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數位時代系列」53:老子道德經,道是什麼?
圖/文:許炳堅 教授
A. 老子的道:(暗陰版)絕對的陰、與(柔弱版)相對的陰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出版了許多本頗受讀者們歡迎的先秦諸子的哲學書。他獲得了輔仁大學哲學系的學士學位與臺灣大學哲學系的碩士學位,接著又獲得了美國耶魯大學宗教系的博士學位。他先後任教於比利時的魯汶大學(KU Leuven)、荷蘭的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以及擔任過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他在大陸的新浪微博錄製了《向老子問道》12講,他強調知識探討的三個層次分別是:器物、制度、與理念。
(A.1) 道的表象特徵 vs. 道的內涵
傅佩榮教授的學問淵博,治學方法嚴謹。他所講授的哲學內容,在相當大的範圍內很有代表性。他在《向老子問道》第四講專注於談論「道是什麼?」,這是老子《道德經》內容的關鍵所在,特別是第25章與第42章。
對於第25章的內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傅佩榮教授自己承認後三者(天、道、自然)是不同的,可是卻無法詳細地把它們分辨開來。只好借用西方哲學的「自因、他因」來解說。如此,對於道的外在特徵(亦即道的表象)可以說明得極為清楚,但是對於道的內涵(亦即道的內在組成)就沒有深入接觸、也無法清楚地說明。
對於第42章的內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傅佩榮教授承認「一、二、三」究竟是什麼,實在很難具體地說出來。當然啦,他很盡心盡力地使用「陰氣、陽氣、和氣」來表達相關的特徵。 其實傅佩榮教授把從春秋時期到現代的重要相關典籍閱讀過了。他所承認的,也充份地反應了普遍的情況:春秋時期的老子自己認為很清楚地交代了「道是什麼」,然而老子之後兩千多年來的學者們並沒有真正地弄清楚過。
傅佩榮教授採用西方哲學界由笛卡爾(Rene Descartes)首先提出,再經由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加以發展的「自因」(自身存在的原因)說法,也就是自己是源頭。品味上很像基督教所描述的上帝(God),把道看成是「萬能的、全能的」(Almighty)。
(A.2) (暗陰版) 絕對的陰:「道」是看不見的暗物質、暗能量
兩千多年來,研究《道德經》的學者們為什麼沒有完全弄清楚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什麼?有幾個可以理解的原因。首先,接觸《道德經》的學者們大多數是研究文學、哲學、或者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他們對於孔子、孟子、莊子的學說掌握得很好,因為都在平日熟悉的學問範圍裡。
老子的學說就很不一樣了,主要是形而上的哲學。老子所謂的道,需要從物理學、特別是高能物理學的基礎去瞭解。老子的道,就是看不見的「暗物質(dark matter)與暗能量(dark energy)」。
根據維基百科的報導,由普朗克衛星探測的數據得到,整個宇宙的構成中常規物質(即重子物質)占5%,而暗物質則占27%,還有68%是暗能量。暗物質指的是比電子、質子、中子更小的粒子,例如微中子(neutrino),其質量大約是電子的一千萬分之一。暗能量是某種作用於時空結構本身的能量,並且是種均勻的負壓力,會導致時空結構膨脹。當然啦,電磁波的頻率在可見光的頻帶之外的,也屬於暗能量。
《道德經•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描述得很清楚,此處說明的就是暗物質與暗能量的特性。
(A.3) (柔弱版) 看得見物質裡相對的陰:雌性、嬰兒、水,與聖人無為
《道德經•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在這裡,一對應於電子,二對應於質子,三對應於中子。原子的組成裡,帶陰電荷的電子環繞在原子核的外面,帶陽電荷的質子擠在原子核裡面相互擁抱著。質子之間的陽電荷會互相排斥,需要中性不帶電荷的中子在原子核裡起了調和的作用。除了原子序為一的氫原子之外,其他元素的中子數目不小於質子的數目。有了電子、質子、中子來組成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天下的萬物都可以由元素所構成。
老子對於「道」的解說,由暗陰版的「暗物質與暗能量」絕對的陰,進展到柔弱版的正常物質裡相對的陰,也就是拿「雌性、嬰兒、水」等特別柔弱的東西來做比喻。
例如,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第10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第78章》「天下莫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道德經》所說的聖人就是統治者,老子學說強調「道法自然」,而且崇尚無為而治。例如,《第2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47章》「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無為而成。」;《第57章》「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81章》「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的學說涵蓋了(暗陰版)絕對的陰,「道」是看不見的暗物質、暗能量;以及(柔弱版) 正常物質裡相對的陰:雌性、嬰兒、水。所以後世很多學者分辨不清楚,老子的道究竟是什麼,這是情有可原的。
(A.4) 陰間陽世相互混合,不是涇渭分明 多做好事,死後會上天堂;多做壞事,死後會下地獄。一般人總認為,地獄存在於海平面之下,而天堂就飄在天空中。
根據老子的學說,人與動物、植物死了以後就分解一直到成為元素,然後再分解為電子、質子、中子等基本粒子。也可以繼續分解成暗物質的微中子。
反過來說,這些微粒子又有機會合成為基本粒子,再合成為元素,然後是形成有機物質。又有機會成為新生命的一部份,這就是有些宗教所稱的輪迴。看樣子,所謂的陽世與陰間是混合在一起,並非涇渭分明的兩個分離的世界。當然啦,宗教界喜歡提供人們足夠的想像空間,彼此相信心照不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