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融融社校友分享生命智慧經驗

踏入校園後,除了參加社團、修各種學分,很快地就要進入社會面臨各種就業、交友與人生的抉擇。如果能有一群智囊團為你出謀劃策,你希望他們為你提出哪些方面的指引?2016年3月12日和13日兩天,將有一群來自臺大的佼佼者,用他們的人生經驗來助你一臂之力。

在大學時代,他們雖然不忘情於吃喝玩樂,但也從不耽誤學習聯誼。他們來自各個學系,一同創下風靡一時的「臺大第一社」— 「融融社」,邀請名人演講、舉辦讀書會、音樂欣賞,三不五時外出郊遊烤肉,還舉行羅曼蒂克得不得了的舞會。在畢業的十字路口,他們同樣面臨究竟是考研究所、出國留學、還是留在臺灣發展的抉擇。他們有的自主創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有的學有所成後,依舊面臨是留在海外還是回國的選擇題;有的成為了公司高階經理人還身兼數職,投身公益事業久久不輟;有的則勤勤懇懇鍾情于自己的專業,熱情未曾稍減。是大學時代塑造了他們的國際觀,學會聆聽社會上不同的聲音;是大學時代的體驗讓他們建立起自己的人生態度;也是大學時代讓他們結交了一輩子的朋友、遇到攜手一生的人生伴侶。

在他們人生十幾二十時,或許沒有太多前輩能夠告訴他們未來是什麼模樣,但在他們自己離開了校園、闊別了讓他們相識相知的大學社團後,都和你一樣開啟了探索人生的模式。如今他們各有所成,回到臺大重聚,希望可以和你談一談這些年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對於人生有什麼感悟;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們會做哪些不同或相同的選擇;以及現在他們還在奮鬥追尋的目標是什麼。有這樣一群老大哥、老大姐的智囊團作為後盾,或許可以協助還是學生的你,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大學生活不僅僅是修學分、參加社團、做家教打工賺錢,或四處尋求機會為自己的履歷添上一筆。作為一名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的年輕人,該如何擴大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氣勢與格局?如何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樹立自己的國際觀來迎接全球化?如何擁抱廣泛的興趣來迎接多元化的生活?這都是每個時代的年輕人在思考的問題。

這一群臺大融融社的過來人也曾和你一樣,對於未來的人生和工作方向感到彷徨,那時,他們身邊的父母長輩也不一定具有足夠的膽識和遠見能從旁給予指導,但他們這個世代卻孕育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在2016年3月12日(週六,下午13:00-17:00)和13日(週日,10:00-17:00),適逢臺大杜鵑花節,這群臺大融融社校友將在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第二行政大樓地下一樓B10階梯教室,針對工作和創業、視野和夢想、成就與人生幾方面和現在的你共同對話。根據不同場次,這些臺大校友將與你分享不同主題,歡迎你和你的同學朋友們踴躍參加,為自己踏出聰明而勇敢的一步。

******************************

人生只能活一次『人生智囊團』臺大融融社校友分享會

地點: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第二行政大樓地下一樓B10階梯教室

2016 / 03 / 12 (六)13:00~17:00

●『如果我能從大一再開始活一次』左四臧 / 臺大外文系畢業●

美國密蘇里大學圖書資訊科學碩士,美國國務院特聘圖書館專家曾任美國麻薩諸塞大學Lowell校區圖書館編目部主任,加州北嶺州立大學圖書館教授館員,加州北嶺州立大學中國所所長。現任美國加州非營利慈善事業組織『健華社』創辦人及社長,至今已在中國大陸農村鄉鎮及學校設立164所小型公共圖書館。

●『從機械男到農業男的跨界生活 —— 現代植物工廠的發展』王光磊 / 臺大機械系畢業●

美國斯蒂文斯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曾任美國雷神工程建設公司派駐中國總代表、美國華盛頓集團工程公司亞洲業務副總裁、美國URS集團工程建設公司亞洲業務總裁。現任臺灣三愛農業 / 均旺能源科技集團副董事長。有四十年水力、火力與核能發電能源諮詢、設計和建設經驗,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建立16座電廠。

