最佳化,是負能量的作法。進一步說,淺出(hill climbing)作法,對應於悟淨的(低效率)全面性最佳化,是正能量的作法。成語說得好「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能夠集思廣益,可以避免陷入框架的限制。三國時代,曹魏的司馬懿對付蜀漢的諸葛亮,就是採用淺出的方法。

更進一步,旁通(tunneling)作法,對應於悟空的(高效率)全面性最佳化,是超能量的作法。旁通的出現形式有很多種:

.聯想,.跳躍式思考,.跳tone,.外卡(wild card),.幹細胞(stem cell),亦即萬用細胞,.萬用(general),不執著、不受框架限制。

(B.7.2) 人格特質的綜合維他命,可以提供給通識課程來採用

理工領域的題目,答案可以分辨出對與錯;至於人文領域的作品,並無所謂對錯,只能夠分辨出好壞來(來),也就是受讀者歡迎的程度。有些作品,可以滿足現在的需要,又有些作品,連未來的需要都能滿足,也就是有深遠的影響。   一般來說,人們相當重視說故事(story)的能力。在21世紀裡,說新鮮事(novel)的想像力,同等重要。

軟實力與新人文觀念攜手,共同面對與迎接全球化與智能機器時代的挑戰。為什麼呢?

因為時間上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學生們(無論屬於哪一學院)去精通未來需要的不同領域的所有知識。所以,可以嘗試的有效辦法是:有沒有可能請相關領域的老師,針對全球化與智能機器的挑戰,把該領域最可以使得上力的內容提煉成對應的維他命丸。

其次,再把各領域的維他命丸,想辦法融合成「新人文」的跨領域綜合維他命丸。如此,便能採用於全校的通識課。

雖然我們都知道,吃原味的食物最健康,但是在現代,人們願意花時間每天吃濃縮的維他命丸,就很不錯了。上述的工作,需要仰仗各領域的熱心學者集思廣益、共同促成。

(B.7.3) 永恆,如果時光隧道允許時空對談

如果時光隧道、時空穿越成真,那麼古往今來的歷史人物之中:你最想和哪幾位人物對話?你想提問的問題是什麼?你想互相討論的議題是什麼?

20世紀後半葉的臺灣電影明星「二秦二林」之一的林青霞,近些年來致力於心靈的提昇。

在2007年,觀眾問影響她最深的是哪一本書?她的答案是:印度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的《從已知中解脫》,這本書是智慧之旅。2011年,她出版了《窗裡窗外》自傳散文,似乎對應了三悟之中在地面行走的悟能、或者水中浮潛的悟淨。2014年,她出版了《雲去雲來》,境界提升了不少,似乎對應了飄渺在空中的悟空、三藏與如來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校訓是:「心與手」(Mind and Hand)。由心來引導,然後動手去實作,所以「心」出現在前面。

C. 結語

21世紀做事情的方法由基本往高階有秩序地提昇,愈來愈higher degree。從維度來看,分別是:

.(零維的) 點,角度為0度的同意、一切聽命行事,「YES先生小姐」;.(增加一維的) 線,角度為180度的反對、惹得不少人的討厭,「NO先生小姐」;.(再增加一維的) 面,90度或者120度的其他角度不同看法,促進大家的腦力激盪;.(又再增加一維的) 體,顧全大局,極為周到。

從溫度來看,分別是:

.(最低溫度的) 固體,體積與形狀固定,行事一板一眼,像是地面行走的陸軍;.(溫度往上升的) 液體,形狀可以隨容器而變化,轉彎自如,像是大江大海的海軍; .(溫度再往上升的) 氣體,體積與形狀可以彈性地變化,像是超音速的空軍;.(溫度又再往上升的) 電漿,可以達到大氣層的邊緣,像是太空旅行的太空船;.(溫度最高的) 光,可以在宇宙的星際之間穿越,是已知的最快速度傳遞媒介。

從數軸來看,分別是:

.(實數軸的) 現在,認清與把握目前的諸多選擇;.(虛數軸的) 過去,提供我們數千年來累積的知識與智慧;.(虛數軸的) 未來,要搶先準備即將到來的新機會;.(實數與虛數相互轉換) 時間序列轉成頻率序列,對於通訊系統特別地重要。

在21世紀,準確計算的角色已經由電腦與數位系統所霸佔,人類必須開拓出新的角色來,例如:

.近似與變異,也就是說,理工學科之外,人文、藝術、商學管理、法律、「折學」與哲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人格特質與多元能力的培養,對於多元社會的開心擁抱;.0與1並存的量子思維,掌握超越傳統布寧代數(Boolean algebra)的邏輯推論。

參考資料:

許炳堅,<四十不惑、淺出的悟淨是華人最弱的一項,卻是歐美的強項>,國立台灣大學,《臺大校訊》,第1168期,2014年2月。

姚詩豪、張國洋合著,《3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時報文化出版社,2014年7月。

鮑耶著,《正能量(The Positive Energy):從蘇格拉底到賈伯斯一直受用的六度空間》,大智文化出版社,2012年10月。

許炳堅,<贏在轉彎處,折學與廣義哲學在21世紀的重要性>,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校訊》,第1200期,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