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感受到我手上的觸覺? 經驗擁有感 vs. 身體擁有感

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和身體經驗有什麼關聯嗎?有沒有一些最基本的自我意識就蘊含在日常的身體經驗之中?哲學系梁益堉教授主持的「臺大神經科學與哲學實驗室」(NeuroPhilosophy Lab),成員包含臺大法律系張臺元、臺科大數位所林文祥、Western University哲研所李彥彤、臺大哲學系吳振維以及臺大經濟系陳其鴻。在大家的努力下,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跨領域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這項研究成功區分兩種與身體經驗緊密相關的自我意識,並指出其中一種目前被科學社群所忽略,值得進一步研究。

NeuroPhilosophy Lab以跨領域的方式,結合分析哲學與認知神經科學,來探討自我意識與身體經驗的關係。近年來在國際上關於自我意識新興的研究方向,越來越受到哲學與科學社群的重視。相關哲學文獻指出,我們日常的身體經驗涉及了兩種不同的基礎自我意識。第一種是「身體擁有感」(the sense of body ownership):這種自我意識是關於是否將某一肢體或整個身體感受成自己的。例如:當我騎腳踏車時,將握著把手的那雙手感受成自己的手,將踩著踏板的腳感受為自己的腳,把向前移動的身體感受成我的身體。第二種是「經驗擁有感」(the sense of experiential ownership):這種自我意識是關於是否將自己感受為意識經驗的當事者。例如,是我正在感受腳踏車踏板的阻力、是我在感覺身體正輕快的往前、是我正在感受迎面來的風。近二十年來,許多關於身體錯覺(bodily illusions)的實證研究,引發了科學社群關於身體擁有感的熱烈討論(Botvinick & Cohen, 1998; Tsakiris & Haggard, 2005; Lenggenhager et al., 2007; Ehrsson, 2007; Liang et al., 2015; Chen et al., 2018)。然而,至今「經驗擁有感」仍未得到科學社群的關注。本研究透過實證方式對於「身體擁有感」與「經驗擁有感」做出經驗上的雙分離(double dissociation),進一步論證「經驗擁有感」做為一種基礎的自我意識亦是科學研究的對象。

透過本研究將「經驗擁有感」的議題引進科學實作中,哲學及科學在關於自我意識及身體經驗的研究互動上會更加緊密。一方面,這些議題需要大量的實證研究。哲學家們在探討身體擁有感、經驗擁有感與身體經驗的關係時,若沒有實證研究作為基礎則只能止步於抽象分析。但另一方面,光憑實證研究亦無法完全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上哲學討論,來尋求對於實驗結果的最佳解釋。哲學與經驗科學互相激盪,可以攜手做出有趣、重要的研究成果。我們越瞭解自我意識與身體經驗如何互相影響,就越會覺得哲學與經驗科學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NeuroPhilosophy Lab的最新實驗顯示,「經驗擁有感」與「身體擁有感」是兩種不同的基礎自我意識!此研究將一個嶄新的議題引入科學討論、為相關的哲學思辯提供一條解決的方向,也將臺大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帶向國際。

進一步來看研究內容,例如第一組實驗(對照附圖):(A)受試者(圖下)將右手放置於桌上。實驗者(圖上)用隔板將受試者的視線阻隔,並在受試者視線前方放置橡膠製的假手。實驗時,受試者專注看著橡膠手,同時實驗者以同步或不同步的方式同時觸刷受試者的右手與橡膠手。在同步觸刷的實驗條件下,受試者會傾向將橡膠假手感受為自己的手。(B)實驗中受試者看到的畫面。第二組實驗:(C) 受試者(圖中)穿著實驗衣、戴上「頭戴式顯示器」(HMD)連接到實驗者(圖左)身後的立體攝影機上,使得受試者將實驗者的第一人稱觀點(1PP)當成是自己的第一人稱觀點。受試者透過HMD看到實驗者的身體。實驗時,另一位實驗者(圖右)以同步或不同步的方式同時觸碰受試者與第一位實驗者的左大腿。在同步觸碰的實驗條件下,受試者會傾向將第一位實驗者的身體感受成自己的身體。(D)實驗中受試者看到的畫面。研究全文於2021年5月19日發表於《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2021, doi: 10.1038/s41598-021-90014-y)。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90014-y
實驗室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yiliang/neurophilosophy/lab.htm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