●『我在矽谷的那些年』 程宇平 / 臺大電機系畢業●

在IBM工作十四年後,加入兩個初創公司工作十二年,均成功獲得IPO。雖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運營了八年,卻無法逃過2001年美國911劫後的困境。其後為了另外兩個新創公司分別融資了5000萬美元,但皆因為硬體公司的產業衰退而失敗。最終因加入了律師事務所從智慧財產權官司中獲利,再次融資開發了引領時代之先的新科技。

●『可持續發展:從非營利組織、CSR到社會企業』 周炳 / 臺大社會系畢業●

曾任美國可口可樂出口公司駐臺灣代表、加拿大伊頓百貨集團公司駐臺灣代表、英商太古集團臺灣運通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進口部經理。現任九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美國梅拉美克集團公司亞洲太平洋地區總經理、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臺北市華南扶輪社創社社員、全球暨地區獎助金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財團法人曹仲植基金會常務董事。

2016 / 03 / 13 (日)10:00~17:00

●『遇見更強大的自己 —— 精神層面的重要』 朱筧立 / 臺大社會系畢葉●

作為一名宗教哲學文化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心靈導師、靈修導師、作家、國際巡迴演講者,以及國際風水教育權威。並於2001年起擔任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其演講及授課題材涵蓋佛法佛理、靜坐修持、心靈成長、自我觀照、內在轉化、靈學、出世之學、身心靈療癒、氣的理論、陰陽哲學、五行生剋、堪輿學,以及中華民俗文化研究等等。

●『成為自己』 葉祖禹 / 臺大物理系畢業●

電腦博士。曾任美臺電訊公司總裁、AT&T總公司副總裁等職務。於1999年在美國新澤西州創立美新路基金會,轉而全身投入倡導長期陪伴的志願服務,在休士頓、德里、北京、臺北等地開展服務。

●『我參與的非營利事業』 劉虛心 / 臺大商學系畢業●

抗戰勝利年生於四川,臺灣成長,現定居美國休士頓。長期在美國銀行界服務,任財務長三十餘年。在海外積極投入各項公益事業。

●『隨心乎?所欲乎?』杜曉春 / 臺大農化系畢業●

美國康乃爾大學生化系博士,職業生涯至今已獲得700萬美元研究資金,榮獲諸多獎項,並有多項著作與專利。曾在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聖塔科魯茲分校、臺灣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地執教。2013年至今在美國休士頓大學生物和生化系任榮譽退休教授。曾在2007年、2010年擔任臺灣成功大學生物科技中心客座教授,2012-2013年擔任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客座教授,並在2014年擔任臺灣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人生不是永遠都OK —— 從921集集大地震談到2016高雄美濃地震』陳讚煌 / 臺大地質系畢業●

現居美國休士頓。專長地球科學和石油探勘,在臺灣建立我國第一個海底地震儀實驗室。九二一地震後研究方向從海域地震轉到臺灣陸地。目前任職能源公司從事研究工作。

『融融的初生』作者 謝定裕先生, 如文中所述,是臺大融融社的第一屆社長(主席),今年八十三歲,茲附上他的簡介如下:

謝定裕教授,生於1933年2月,祖籍江蘇南京,1954年獲臺灣大學理學士學位(土木工程)。

1957年獲美國Brown大學碩士學位(主要方向實驗固體力學),1960年獲美國Caltech博士學位(主要方向空泡動力學)。

他繼續在加州理工學院做為博士後工作了三年。之後榮升為助理教授。 1968-2000年在美國Brown大學任教,現在是該校榮休教授。  2002年8月受聘為清華大學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主任。 謝先生早年投身保釣運動。他還曾擔任過香港科技大學的數學系主任。

●融融的初生 謝定裕●

最早有創辦融融社的主意是在1953年一月十日。那天晚上和段建南在‘萬國’看了電影,回到他家,他提到組織一weekend club。集合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研討各種使現代青年彷徨苦悶的問題,並提供適當娛樂。我在一年前也曾道及,後來就擱在一邊, 唯求獨善其身。但他再次提起,就很想一試,以兼善天下。

