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多尺度海洋社區模式(TIMCOM)首次參與第六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畫(CMIP6)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超過7成,在整個地球系統來說能吸收大量熱量以及二氧化碳,對於調節地球氣候影響重大,而海洋深層環流的變化是全球暖化趨勢下地球系統變遷的重要過程。其中「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 其伴隨環流系統的變化能夠直接改變海洋生態系統以及造成極端天氣等災害,20年前有部電影「明天過後」即為談論全球暖化快速改變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變化,而造成冰河時期快速的來臨,所以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在未來情境下的變異,一直是近年來科學上重要議題。
臺大理學院海洋研究所教授曾于恒在過去10年間,率領臺灣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一套高效能的「臺灣多尺度社區海洋模式」(Taiwan Multi-scale Community Ocean Model),臺灣多尺度社區海洋模式不只是臺灣本土自行研發高精準的海洋模式,除了能模擬臺灣周遭海域的小尺度環流變化,同時也加入海洋渦漩參數化以及海冰模式模擬全球海洋與海冰系統的變遷,並首次代表臺灣參與第六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畫(CMIP6)下海洋的模式比較計畫OMIP(The Ocean Model Intercomparison)。
特別是這個臺灣多尺度社區海洋模式能成功模擬最近50年來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變化,以及近10年內的增加趨勢,國際間有極多參與比較計畫的模式皆無法模擬到最近這10年內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增加趨勢,甚至有研究懷疑這些模式是否受到大氣驅動力的影響,曾教授的團隊透過不同的敏感度實驗,發現45度以北大西洋鹽度混合過程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變化的關鍵因子,研究也探討海冰變化使密度通量增強可能導致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在近10年內的增加趨勢,此現象同時伴隨「南極繞極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的增強。
本研究成果已於2022年9月13日發表於Ocean Modelling:https://doi.org/10.1016/j.ocemod.2022.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