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特色課程系列報導:醫學院 - 為智慧醫療儲備跨域人才 醫學電資整合創意專題

全球正面臨高齡化危機,以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及機器人為首的工業4.0已開始改變醫療產業的樣貌。智慧醫療發展至今已10多年,隨著全球數位轉型浪潮與精準醫療的趨勢,跨域整合已為當今醫學教育人才培育的重點。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智慧醫療」的定義為「資通訊科技(ICT)在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藉助AIoT(AI+IoT)營造「數據驅動」為決策依據的醫療環境,而非僅止於經驗法則。

智慧醫療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大問題為跨域人才的稀缺,醫療數據需要專業人才的判讀,才能充分理解並有效運用,以輔助醫療決策與醫務推動。本校醫學院與電機資訊學院以前瞻性思維,自108學年首度合作開設「醫學電資整合創意專題」課程,為培育智慧醫療人才的第一步。當時由兩院副院長召集兩院教師,召開籌備會議,討論課程結構、內容、師資等規劃,之後委請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擔任課程主持老師,三大主題各教授6週時間,每一主題分別由兩院教師合作授課,兩院學生共同上課。

修課學生以分組方式上課,每一組分別由醫學院與電資學院學生共同組成。使每組都有醫學與程式背景的學生合作完成專題,激勵兩院學生發揮創意,以資訊端解決醫療問題。此外,也希望兩院老師教學與研究合作,從基礎教育開始培育跨域人才,也從實務面發展智慧醫療。

課程架構依各主題而約略不同,但整體結構一致。前2週由醫學院教師提出問題,電資學院教師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第3週由各組學生提初步報告構想,並由兩院教師確認可行性。第4至5週兩院學生合作進行專題報告,視教師授課需求擬定主題,聘教學助理協助指導專題實驗。第6週安排專題報告,兩院老師共同講評。

第一學期獲得兩院學生熱烈回響,選課人數超過修課人數。兩院教師審慎評估後,將原規劃為一個學期的課程,決定於下學期再開行開課,且教授主題有別於上學期,關注醫療發展趨勢,因時制宜的加入更多元的主題。因需帶領各組進行專題研究,為顧及教學品質,修課人數上限為50人。課程名稱也依上、下學期主題與內容不同,分別為「醫學電資整合創意專題(一)、(二)」。

本課程學生人數從108學年度至110學年度上學期,電資學院學生約占47%;醫學院學生約占44%,兩院學生均積極參與。此外,醫學院學生也充分認知到資訊科技為未來醫療產業發展不可或缺之知識與技能,故於110學年度上學期占總修課人數79%。本課程從108學年度至今,共培育了177位跨域人才。每一位學生皆有兩院知識背景,並且由高年級生(含碩博士生)帶領低年級學生一起參與專題研究,題材創意多元,質量也提升。

兩院教師110年2月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暨電機資訊學院交流會」上舉辦成果發表會,選出各主題表現優異的組別參與競賽,並頒獎鼓勵。獎項分別為「最佳團隊合作獎」、「最佳創意獎」,以及「商業潛力獎」,其中「商業潛力獎」為NTU SPARK 所命名的獎項,除頒發獎金鼓勵,得獎的同學更有機會獲得NTU SPARK培訓及發展技轉。

為更深耕基礎教育,幫助學生有系統性的修課,兩院更於109學年合作設置「智慧醫療學分學程」,學程辦公室設置於電資學院。本課程則規劃為學程核心進階課程。建議學生須先依其領域修讀醫學院或電資學院開設的跨域基礎核心課程後,再修讀本課程,以使學生於本課程更充份發揮跨域學習的精神。

此課程進行兩個學年後,也嘗試彈性調整教學模式,自110學年度第2學期開始,改為前8週分別由兩院教師以專題講授授課,後8週由學生分組進行專題研究。使學生先習得課程的專業知識後,再依其志向擬定主題跟隨指導教師研究,以深化跨域學習。期待這次的課程轉型,培育出更多智慧醫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