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睡眠及皮膚成果發表JAMA Pediatrics期刊

臺大醫院江伯倫副院長帶領的兒童過敏免疫研究團隊,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張詠森醫師及本院睡眠中心李佩玲醫師合作,近年致力於研究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的睡眠問題,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兒童夜間褪黑激素分泌較少者,睡眠較差,皮膚炎也較嚴重,因此研究團隊進一步進行隨機雙盲臨床試驗,評估補充褪黑激素是否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的睡眠及其皮膚狀況,研究成果已於11月16日發表在國際排名第一的小兒科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目前已申請美國專利。異位性皮膚炎(俗稱濕疹)是一個慢性反覆發作、搔癢難耐的過敏性皮膚病,在兒童的盛行率高達15-30%,而且逐年在增加。這些一直癢、一直抓的小朋友們,晚上常會睡不好,連帶著家人也無法安眠,也可能因睡不好而產生情緒問題或注意力不集中。因此,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的睡眠問題相當值得重視,但處置目前國內外都無一定準則。

本次研究結果重點:

異位性皮膚炎兒童除了使用原來的藥物外,每晚睡前服用3毫克褪黑激素連續四週,有助於改善皮膚炎嚴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度分數平均由49.1分降為40.2分,和安慰劑相比平均降低9.1分;同時也有效縮短入睡時間,入睡時間由平均44.9分鐘降為21.6分鐘,和安慰劑相比平均縮短21.4分鐘。

褪黑激素的安全性高,沒有依賴性或成癮性的問題,參與本研究的兒童也都未發生任何不良反應。

褪黑激素為人體自然賀爾蒙,原來多用於調整時差及幫助睡眠,在美國並非處方藥而是以健康食品管理,在大賣場就可以買得到。臺灣目前則尚未引進,建議使用前仍須由醫師評估是否適當。目前張詠森醫師在臺大醫院兒童醫院特別開設兒童睡眠障礙特別門診,有這方面問題的小朋友可以掛號諮詢醫師意見。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