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數位時代系列」第64篇:華人正規教育忽略的:陰陽的陰、道理的道

圖文提供:許炳堅教授

A. 華人專注於眼前專業學科的「實」,忽視未來彈性的「虛」
在21世紀裡,年輕學子們需要掌握的競爭力在於:
.眼界/眼光(Vision):在空間上看得廣與遠,在時間上能夠跨越得相當久的歷程;
.察覺細微(Insights):別人看不到的細微處要看出端倪來,就像中文所說的「字裡行間」,或是英文所說的「Read between the lines.」
.做出差異化(Differentiation):有能力做出不一樣,或者比現有的物品、服務還更好。

上述三項重要的能力可以協助年輕人:擴展人生視野、做到舉一反三、更有機會站在新科技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被踩在腳下)。還可以借力使力,做起事情來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近幾十年以來,華人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正規教育裡最需要補強的,也就是最被忽略掉、忽視的是什麼呢?這是一個「大哉問」的難題,包括學生們、家長們、教師們、教育體系裡的公務員們、企業界的老闆們、政府的官員們都很想知道根本的癥結究竟在哪裡?可惜他們又不願意坦誠面對。大家抱持著急功近利的心態,只想伸手摘低垂下來而容易取得的果實。

從2013年10月起,我在《臺大校訊》的「縱橫數位時代序列」連載文章以來,經歷了六十多篇的探索、以及旁敲側擊,終於找著了其中的主要痛點。就像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裡的神燈、或是「亞瑟王的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解開問題最為關鍵的鑰匙。

(A.1) 華人專注於專業學科的深入,忽視通識與廣義哲學的旁通
知識可以分成三大類,分別是科學、廣義哲學、藝術。科學可以細分為自然科學(physical sciences)與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科學與哲學之間還有文學等。

哲學至少有很不一樣的三種。第一種是「廣義哲學」,美國優質大學頒發的「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屬於這一種。法國高中學生所學習與討論的,也屬於這一種,例如:雇用很多公務員、收取重稅來進行分配的大規模政府,相較於把規模縮小的政府,哪一種可以使人民生活得比較幸福?第二種哲學是「狹義哲學」,也就是東亞各大學的哲學系所開授的課程、以及哲學系討論的題目。

第三種哲學很有趣,是「拼湊的、仿造的哲學」,東亞許多大學頒授的「電機博士」(Doct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理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在寫英文版的履歷表時,自己會轉換為「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其實沒有接觸到廣義哲學的真髓。表現出來的自然是「雞同鴨講」,缺乏哲學的原汁原味。

《中時電子報》的一篇報導「談教育,要學以色列媽媽」,明白地指出:以色列的媽媽每天問孩子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你聽懂同學的發問內容嗎?」(要確定自己的小孩不輸給同儕),另一個問題是「今天你在學校向老師問了什麼問題?」(要確定自己的小孩比昨日有進步)。

《天下雜誌》報導「以色列教育部長皮隆表示,喜歡衝突,討厭和諧」一文指出:猶太人就是一個討厭和諧的族群。與日本人強調禮節、和諧的文化相比,猶太人更喜歡直接衝突。他們敢於發問、喜歡對話和爭辯。皮隆部長認為年輕學生需要不同的夢,把過去和未來放在一起思考,那就是很有意義的學習。

盛產哲學家並且熱愛藝術文化的法國,他們的學生從小到大不依靠選擇題。所強調的是,培養思考、以及邏輯的能力,這是西歐教育的核心。《聯合報》報導「令人激賞的歐洲的人文素養」一文指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教授告訴我們,法國的高中生畢業前要考哲學,考題範例包括:假如沒有政府,我們會有更多的自由嗎?我們是過去的奴隸嗎?科技的發展會威脅到我們的自由嗎?語言會背叛思想嗎?法國高中學生的哲學涵養,與禪宗的追求簡單與探究根源,有著不謀而合之處。

在臺灣,高中升大學的甄試與指考裡,科學性質的專業學科可以用來考選學生,藝術性質的術科(體育、音樂、美術,等)也可以用來考選學生。介於其中的廣義哲學卻被徹底地忽視了。

在平日,華人學生很在乎分辨對與錯。我們把「對錯題」簡化為「是非題」,就像是白色與黑色一樣。其實,白色、灰色、黑色分別對應了對(True)、非(Maybe)、與錯(False)。面對白與黑之間代表許多可能的灰色地帶時,很多人卻束手無策,不曉得要怎麼辦才好?

(A.2) 學習傳統經典,容易患的迷失
我們想協助年輕人善用經書的智慧。大家都面臨了同樣的挑戰「如何引導現代的年輕人有效地學習經典古籍呢?」

也就是說,期望年輕人學習經典古籍時進入到哪一個境界呢?以《易經》作為範例。
.第一層境界:拿到《易經》讀本,能夠用文言文去瞭解、也能夠用白話文去解說。其實市面上販售的讀本,大多數包含了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對照。
.第二層境界:把《易經》64卦的內容熟記起來,能夠不看書本、侃侃而談。又怎麼知道讀者是否已經獲得《易經》的真髓?是「登堂了」、或者是「入室了」呢?

