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頭三天 臺大三十年 大膽築夢的新師營

為了讓新進教師能及早適應環境、從容面對教學研究的種種,臺大教學發展中心特別在8月31日至9月1日於溪頭實驗林舉辦三天兩夜的新進教師研習營。研習內容涵蓋教學研究兩大主軸,更搭配豐富的交流活動;讓老師們在三天的時間內,聆聽眾多的傑出教師前輩們的分享,並獲得身心靈的充電和同儕網絡的建立。

第一天課程,由臺大實驗林蔡明哲處長致詞開場,歡迎所有人到溪頭享受大自然的懷抱。緊接著,由張慶瑞校長、郭鴻基教務長及張淑英國際長接續短講,校長首先以「服教研」配方開場,說明大學老師服務、教學與研究都重要,但配方人人不同,可透過多方嘗試與請教前輩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比重;校長也鼓勵臺大老師應有「鴻儒精神」,有風範的老師是讓大學得以成為一所偉大機構的要素。教務長以「我是B64的!」自我介紹,並詳細說明台大的課程新圖像如跨域專長、基本能力課程與外語等等,以及未來會重點發展的數位教學科技,並歡迎教師一起參與。國際長簡介國際處的業務與臺大的國際連結如:交換教授、跨國研究等專案。演講後續安排綜合座談時間,臺下的老師們也針對研究經費、新南向國際合作等重要議題提出詢問。

接下來的課程安排,聚焦在教學和研究二大面向。首先在創新教學部分,邀請資管系孔令傑老師和土木系卡艾瑋老師,和老師們分享他們熱血翻轉教育的點滴。孔令傑老師介紹他習慣使用的「LV +OH」的模式,利用Lecture Video (LV) 讓學生依照自身狀況安排學習進度,再把省下的精力用在 Office Hour (OH) 和學生深度互動,達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雙贏。卡艾瑋老師則著重於「實作教學」,透過學生動手做、設計實驗,讓原本生硬的土木專業課堂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他以土木系大二課程中的橋樑模型製作小組專題為例,土木系學生透過與實踐大學建築系修課學生合作,一路從無到有協力製造出心目中理想的橋樑實體模型 。

這樣的教學設計和引導讓學生更願意努力投入並激發出學習潛力,而教師自己也獲得很深的成就感。第二天的傑出教師教學論壇,由中文系康韻梅老師、分生所董桂書老師以及數學系王金龍老師分享個人教學理念與實務經驗。三位老師分享的面向各有不同,像是董老師著重引導技巧、康老師關心為人師的精神與身教、王老師則重視系所整體課程的設計;但相同的是,傑出教師們都展現出高度關懷學生並願意不斷精進自己教學的熱情與行動。

教學投入之外,研究發展也是大學教師學術生涯的重點。每年新師營會邀請研究拔尖的學者分成人文、數理與生物三組來分享經驗;今年更新增「科技部計畫申請」的經驗分享,幫助新手老師們了解研究計畫成功申請的要領。每位受邀的講者們都無私地分享個人研究發展的過往經驗和成果策略。法律系陳昭如老師表示「一天很長,十年很短」老師每天能改變的事情很多,但學術生涯幾十年卻倏忽即逝,所以應要及早確立目標;動科系丁詩同老師則建議面對壓力應尋找影響自己最大的部分突破,像是若追求升等則須在研究的環節「Aim High」。研究計畫申請面向,分享的資深老師們則一再強調計劃書邏輯、開創性以及尋求前輩幫助的重要性,如此方能更有方向地準備並減少失敗的次數。

新師營除了教學研究相關主題,也安排了其他生涯面向的課程或活動。這些內容包括: 「新手上路」讓剛適應台大環境的老師傳承個人經驗、「導生論壇」分享老師能在學生生命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學院新夥伴」讓相關領域的老師們有機會更加認識彼此,以建立日後學術生涯發展上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同儕夥伴關係。每一場分享氣氛都相當溫暖,透過講者有感染力的表達內容,許多新進老師很受激勵,也認為認識一群新夥伴非常開心,未來會希望持續保持聯繫。另外,營隊中的生態導覽活動也讓新進老師們有機會倘佯在蓊鬱的綠林、動人的蛙鳴以及沁涼的空氣中,讓身體也充滿能量準備迎接開學後忙碌的學術工作。

隨著新師營三天活動進入尾聲,新進教師們的互動從陌生變熱絡。而對參與這次營隊的感想,有老師表示「卡教授的帶領學生造橋之經過,是理論和實務結合的典範」,研究的部分也有老師回饋「覺得找到了一起作戰的夥伴們」;更有十數位老師覺得意猶未盡,希望能增加與同儕分享及小組討論交流時間;更有老師打趣地說:「時間太短了,希望研習活動是七天六夜!」對於整體營隊,一位老師如此總結:「各面向的活動都非常有收穫」。新進教師們透過在溪頭三天兩夜的活動暢談彼此的學習經驗、打破領域年齡交流各自的夢想。這次的營隊雖未能完整涵蓋教師未來職涯發展的各種實務需求,但相信願景與熱情兼具的種子已植入新進老師們心中,希望這樣的種子能繼續生根發芽,藉以協助新進老師們迎接日後學術生涯中的各種發展機會和挑戰。

106 年度新師營精彩課程 [限講者授權版]請上臺大線上演講網網站(影片搜尋請輸入:新進教師研習營)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