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MIT哈佛行 國際連結開拓創新

(文/陳良基副校長)

創新隨時隨地發生,所衍生的影響或可持續數十年至一個世代。結合創新與國際連結,延伸影響或許更深且廣。為探訪國際連結合作機會、洽談創新姊妹校及研究機構合作模式,本校陳良基副校長、國際處張淑英國際長率國合組張華玲股長於6月訪問本校加州矽谷、東岸哈佛大學、MIT等地,實地訪談奇點大學、哈佛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 Innovation Lab、CIC Cambridge等,期許在雋永人文底蘊激盪創新實作動力。訪問第一站來到加州矽谷,拜訪兩間臺灣鄉親創辦的公司: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理立系統 (Lilee Systems),及奇點大學。矽谷之行,親身體驗即便在一片不可能的聲浪中,只要肯做努力發揮潛力,即有無限發展可能。其中Supermicro、Lilee Systems兩間臺灣人創辦的公司,Supermicro在九零年代主機板產業普遍不被看好的年代,灼見真知綠能運算解決方案將成為趨勢,奮起在美國矽谷成立公司,進行設計、製造、生產主機板。Lilee Systems則在2009年創業,將已被普遍研究的軟體定義無線電 (SDR: Software Define Radio)技術帶入火車控制系統,從小小電路板開始,到系統模組,又進入機櫃設備,目前連中控的遠端監控系統都開發完成。創業至今,已拿下全美國七成鐵路公司的火車控制系統。兩間公司,除了創新既有技術在美國創業,也將產業生態系統帶回臺灣,志在使臺灣成為國際連結的重要產業支點,令人欽佩。

奇點大學則非一般的傳統高教學府,不以傳授知識為導向,而是將世界問題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能以宏觀的角度解決問題。奇點大學的學生也不是傳統認知的「學生」,學生年齡層從19歲到60餘歲,專業知識深且分布廣,共同特質是具備對解決世界問題具高度熱情及執行力。奇點大學認為一個好的解決世界問題方案具備四項條件:影響範圍至少要達到10億人以上、運用最前瞻的技術、5年內可被實現、具有商業價值。奇點大學透過啟發式教育,期望能促進知識融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帶領科技的創新進步。

2014年,臺大校友Linkwish及SBACE.IO創辦人葛如鈞博士為第一位入選奇點大學的臺灣人;2015年更首度有兩位臺灣代表吳曄、吳孟恬,獲選參與6月13日起為期10週的Graduate Studies Program。此行與奇點大學副校長暨Graduate Studies Program主任Ross Shott及經理Regina Njima會談,期許未來爭取在臺灣舉辦相關計畫,貢獻臺灣於解決世界問題的大挑戰。

訪問行程第二站,搭乘紅眼班機來到美國東岸擁有世界多所頂尖大學的麻省劍橋,訪問哈佛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代表、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 Innovation Lab及CIC Cambridge。副校長也參與MIT 電腦與人工智慧的技術年會。我們好奇人文藝術如何與創新實作激盪,發現熱情、行動力、堅毅果敢,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哈佛大學人文研究一向是世界的翹楚,哈佛訪問第一站,即與哈佛人文藝術學院院長Diana Sorensen、2012年普立茲獎得主哈佛講座教授Stephen Greenblatt、比較文學系主任David Damrosch、費正清中心主任Mark Elliott等教授會談。

哈佛大學眾位教授席間特別提到,目前較少臺灣學生申請哈佛人文藝術學院,希望能鼓勵更多有志的臺灣學生進入哈佛人文藝術領域。席間熱烈討論學生不申請哈佛的原因。反思近年無論是「頂尖大學策略聯盟與國外頂尖大學學術合作計畫」(簡稱:頂大聯盟計畫)、或哈佛燕京學社計畫,本校申請者少。會談小結,或許臺灣申請者,信心與熱情應再高一些、衝勁再多一些。將自己的實力以勇氣展現,去爭取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任務。或許成功的定義,是付諸行動所有過程及努力的總合,副校長亦提到沒有人云亦云,掌握自己優勢,做想做的事,並且把它做到最好,然後,不停進步,創造價值指日可待。

值得一提,哈佛燕京學社2016/2017計畫(含訪問教師、博士生,兩項計畫),本校申請已開始,校內申請截止日期為2015年9月18日,相關流程及申請文件,請參閱哈佛燕京學社計畫臺大網站:http://goo.gl/m8CYBP 。

●頂大聯盟計畫請參閱以下網站公告資訊●

頂大聯盟計畫臺大網站:http://goo.gl/7oW4DK

頂大策略聯盟海外合作計畫資訊網:http://140.119.108.209/topleague/

此行其他訪問紀實請參考陳良基副校長臉書:https://goo.gl/EW1Q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