看樣子,強調背誦經文的傳統方法在21世紀不是唯一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協助年輕人掌握到需求,也就是瞭解為什麼需要學習該本經書?究竟這本經典能夠幫助自己在哪一方面有所進展與突破呢?

能夠順利地通過需求的第一關,接下來就會遇到第二層關卡:學習的竅門在哪裡?不能夠只是依靠死背來達到滾瓜爛熟的程度。

在此,我們就詳細地剖析陰陽的陰、與道理的道,來說明。

目前廣為流行的數位電腦(Digital Computers),其基本運算是根據布寧代數(Boolean algebra)的邏輯-1與邏輯-0所構成的二元(binary)思維。很多人把邏輯-0與沒有(無)合併在一起看待。這像是「對與錯」的二元思維。

即將在21世紀廣為流行的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s),其運算可以看成邏輯-A與邏輯-B、再加上沒有(無)所構成的三元(ternary)思維。

(A.3) 重新審視傳統經典裡,陰陽的陰
很多人以為陰代表死亡,也就是什麼都沒有了的「灰飛煙滅」情況。例如,陰間指的是陰曹地府,或是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天堂。

其實並非如此,要從幾個面向來分辨人世間的陰與陽。在《易經》,陽爻是一條實線段「⚊」,性剛屬陽;陰爻則是中間有斷掉的虛線段「⚋」,性柔屬陰。一般人面對實線的情況知道如何走過去;面對虛線的情況就不是每個人都過得去,很多人會被卡住了、難倒了。虛線也有好幾種,包括短折線(dashed line)、與點線(dotted line),等。

人世間的陰,其真正意思是「忍辱負重」,由大地(地球)與坤卦來代表。特性是陰柔、柔軟、不固執而有彈性,就像數位電腦使用的軟體一般。

相對而言,人世間的陽其真正意思是「昂首挺胸、暢通無阻」,由太陽與乾卦來代表。特性是陽剛、堅強,就像數位電腦使用的硬體設備一般。

在空間上來說,陽爻的實線段就像是金屬構成的導體(conductor)一樣,一路暢通。而陰爻的虛線段就像半導體(semiconductor),並非一直通、或者一直不通,需要巧妙的加以控制。至於沒有(無),就像是絕緣體(insulator),完全的斷絕啦。

在時間上來說,實數(real number)代表現在看得見的陽;虛數(imaginary number)則代表現在看不見,而過去、或者未來看得見的陰。在顏色上來說,白色對應於陽,黑色對應於沒有(無),不白、不黑的灰色則對應於陰。華人的正規教育所教導的年輕人,對於不白、不黑的灰色地帶,普遍缺乏強而有力的論述能力,這個情況最需要加以重視與補強。

在人生際遇上,陽光對應著順境;陰柔則對應著逆境、甚至是困境,需要花腦筋去構思反敗為勝的妙招。至於沒有(無)的黑,則對應於非常糟糕的絕境。

(A.4) 重新審視傳統經典裡,道理的道
在基礎的層次,「理」與「道」的分別很清楚。理對應於正常,例如物理是物體的正常運作規則,心理是思想與情緒的正常運作規則,生理是身體器官與循環系統的正常運作規則。

道則對應於非常,亦即正常之外,特別是有機會「反敗為勝」的,比較不是指「反常」的情況。道德經的開頭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強調的就是道可以用在非常的狀況。

對於道與理的分辨,我在大學教的通識課的學生們提了三個大哉問的問題,分別是:
大哉問-1:拍電影使用「道具」,為什麼不用「理具」?
大哉問-2:俗話說:「被別人擺了一道」。為什麼不說:「被別人擺了一理」?
大哉問-3:成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為什麼不說:「看門理」?

電影所拍攝的年代,大部份是過去,例如歷史劇;或者是未來,例如星際大戰(Star Wars)、阿凡達(Avatar)。所以需要道具(Props)來協助,其用途是模擬、仿真,達到以假亂真、協助觀眾想像的效果。反之,學生們在校內的實驗課所使用的器材是真實的,可以看成是「理具」。

自從數位電腦與電子產品大量問世之後,電腦銀幕被廣泛地使用。究竟銀幕所顯示的影像與內容,是真實的如同理具呢,或是虛幻的如同道具一般?電腦道具與實體理具之間,有不少幫忙轉換的裝置,例如,印表機可以把文件印出來,還有3D列印機更可以印出立體的物品。科學園區的晶圓代工廠(IC Foundry)可以把晶片設計公司的電腦檔案依序製造出對應的晶片。反之,在各個路口的監視器可以把道路的實際狀況拍攝,存到電腦系統的記憶體裡。在現代的社會,道具與理具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了,學生們愈來愈分不清楚道具與理具的差別。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似乎快要揉成一團啦!

對於第二題「被別人擺了一道」,意思就是被對方算計了,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如果對方採取的是常理的方法,自己就不會訝異了。

對於第三題「看門道」,因為對方耍了手段與技巧,只有內行人看得懂。反之,如果對方使用正常的方法,大家都會看得懂,就不限於內行者啦。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