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體醫學中心賴季侑博士論文榮登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醫學期刊

跨國合作路迢迢,臺大基因體醫學中心遺傳流行病學核心實驗室賴季侑博士耕耘多年終有成,以第一作者寫成microRNAs Might be Useful Biomarkers for Schizophrenia,已於2016年1月19日榮登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轉譯精神醫學期刊。

本篇論文主軸在於彙整性功能策略評估miRNAs表現是否可作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標誌。由於腦部組織並不容易取得,尋找精神分裂症之生物標誌的新焦點是周邊血液中非轉譯RNA,如微小核醣核酸 (microRNAs, 簡稱miRNAs) 的表現剪影。

臺大跨國團隊於2011找到七個潛在的miRNA生物標誌 (hsa-miR-34a, miR-449a, miR-564, miR-432, miR-548d, miR-572 和 miR-652) 可區別精神分裂症病人與正常人。

然而,對於周邊血液之miRNAs表現偏差是否可作為生物標誌仍有多項挑戰性議題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包括二部分,第一,我們比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入院及和緩期出院兩個時期的miRNA表現是否穩定。我們發現在不同發病階段其七個miRNA的表現量穩定而無明顯差異。

第二,挑選二個miRNA,測量它們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表現情形。透過與墨爾本大學研究團隊的合作,本研究選取二組受試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正常對照組) 死後腦組織之BA46與尾核,測量其hsa-miR-34a 與hsa-miR-548d的表現量。

結果顯示,過去在周邊血液的表現量異常並沒有在本研究中的死後腦組織中被觀察到。但是我們意外發現,hsa-miR-34a在皮質的表現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這個現象未來值得在更多腦區進行驗證。經彙整性功能策略證實的精神分裂症周邊血液miRNAs表現剪影,結果使我們對周邊血液miRNAs表現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轉譯精神醫學自2011年新創,主編與Molecular Psychiatry 同一人,即Prof. Julio Licinio。他曾在2011年Biological Psychiatry Australia年會上,提到創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的緣由如下:投到Molecular Psychiatry的論文,很多品質非常高,只是因為容量的限制,不得不退稿。於是我向Nature Publishing Group提議,何不新辦一本新期刊,採用open access形式,來吸納這些論文?」

2011年4月,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創刊。2014年第一次有Impact Factor,就達4.360。2015年的IF 增至5.620。今天終於加入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作者行列。

完整論文如下:Lai, C.-Y., Lee, S.-Y., Scarr, E., Yu, Y.-H., Lin, Y.-T., Liu, C.-M., Hwang, T.-J., Hsieh, M. H., Liu, C.-C., Chien, Y.-L., Udawela, M., Gibbons, A. S., Everall, I. P., Hwu, H.-G., Dean, B. & Chen, W. J. (2016). Aberrant expression of microRNAs as biomarker for schizophrenia: From acute state to partial remission, and from peripheral blood to cortical tissue.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6, e717.

連結:http://www.nature.com/tp/journal/v6/n1/pdf/tp2015213a.pdf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