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孕育國際級的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方法記者會
隨著人口的老化,有越來越多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臺灣失智症患者已占老年人口的近8%,將近三十萬人,連帶造成家庭與社會醫療及照護的沉重負擔,不可忽視。因此,這幾年政府對於失智症的防治宣傳和照護普及,投入大量資源,於各城鄉廣設日照或長照中心,期盼能整合醫學診斷治療與社會照顧的能量,共同面對失智症。近年來,醫界一致認為,若要降低照護成本與負擔,須注意自己及家人認知功能的變化,及早發現異常,及時診斷,對延緩阿茲海默症病情的惡化非常重要。經過超過十年的產學研究合作,臺大醫院神經部的失智症醫療團隊,孕育出國產第三類新醫材,協助國內廠商取得該產品的上市許可證,成就了臺灣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產品。
阿茲海默症在臨床上的早期診斷並不容易,往往得依賴患者身邊的家人,對患者記憶力逐漸衰退、認知活動或生活習慣改變的敏銳觀察;再加上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在完整的神經心理功能檢測輔助下才能確診。雖然現在醫療科技進步,有大腦的磁振影像、類澱粉蛋白及濤(tau)蛋白的正子射出斷層攝影、腦脊髓液的類澱粉蛋白及濤蛋白的檢驗來做為診斷輔助,但或因價格高昂、或有輻射線暴露的疑慮、或需要進行相對侵襲性的腰椎穿刺,使用上難以普及化,不易做為臨床上定期追蹤病情之用,也不適合做為阿茲海默症早期檢驗的選擇項目。
這種阿茲海默症臨床上的不易早期診斷、追蹤病情的難題,激起2010年的創新研究。從一開始就參與該開發計畫的邱銘章醫師表示:「全球都想開發能早期檢驗輔助阿茲海默症診斷的簡易方式,長久以來都沒成功,但我們在2011年起協助國內廠商從零開始,開發新產品,成功做到了。」
臺大醫院利用廠商的超導科技開發出超靈敏免疫磁減量檢驗技術,能精準地量測出血液中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的含量,並證實這兩種蛋白質濃度高低可用來評估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這項臨床研究,不僅在臺灣引起風潮,也逐漸受到美國、日本、瑞典、英國、法國、澳洲等神經醫學團隊的重視,陸續展開國際合作。目前已發表超過二十幾篇國際醫學論文,並曾獲得由科技部攜手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共同舉辦的2019年的未來科技獎。
阿茲海默症免疫磁減量血液檢驗,在臺大醫院的協助下,已由國內廠商磁量生技完成臨床試驗,並在衛生福利部以第三類新醫材的嚴格標準下,於2020年底通過審查,正式成為臨床使用的醫療器材,目前正積極地推進各醫療單位。
臺大醫院身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著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本研究得以成功孕育國際級的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方法。感謝政府相關單位、業界及醫界同仁的支持與鼓勵,這項耗時十年的開發,算是一個從技術應用、進而醫學實證、最終成為產品的成功案例。這項產品的問世,不僅可實現阿茲海默症早期檢驗,提升醫療品質,更可加速新藥開發,對抗阿茲海默症。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終結阿茲海默症,這將是社會的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