那時臺大學生生活是相當單調的。尤其是工學院的學生,幾乎清一色是男生。課業又重,下課以後,不在宿舍就在圖書館做功課。課外讀物十分稀少。

因為凡是留在大陸的作家的作品,都不許閱讀。所以像魯迅,周作人,茅盾,老舍,郭沫若,沈從文,巴金,錢鐘書,謝冰心,馮友蘭,陳寅恪,曹禺,張恨水的書,乃至傅雷,卞之琳,傅東華,盛澄華的翻譯作品都無法接觸。到臺灣的作家甚少高明的,而且所寫又多是反共八股。

學校裡只有少數幾個社團。例如橋牌社團BTU,南開同學會,浙江同鄉會; 以及兩三個大型綜合社團如長風社,那都是國民黨操縱的社團。因為前兩年,很受歡迎的樂群歌詠團和自由畫社都有不少成員被捕關到火燒島去了。因此大家對於參加社團,都深有戒心。

這一陣,胡適之先生從美國回到臺灣。他在臺北共作十一次公開演講。自1952年11月29日第一次在三軍球場講“國際局勢與中國前途”到最後一次在師院講“中國的傳記文學”,我每場都去聽。他從‘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杜威哲學’到‘美國的玻璃絲襪’,到‘佛教禪宗的歷史’,都以嚴正的態度,不倦的精神作精闢的講析。真是大家風範。他提到五四運動,覺得他所做的事是‘撒種子’的工作。‘撒種子的工作’,這對我頗有啟發。

一月底,大考完畢,放寒假了。就開始和友好討論群組織這‘週末俱樂部’。先從同班同學開始。土木系的和中學師院附中高三丁班的。這是本來就很熟識的,像趙震陵,呂烈武,王能鳴,曾寶蹇,林貽光,皮述中。接著,就去找了鮑亦和。他是大二機械系的,和我們也是南京中大附中校友,而且他姐姐在中學又和我們同班。和他談了這俱樂部的構想,他答應去和他的同學友好討論。

我們在師院附中高三有四班。本班以外的同學,雖有耳聞,卻幾乎不來往。也有好幾位在臺大。我就不揣冒昧去拜訪,邀請他們參與組織這俱樂部。這樣就網羅了闕君飛,朱大興,黎念之,汪亦同,王璿衡等。本來可說不相識的同學,後來都成了好朋友。

我們初步討論之後,定下幾項原則:

1. 名稱: Weekend Society.

2. 內涵:音樂,美術,文藝,運動,棋橋,學術研求,生活討論,刊物出版等。

3. 宗旨及精神: 自由,友愛,誠懇,個性發揚,不尚虛榮,社交開通,重制度不重人事。

4. 組織: 著重基層組織,使能儘量發揮各個個人力量。

二月十九日(正月初六)晚上,約了一些朋友到鮑亦和處討論。也許因為下雨,只到了五人:段建南,趙震陵,郭亰闓,鮑亦和與我。人雖少,不免有點失望,但是談得很好。接近午夜才散。

我就綜合我們討論結果,擬定了“週末俱樂部“草案。隨後找了朱大興等人討論。貫串章程的精神就是;要社員能主動的,有均等機會發揚個性和能力。不是做一位被動的社員。所以主席不能連選連任,且無甚權責;參加各組是為了主辦活動使全體社員享受;負責各組的稱為‘代表’而不是‘幹事’。

二月二十四日,“週末俱樂部”在土木系教室舉行成立大會。共有二十四人出席。歷時兩小時。通過章程,選出主席,決定各人的入組,選出各組代表。

第一屆的人選:

