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系學生主動舉辦課改座談 暢談改革方向

文/ 新聞暨攝影服務課程校園記者

高中生反課綱微調事件讓社會看見年輕學子對學習的自主態度,而大學更注重學生自治精神,在課程規劃方面學生可以如何參與呢?在臺大,無論各系所設課程委員會或是校級教務會議,須有學生代表的出席,不過仍有少數例外。這個學年度日文系的同學們為了推動系上課務改革,主動發起連署、舉辦說明會,校園記者邀請到日文系課改連署發起人粘庭瑄同學來分享這段過程以及心得。

粘庭瑄同學是B00屆的學生,說到為什麼會在大五這年發起連署工作及推動課務改革,粘同學表示,其實一直以來對日文系的課程規劃都有想法,而2014年底開始,日文系的學生因為人文大樓一案,逐漸產生積極討論公共事務的氛圍,與一些共同關心課改的朋友討論後認為可以開始推動課改,遂開始搜集系上同學的意見。在去年六月底舉行第一次工作小組的討論,在七月底人文大樓通過文資審議後,便全力投入。

粘庭瑄同學說明,日文系的必修課程多(畢業學分140中,有84學分是系必修,16學分系選修),而且大一大二著重語言學習,大三大四則是日本文學、文學史、文化史、語言學等專業知識科目。在缺乏對日本歷史的了解、也沒有文本分析或研究方法的訓練之下,她認為大二到大三之間課程目標的落差,讓學生備感壓力而不知所措,也因繁重的學分要求,使學生很難向外發展其他興趣。

另外,在修習專業科目時,因為缺乏對日本歷史與政經環境的背景知識,常常淪為「背多分」,難以真正理解與吸收,若是到歷史系、政治系修相關課程,卻只能計入系外選修。但系上老師多為文學背景出身,較難提供這方面的課程,且專任教師的開課量達每學期五門課以上,負擔已是相當大。

因應以上問題,為了想有一個意見整合並與老師討論的機會(當時日文系的課程委員會沒有學生代表),粘庭瑄同學所籌組的日文系課改小組於2016年2月15日開始網路連署,提出三大訴求:

一、聘足系上教授缺額

二、降低必修學分數,增加課程選擇多樣性

三、在大一大二增設研究方法及引導思考的課程。

網路連署一個月內便有204人連署。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87與B90這兩屆以外,每一屆畢業校友均有人參與連署,經過此次的連署,足以顯示日文系課程規劃長久以來未曾修正,但實際需求是確實存在的。根據連署收到的回饋意見,也有不少人認為日文系應該加強產學連結,增加實務性課程,以利學生未來就業;文學雖是台大日文系發展重點,但卻也不應為此侷限了學生的學習;若是增聘師資、增加開課種類需要時間,也可承認日本研究學程可抵系內選修,讓學生能多接觸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更多元的日本知識。

粘庭瑄同學表示,不過系方似乎認為連署活動容易造成師生間的緊張關係。在課改舉辦座談會後,這些觀念仍似乎無法完全消除。

所幸,課改小組的努力仍有部分的成果,104-2學期的第二次系務會議,決議降低系訂選修4學分,畢業學分降低至136學分,而104-2第二次課程委員會,改變以往缺少學生代表的情況,有大學部學生代表一名(系學生會長)、研究生代表一名出席,決議新增數門選修課、降低轉系門檻*等。雖未能達到連署的原來訴求,但系方能有所回應,也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不過,今年即將畢業,粘庭瑄同學如何看待這些未竟之業?會不會擔憂此後日文系學生要繼續推動課改,會更力不從心、或是沒有人可以繼續做呢?面對這些問題,粘庭瑄同學表示其實並不太憂心:

「我希望接下來是否繼續推動、或是如何推動,都是由學弟妹自行決定,而非學長姐由上往下地逼迫他們接受我們的想法。我相信必須是發自內心認同的行動,才有它的意義。但整體而言我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這一屆新生一入學就有人文大樓事件,又有課改推動,我相信這些相關討論都已經激起了大家對於公共事務的不同想像與討論,光是這點,我認為這次課改就不是毫無所獲。」

根據《國立臺灣大學課程委員會設置要點》,各級單位的課程委員的組成會需有學生代表至少一名,並得聘請校友、校外學者專家或業界代表若干人。可見臺大校方亦認為制定課程時應廣納意見,尤其是學生的意見應該重視。日文系的同學們此次推動課務改革,「自己的權益自己爭取」,明確向系方表達真實需求,可以說體現了公共參與及學生自治的精神。

*原規定為該年度轉系生必須修完該年度必修課程,在104-2學期第二次系務會議時,大一轉系生須修習大一必修課程,大二以上轉系生須修完大一大二必修課程,然而此決議在上成院級相關會議確認時被退回,理由是台大各系所均鼓勵學生自由發展,此條文仍顯得過於限制。此次會議改為轉系生須修完大一必修課程即可。但後來由於轉系規定已由註冊組發出無法變更,所以105學年度仍照104-2第二次系務會議之決議,「轉系生須修完大一必修課程」之規定從106學年度開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