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數位時代系列第69篇-機不可失:契機、危機與轉機

圖文提供:許炳堅教授

A. 巧妙的機緣
時代的巨輪似乎愈轉愈快。我在2016年初由高科技產業界轉換跑道回到學術界任教,努力倡導從2013年10月起在《臺大校訊》 「縱橫數位時代序列」文章所圍繞的《道德經》智慧。當時在學術界的許多同仁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放著學系裡的專業知識不提倡、偏要強調相對空泛的智慧呢?

有趣的轉折發生了,2017年起由科技部帶頭提倡人工智慧研究的重要性,教育部也開始在中小學推動人工智慧的教學課程。從此以後,無論是科技部研究計畫申請書的撰寫、或者是在課堂裡的教學,大家爭先恐後地加入智慧的元素與章節。即使只是摸到一點邊緣而已也會覺得很高興,似乎是不提出關於智慧的論述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另外,我在教學內容、或者發表的文章裡,借由實數軸與虛數軸所張開的平面數系來探討孔子所倡導的「舉一反三」。對於一件事情的論述,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作法。不必只是局限在第一象限的無條件贊成,也可以模擬在第二象限的演習攻防(就是藍軍與紅軍的相互對抗),或者是在第三象限與競爭者短兵相接的實戰,也可能是在第四象限的側翼協助。亦即可以講現在、過去、未來,講真實、假象,講實相、虛幻,講體驗、想像,變化起來非常地多元。對於上述的情形,想法保守的同事們經常用異樣或者懷疑的眼光來看待。

神奇的轉折也發生了,從2021年上半年起「元宇宙」(Metaverse)開始流行起來,讓許多新潮公司也急著加入這股潮流之中,包括美國輝達公司(nVidia Corp.)、臺灣的宏達電公司等,美國臉書公司(Facebook Inc.)的母公司也改名為Meta Platform Inc.。真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呀。

(A.1) 契機、危機、轉機
機器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由許多小零件與模組所組成的。不同公司所生產的機器不必是一模一樣。所以說,機器帶來了靈巧與變化。因此,大家很重視機遇、機緣與機關。

「機」這個字代表的是機會。根據維基百科的敘述,「契機」指的是轉折變化的機緣,或是事物轉化的關鍵,也可以看作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樞紐或決定性的環節。契機代表的是有變數,而非硬梆梆鐵板一塊、一成不變的情況。

由契機可以衍伸出危機與轉機。如果以搭飛機旅行來說,轉機就是無法直接抵達目的地,必須換搭另一班飛機才行。面對機會就要善於把握,因此臨機應變的能力很重要。常見的物理系統所展現的,不外乎質量比較大的粒子性、或者質量很輕微的波動性。對於前者而言,臨機應變的具體表現就是遇到障礙物要轉彎、繞道而行。對於後者而言,只要遵循量子力學的規範,自然不會被擋下來。

(A.2) 道與理:相互對應又相輔相成
很多人把「道理」合在一起使用,強調的是條理與根據。其實,道與理是兩個相互對應的觀念,也可以相輔相成。而且道的實用性更廣,所以擺在理的前面。

各級學校的教學內容很喜歡講求有規則的理。無論是家庭作業、或者是學期考試,老師的出題經常圍繞在有標準答案的理。以國立臺灣大學為例,分別設立理學院的物理系、心理系、地理環境資源系,醫學院的護理系、物理治療系,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的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系,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系、資訊管理系等。還有,醫學系的學生要學習生理學、病理學的課程。

「理」所對應的是明確的(deterministic)觀念與事物,其中的對與錯分辨得很清楚。就像是棒球比賽裡硬碰硬的直球對決一樣,是一翻兩瞪眼。以量子電腦的運算來做比喻,平常狀態是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如果進行觀測就會造成量子塌縮(quantum collapse)到某一個特定的狀態,這就對應於理。

年輕人從大學畢業之後進入職場,社會上講求的是「道」,也就是強調策略、變化,而不再局限於有標準答案的「理」。例如:
● 車輛通行在道路上,進出高速公路使用交流道;
● 稱呼警察人員是白道,地痞流氓是黑道;
● 相互來往是打交道;
● 烹飪注重的是餐飲的味道;
● 搏擊運動包括了柔道、跆拳道、空手道、莒拳道;
● 表演魔術需要道具來配合;
● 相關的宗教場所是道場;
● 遇到困難要找出解決之道。
如果上述用詞把「道」字改為「理」字,意思就會變得很奇怪!

