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第30次跨領域交流會

「國立臺灣大學第30次跨領域交流會」由臺大醫院承辦,原定於2021年5月辦理,因疫情遞延至2021年12月16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與會成員有管中閔校長、副校長、校內教務、學務、總務、財務、研發、國際等六長長官及各學院師長。除邀請醫院一級單位主管,同時為培育年輕優秀人才,亦邀請醫療科部推薦主治醫師代表參加,以擴大校內異業研究合作機會,期能掌握不同領域知識脈動,並進行深度學術交流。

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致詞時表示,臺大醫院身為國人最信賴的醫院,除了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外,教學及研究亦必須不斷精進,本院常開玩笑要求醫師要當「楜椒鹽」(「服教研」之諧音),即指服務、教學與研究,對應到「精氣神」,教學是「精」、研究是「氣」,精氣充足服務就會「神」采飛揚。謝謝管校長將經研大樓撥給臺大醫院,改建為主治醫師的辦公室,提供醫師們良好的研究辦公空間。透過與不同學院間的交流激盪,使研究可以持續創新,此次安排的講者在各個學院也有許多的合作研究,例如林頌然醫師本身也是工學院的教授;潘明楷醫師參與的分子生醫影像研究中心,成員組成就是個跨領域的團隊;林家齊醫師本身是臨床試驗的專家,若化學系或理學院的教授有第一期藥物臨床試驗要進行,都可以找林醫師合作;李宜家醫師研究的主題也跟公衛學院合作,臺大醫院很早就致力於跨領域的研究合作,力求創新。

演講結束後的餐敘也是交流重點,管中閔校長表示,非常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張上淳副校長接著說,最早決議辦理此交流會議時,即指示由醫學院承辦首次會議,當時張副擔任醫學院的院長,認為應該有附設醫院的加入,並與12個學院輪流辦理,交流會的題材及意涵將更為豐富且充實。他說,幾次辦理後的評價,大家都覺得確實醫院辦的最好,所有學院都非常熱情的參與,也希望與會者能好好享受交流會。

交流會專題演講首先安排皮膚部林頌然教授主講「毛囊幹細胞怎麼知道體外環境的變化?」,林教授以毛囊幹細胞為例,說明幹細胞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生理狀態和外部環境,已經發展為具有多功能性,能夠偵測到這些變化並與遠方的細胞/組織進行通信,從而根據生物的需要調整其活動。潘明楷助理教授主講「光電技術於神經醫學領域應用及潛力」,以「原發性顫抖症」為實例,說明如何利用光電新科技,破解其疾病機制。林家齊教授主講「癌症第一期臨床試驗」,深入淺出的說明臨床試驗的內容,並對於藥物開發提供重要的方向。李宜家教授主講「預防胃癌的策略、瓶頸和挑戰」,由臺大發展的臺灣經驗出發,介紹如何跨出醫院,針對社區無症狀的民眾發展預防胃癌的篩檢策略,並透過產官學跨領域的緊密合作,依各種社區的需求,發展客製化的防治策略,以多層次的架構來結合胃癌初段與次段預防,以解除胃癌的威脅。

在專題演講後接續進行餐敘交流,席間延續各項專題的討論話題,為臺灣大學各學院間的合作與腦力激盪,發展出無限的可能。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