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歐洲文化論壇21:「歐洲公共媒體的當代挑戰:假訊息、數位平台壟斷與公共實踐」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八年來第21場,於2022年6月25日舉行,以「歐洲公共媒體的當代挑戰:假訊息、數位平台壟斷與公共實踐」為題,邀請到三位重量級的專業學者:胡元輝、羅世宏與孫嘉穗三位教授主講。

活動由總召張淑英教授引言,介紹貴賓,並邀請臺灣歐盟中心劉好迪(Adrian Rauchfleisch)副主任簡介歐洲各國人民使用媒體之概況,比較歐洲與臺灣民眾對於公共媒體信賴的程度。

甫當選公視基金會董事長、並接下華視董事長雙肩挑的胡元輝教授,說明假訊息、事實查核與歐洲公共媒體面對當代民主的挑戰。胡教授從幾個知名個案,例如德國 Lisa Case, 芬蘭公視 YLE 記者等等,說明如何查證假訊息真偽。其中顯例為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讓人民誤以為英國貢獻歐盟數億元,卻無相對利益回饋的訊息導致公投過關。面對假訊息的威脅,歐盟執委會推動業者自律規範、強化事實查核機制、支持打假創新科技、提升公民媒體素養、並鼓勵優質新聞業等政策。歐洲的公共電視如英國BBC、Channel 4,德國ZDF、法國FTV、挪威NRK、瑞典SVT等都設立事實查核小組,實際查證以增加民眾對公共媒體的信賴感。胡教授並以喀麥隆士兵謀殺婦女的暴行影片為例,說明BBC以 Google Globo 的查核系統,精確比對地理位置和時間,確認暴行為2015 年喀麥隆士兵所為,讓喀麥隆政府啞口無言。如今歐洲公共媒體不斷受到政治或商業壓力,更凸顯了民眾支持公共媒體的必要性。

羅世宏教授則解說歐盟公共廣電、媒體自由與數位平台問責制度。歐盟認為公共媒體能強化民主與公民參與權利,承認資助公共電視等於資助民主。目前歐盟支持新聞業採取三種政策:第一、「多媒體行動」政策,補助獨立媒體報導歐洲事務;第二、由歐洲議會對有關新聞業的先導計畫和準備進行徵求與補助;第三、「創意歐洲」計劃,以經費補助提升新聞媒體自由與多元性。此外,針對數位平台的監理與問責,也推動相關法規,包括《一般資料保護規範》、《數位服務法》、《數位市場法》,負責保護消費者及其數位基本權利。該法規也為數位平台建立強大的透明度與明確的問責框架,並且在單一市場促進創新、成長與競爭力;而且納管對象不限於平台,而是各類數位服務,其中Google和臉書更是規範的重點。羅教授認為台灣也應該加強公共媒體補助機制,克盡監督和挖掘真相的媒體責任。

甫膺選公視基金會董事的孫嘉穗教授,以討論公共電視的民主想像與公共實踐為主題。她以奧地利公共電視ORF為例,該電視台透過轉播「點亮希望活動」和製作節目,增進民眾對於活動的了解與捐款意願,建構媒體、社會公益與公民社會的三面參與。此項全國性的捐款活動促發民眾的公民互助運動,打破階級限制,形構社會良善傳統,成為公共電視與民眾的集體記憶。此外,公共電視也能藉由節目設計展現民主,像是BBC讓全國公民一起參與文化資源保存與資源分配的過程,喚起地方意識對文化古蹟的關注。BBC也曾舉辦The Big Read活動,票選全英國人民最喜愛的百本小說,同步提升本土文化的發展。孫教授表示,公共媒體不但能保護少數族群語言的文化,同時也能展現語言與文化多元的在地面貌;閱聽眾不應限於被動接收節目內容,而是主動的經由公共電視進行文化與民主的政治參與。

活動Q&A環節,與會諸多專業人士提出對現代公共媒體的質疑與面對假新聞的解決辦法。三位講者表示,在後真相時代,公共媒體如何證成自身價值、取得公眾支持,既是挑戰也是機會。臺灣媒體應參考媒體環境優於美國的歐洲模式,再依據社會實際狀況調整,走出屬於臺灣自己的道路。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