「道」所對應的是不明確的、充滿彈性的、用概率來表示的(probabilistic)觀念與事物,其中的對與錯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來綜合決定。以量子電腦的運算來做比喻,量子疊加(quantum superposition)以及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可以展現出各種的狀態(states)。像是棒球比賽裡靈活的投球,直線好球、變化球、下墜球、壞球交叉運用,來達到三振或者接殺的目的。

(A.3) 其實與其虛,心與靈
傳統的說法是眼見為實(To see is to believe),也就是百聞不如一見。「其實」(in fact/in reality)被廣泛地使用,谷歌(Google)搜尋引擎在網路上幫忙找「有的」資訊。

元宇宙(Metaverse)流行之後,人們開始習慣使用「其虛」(in virtuality/in imagination),也就是想像出來的、無中生有的虛體、虛像。可以在網路上找「沒有的」、不是真實存在的資訊。

前者對應於知識與學問,專注於趨向最低能量的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且重視現在,以及手與腦的具體操作。後者對應於想像力與創造力,專注於趨向最大亂度的增加價值(value up);著眼於未來,以及心與靈的開發。

手、腦、心、靈是人類使用的四大層次。手與腦的使用最為普遍,一般人都很擅長。現代的工作與生活主要是在空間、時間、不確定等三大項目做出抉擇。心與靈屬於抽象的,心的思考與想像可以超越空間裡的距離限制,無遠弗屆。靈的境界則是超越時間的束縛,於現在、過去、未來自由遨翔。

大家都知道,把握現在很重要。至於未來呢?則要努力去影響與改變。「未來」還沒有到臨,無所謂對與錯、或者真實與否。對於未來,可以提前假想、假設、假如。《中庸》提醒我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傳統的本位主義在心態上是一板一眼,只局限於自己原有的專業與專長。現代社會裡更講求變通,要因地制宜,而且是入境隨俗。就像川劇的變臉與變身表演,能夠隨著環境而改變,有了很強的生存競爭力。

(A.4) 一小段確定(deterministic),一大段可能(probabilistic)
對於法律案件,如果正反雙方能夠面對全部的事實,那麼彼此應該負擔的責任很容易釐清,就可以順利地達成庭外和解。

如果法律案件的正反雙方對於事實的認知不同,且雙方對於因此而產生的影響也有看法上的不同,就需要交由法庭來詳細審理。進行法庭辯論時,正反雙方的表現經常是睜眼說瞎話。就像是瞎子摸象的故事一樣,只講述一小段事實,專門挑選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來陳述,其他的就用模糊的煙霧彈來誤導對方,也避免把自己逼入錯誤的牆角。

有時候,在寫論文時、或者業界在開發新產品時,也會採取上述這種有利己方的策略。其他常用的策略還包括:聲東擊西、圍魏救趙、圍點打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都有對應的典故。

附錄:魔術與道具

「魔」並不是專指惡魔,對於某一事物過度地著迷,也會走火入魔。相對而言,魔是高濃度的道,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便是。

表演魔術時,採用道具來協助,而不是採用並不存在的魔具。道是親民的,表演用的道具可以交由觀眾們來檢驗,確定沒有夾帶違規的裝置。魔術師的專業在於手法非常地嫻熟,比正常速度快了很多倍,讓觀眾們抓不出破綻。可以混淆觀眾的視野,採用的是專業的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