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成果系列報導-數位時代的法律衝擊 蘇凱平副教授對數位證據與區塊鏈證據之研究

數位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今日隨處可見智慧型手機,裡面充滿數位照片、錄影錄音的檔案,和各種社交媒體(如LINE、Facebook、IG、Twitter等)往來訊息。這些檔案、訊息、資料被稱為「數位證據」,常在訴訟時用以證明某人說過某句話、做過某件事。訴訟上使用數位證據的機會,遠比使用傳統證據(例如兇刀、洗出來的照片、紙本契約)要多得多。

由於數位證據的科技本質,包括檔案可以無限複製、修改內容不留痕跡、修改者身分難以追蹤等,原本制定來處理傳統證據的法律,很難直接用在數位證據上。至今由於沒有針對數位證據制定專門法律,法院處理數位證據時經常面對「無法可用」的困境。

法律學院蘇凱平副教授的研究,幫助了法院解決這個「無法可用」的困境。從2020年開始,蘇老師陸續發表多篇論文,釐清數位證據的科技本質,以及數位證據如何改變原本證據法則的運作;法院審理案件時應如何判斷數位證據的「真實性」問題,才能保護人民的權利;數位證據(例如LINE訊息或錄音檔案)是否經過剪接修改,應由誰負責舉證;當科技鑑識專家難以判斷檔案是否被剪接修改時,法院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另對於新興的區塊鏈科技,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竄改」的技術本質,又會對於法院判斷帶來如何的衝擊。

這些關於數位證據的問題,對於審判結果有直接影響,但由於法律幾乎沒有規定,各法院面對這些問題時,判斷往往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容易讓社會大眾無所適從。蘇老師的研究成果,明確指出如何以既有的法律銜接、解釋、運用數位證據和區塊鏈證據,歸納出清晰明確的法理,因此受到學術界和實務界重視。蘇老師目前正在執行科技部專題與本校深耕型研究計畫,也受邀於法官學院、法務部調查局等公機關和私部門授課或演講,訓練法律專業人士處理數位證據、區塊鏈證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