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第34次跨領域學術交流會 — 國際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合辦 — 國際、創新與重點科技

第34次「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交流會」6月7日在次震宇宙館舉辨,此次由國際學院、創新設計學院與重點科技研究學院3個學院協力舉辦。與會人員包括臺大校長陳文章、四位副校長和多位校級主管、各學院(含附設醫院)院長、副院長與師長等,共70餘人出席,現場互動熱烈,笑聲及掌聲不斷。

活動由國際學院院長袁孝維開場,袁院長首先特別感謝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提供活動場地,並介紹其他2個主辦學院:創新設計學院院長陳炳宇、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院長闕志達。陳校長致詞時提到,最近在國際處與研發處努力下,推動跨領域創意加值計畫,也有感在美國很常看到跨領域合作,從多種專業角度看到問題,希望藉由這次活動,產出新的跨領域火花,以推動國內整合型計畫的合作深度。

首先演講的是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奈米工程與科學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致融,主題為「用麵包產生雙氧水」。陳教授從全球環境汙染問題展開,提出解決能源問題的方式。例如雙氧水應用層面很廣,從紙張漂白到紡織業都會用到,但製造雙氧水過程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若結合普遍存在的剩食問題,食物能轉換成雙氧水,就能減輕浪費與汙染。陳老師以麵包為例,把麵包拆解,利用其成分與多孔結構,經過高溫燒結等實驗過程,再用光譜學鑑定、電化學方式等釐清雙氧水產率。他說,目前都是自己製作麵團,未來想用真的剩食實驗,並指出如何精準分析產物。

接著由國際學院全球農業科技與基因體科學碩士學位學程教授Thomas Banhazi主講,Thomas來自澳洲,參與諸多歐盟國際大型計劃,強項是將科學與商業化結合,應用在農場、農業精準與環境等。Thomas介紹幾套農場管理監測系統,系統會對於通風率、溫度、相對濕度、二氧化碳等環境數據進行監測,便能利用在雞舍或豬圈,以提升生產效益。他也介紹與歐盟合作的研究,在澳洲農場進行實驗,收集牛站立與躺著的相關數據,並與臺大的研究團隊合作,進行詳細分析。

第三場演講為「開箱宇宙唯一月經課」,主講者為創新設計學院社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暨醫學系教授黃韻如,黃教授用每日一字方式介紹「月經」輕鬆破題,並解釋月經在生物演化重要性。黃教授指出,月經是需要超越自身體驗的同理,生理男生雖然可以用經痛模擬機體驗,依舊很難親身體會。因此社會上有污名化的問題,例如印度有小孩衣服沾到月經受到霸凌、職場請生理假被要求提供用過衛生棉等。黃教授引用經濟系教授林明仁發展經濟學觀點,指出現今存在「月經貧窮」問題,世界上很多女孩因無法負擔衛生棉費用無法上學,為此臺灣有眾多NGO正做出努力,例如「愛女孩Love Binti」創辦人楊怡庭、「棉樂悅事」工作坊林念慈以及倡議月經平權「小紅帽」創辦人林薇等,希望透過教育等作法改變社會。最後,戲劇系謝筱玫教授帶領現場師長輪流閱讀經典劇本《陰道獨白》,希望大家聆聽社會上的月經困境聲音,並給予支持。

壓軸由梁次震宇宙學特聘講座教授兼物理系特聘講座教授陳丕燊主講「黑洞無所不談」,陳教授打趣的說,演講主題只要有「黑洞」或「恐龍」2關鍵詞就會賣座。陳教授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說起,帶領大家從理論、歷史與電影去認識黑洞。接著陳教授帶大家認識蟲洞原理,也提醒經過次震宇宙館一樓,可以抬頭仔細看看四個雕像,其中手上拿蟲洞的就是愛因斯坦。至於黑洞的理論,目前還未有定論,目前較可以確定的是霍金量子糾纏理論,學界正尋找物理解決系統、類比系統或電漿分享鏡等方式來解答。演講最後,陳教授用愛因斯坦名言「這個宇宙最不可理解的是,他竟然是可以理解的」做為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