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麴菌NTU 568改善帕金森氏症 研究榮登國際學術期刊

現今社會人口逐漸趨向老化,相對地在醫療系統上老化疾病的治療需求也日漸攀升。帕金森氏症為老人失智症第二多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其患者多為腦中黑質緻密處之多巴胺神經元受損,使其無法產生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故此疾病治療方式為給予多巴胺前驅物 (levodopa),但此藥物只在療程初期有效,因此發展新的有效成分應是保健食品改善帕金森氏症之重要研究方向。

紅麴米為中國傳統使用之醫藥及保健食品,由紅麴米可分離出高抗氧化能力的成分 (dimerumic acid, DMA 及 deferricoprogen, DFC)。由臺大生技系名譽教授潘子明領軍之團隊,包括臺大曾暐婷博士與晨暉生技之許雅雯博士,由紅麴菌株 NTU 568 發酵產物分離純化並鑑定結構,共確認 34 種純化合物,再由其中篩選出具高抗氧化能力之上述活性成分,進行細胞及動物試驗。

細胞試驗結果顯示,紅麴發酵產物中之上述活性成分能使藥物 (6-hydroxydopamine, 6-OHDA) 誘導模式細胞 (PC-12 類神經細胞) 內 NADPH 氧化酶表現量下降,使其胞內及胞外的活性氧自由基下降,且會透過調節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 及 Bcl-2 蛋白質表現量,降低 caspase-3 的活性,使受損的 PC-12 類神經細胞凋亡數減少,達到保護神經細胞之作用。此紅麴發酵產物活性成份改善 (降低) 帕金森氏症模式細胞凋亡之試驗成果,已發表於今年一月份之《藥劑生物學 (Pharmaceutical Biology)》國際學術知名期刊。

動物試驗係以含有上述兩種活性成分之紅麴米 50% 酒精萃取物餵食帕金森氏症模式大鼠,試驗結果可改善其運動障礙,並降低腦中黑質緻密處多巴胺神經元之衰退。紅麴米 50% 酒精萃取物可藉由提升腦中超氧歧化酶、過氧化氫酶、穀胱甘肽還原酶及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之活性,並以調控 NADPH 氧化酶表現量,來降低模式大鼠腦中活性氧自由基及丙二醛之含量,同時亦可抑制模式鼠腦中發炎因子一氧化氮及腫瘤壞死因子之含量。以上結果顯示,紅麴米 50% 酒精萃取物可透過抗氧化及抗發炎機制來防止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之衰退,具有潛力應用於帕金森氏症之改善。此動物試驗成果發表於今年二月份之《食品與機能 (Food & Function)》國際學術知名期刊。

企盼以上研究成果,在藥物 levodopa 效果只在療程初期有效之情況下,對帕金森氏症患者多一種選擇而有所助益。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