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花瓣點綴在平假名的樹梢–旅日作家李琴峰校友演講側記

旅日作家李琴峰獲得趨勢教育基金會的贊助,首次回到母校演講。中文系系主任劉正忠在開場時介紹,李琴峰校友雙主修中文系與日文系,畢業後久居日本,儘管她並非日語母語者,卻持續使用日語創作,在競爭激烈的日本文壇中大放異彩,於2021年以《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第165屆芥川獎–是日本極具指標性的文學大獎,充滿傳奇的經歷。惟因疫情阻礙,李琴峰返臺演講的次數屈指可數,此次能與學弟妹面對面分享,機會頗為難得。

李琴峰說,自己是作家也是翻譯家,而「李琴峰」是一個中日兩用的筆名。她目前出版8本作品,皆是以日語寫成,其中5本已有中文譯本,這些譯本皆是李琴峰自譯而成。李琴峰曾將東山彰良的《越境》譯作中文,也曾將臺灣作家李屏瑤的《向光植物》譯成日文。當日講座的主軸將會聚焦在她的日語學習經驗,以及對所謂「日本文學」的種種思考。

李琴峰表示,她的日語學習其實沒有太實際的原因。在國中時期,僅是因為興趣,她買回日文書籍自學、搜尋日文歌曲的歌詞、背誦五十音,逐漸認識日語的發音規則。直到高中時期,她才開始前往日語補習班學習。

回顧過往的學習歷程,李琴峰的文章這樣寫道:「密度不均看起來像是某種斑點花紋,這就有一種美感,彷彿漢字的寶石鑲嵌在平假名的大海裡,或是漢字的花瓣點綴在平假名的樹梢上,當月光照下,大海便閃閃發光,風一吹過,櫻瓣便紛紛飄落。」她在認識日語的過程中感受到許多深具美感的意象。

大學時,李琴峰開始大量閱讀日文小說,也開始接日語家教。2011年,她前往早稻田大學進行為期1年的交換學習。李琴峰表示,儘管出國前的日語就已經有N1的程度,親身來到異國,許多事情仍是初次體驗,她的眼界隨著語言程度一起加深、經驗也隨之開闊起來。2015年李琴峰研究所畢業,在隔年就業前,她安排許多旅行,旅行結束即展開自己的上班族生活。李琴峰回首種種經歷,她在上班通勤的途中獲得創作第一本小說《獨舞》的靈感,前一年的旅行經驗也是相當重要的創作養分。《獨舞》在2017年獲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的肯定,李琴峰也正式在日本文壇出道。

李琴峰亦向聽眾分析日本文學獎與出版業的運行模式,談到自己的創作旅途並非一帆風順。在出道後,她經歷2次退稿、嚴重疫情難以賣書等狀況,在獲得芥川獎以前,也曾有過許多自我質疑的時刻。然而,李琴峰給有志寫作的同學們提供寶貴的建議–她引用《哈姆雷特》之語,要同學們擁抱未知、認清知與不知的界線,對於資訊時代太過方便快速的訊息保持謹慎,跳脫框架與標籤展開思考更是相當關鍵。李琴峰說:「時代變化快速,但總有些永恆不變的東西」,於是「找到自己關注的題材」便是對應這個時代的寫作方法。(林文心/臺大中文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