主席; 謝定裕

各組代表:音樂:趙震陵、藝術:段建南、文學:朱大興、學術研究:闕君飛、運動:呂烈武、棋橋:鮑亦和、遠足:郭亰闓、生活討論:黎念之。

兩天后,我到訓導處去申請成立“週末俱樂部”就碰了釘子。課外活動組高偉時組長說,在當今‘ 克難 ’時期,“週末俱樂部”這樣的名稱,校長一定不會同意。而且此種組織,其成立大會,必需訓導處派員指導,方能獲得校方承認。

三月二日,再度召開會員大會。幸好訓導處派來的李先生未曾多所留難,得以順利完成會議,並且將名稱定為“週末社”。

三月四日,到訓導處領“社團申請成立書”。高偉時主任對名稱仍不許可 :“脫離現實……現在這種時代,可以如此悠閒?……你們的態度根本不行。”爭辯多時,也無結果。

三月五日下午,我和代表們共同與高主任再經折衝,終獲諒解,決定更名為“融融社”。這“融融”兩字是郭亰闓所提出。有‘其樂融融’的意思,也表徵青春之火的旺盛。三月九日,新學期開始。十九日,領到融融社准予成立的許可證。二十三日,融融社第一次融融會(唱片欣賞)於下午七時順利開始,圓滿完成。唱片欣賞會在一間臨時教室舉行。內容主要是貝多芬的第四及第八交響曲。聽眾如潮湧至,擁塞室內室外。曲終還臨時有幾人要求參加本社。

融融社的活動相當頻繁:

四月三日:遠足觀音山。

四月九日:生活討論講座。請外文系教授Miss Torjesen 用英文演講“美國大學生生活”

四月十一日: 電影欣賞會:“恨不相逢未嫁時”(That Dangerous Age)

四月十九日:本社同樂晚會

四月二十二日:藝術講座。請李辰冬教授演講 :“什麼是美”

四月二十八日:學術講座。請艾偉博士演講:“學習之心理衛生”

五月二日晚上:融融同樂會: 有茶水,糖果。有棋,有橋。有唱片欣賞。並 分發第一期社刊

五月二十七日:請虞君質教授講:“美的鑒賞”

六月四日:文學講座:請 Miss Collman 講“美國文學”

要出版第一期社刊,將內容送訓導處審查。我的一篇‘觀念與我’就被刷下,不讓刊登。以後有許多期,社刊的第一篇文章都是“論時代考驗青年”。

一開始,我們定了規矩:凡是有新社員加入,都須在社員大會當眾表演。唱歌也好,講笑話故事也好。這樣就可以打破和別人之間的隔漠。

融融社成立初期,只有男社員。在草創期間, 是否要吸收女社員,也曾辯論過。因為許多社團有過因爭風吃醋而瓦解的事例,有些社友就對此頗有戒心。但這些顧慮沒有為大多數社員所接受。

融融社的活動吸引了很多同學的注意。因此就要考慮發展的規模。Benjamin Franklin 在其自傳中提到,社團規模最好不超過三十人。太大就會使一些社員疏離。如果這社團辦得很好,別人可以依樣辦另一個類似的社團。但我們雖有此認識,融融社的規模還是愈來愈大。

暑假將到。六月六日訓導處為暑期軍中服務召集社團負責人座談。歷時二小時。最後,特別提到融融社和另外兩位,說工學院同學一向不夠熱心,希望今年會踴躍參加軍中服務。後來又聽說如社團無人參加軍中服務,下學期將不准成立。結果以融融社和鐘聲合唱團為主,組成一團,赴金門勞軍。融融社參加的有趙震陵,王能鳴,呂烈武和我。自七月八日受訓開始,至八月六日回家,歷時幾近一月。大三暑期本可有機會實習,也只好放棄了。

新學期開始。我們規定,每一學期開始,社員必須從新主動登記。這樣可以去除實在並不熱心的社員。九月二十三日,第二屆社員大會召開。共登記二十八人,選出鮑亦和為主席。

新的一年中,一項創新的活動,就是辦跳舞會。社員們大多數不會跳舞。藉辦舞會來學跳舞。同時表示融融社不是一貫嚴肅,也有輕鬆時尚的一面。也許這一傳統的延續,使得融融社有了吃喝玩樂的盛名。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