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學館與花鐘
臺灣大學創校近百年,在悠久的時光中,校園衍為具多元建築的場域,從日治時期仿西方古典建築美學精神,至今仍為多元建築設計之圭臬。伴隨建築物生命週期的自然歷程,在兼顧校務創新與更新需求下,界定文化資產與多元觀點的調和結果,以校園綠建築的經營理念,塑造出矗立於醉月湖邊的博雅教學館。
21世紀教育思潮不再侷限於教室,而是發生在校園所有場域,博雅教學館建築量體介於教學與運動區間,從教學區過渡至開闊的體育場地,量體層層遞減以因應空間密度轉換,而室內空間與外觀設計思維,使該館承繼的綠色基調,成為臺灣大學都市綠核的一部分。
博雅教學館建築本體在滿足各項教學機能需求下,儘可能留設學習開放空間與綠地,從地面層的複層植栽,延伸至二樓廣場,續接三、四樓的綠色平台等,俯視東北向醉月湖區及西北向運動場區,其空間開闊視野極佳,適合駐足走廊賞景;緊臨的排球場側,建築由間次排列的塊體疊砌而成,凸顯律動的空間感,室內、外空間塑造出多處陰影,提供學習空間及綠帶範圍連貫配置,使醉月湖畔的教學簇群具多角學習功能,提供師生寬廣的校園教學與生活需求,實為綠建築思維的演繹。
花鐘,設置於博雅教學館1、2樓北側斜坡綠帶,鐘面以白色羅馬數字字樣顯示3.6.9.12之主要鐘點,次要鐘點幾經思量,將1.2.4.5.7.8.10.11.等數字以盆狀物體置於各鐘點位置,其厚度恰不超過時針與分針運行高度,再與羅馬數字同時塗白置放固定點位,藉由巧妙的創意讓鐘面以點、線、面的方式展現,恰得其所,薄型不鏽鋼板做成的指針,以機芯中軸為中央支點,兩端配重相等,讓時針與分針運行最為省力;簡約設計的時針,看似硬朗略顯憨萌,略長的分針讓花鐘有點倔強又帶點俏皮。設計自己的「時光」凝聚記憶,記錄在博雅教學館裡的每分每秒,讓回憶成為臺大人的時光話題。
2011年啟用的校園綠建築—博雅教學館,伴隨每分鐘跳動的分針,像是生命裡的心律跳動,無時無刻提醒大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是人類最大成本,也是每個人的財富資源,從出生至今陪伴著從不間斷,惟生命仍是有限的,在不斷流逝的時間中,抓緊時間莫過於把握時間,並創造永恆的生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