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疫情與國界的再聚首 西北大學與臺大語伴的城市小旅行
今年暑假,臺大學生帶領數位從美國西北大學遠道而來的語伴,在臺北市進行文化踏查。這場難得的交流活動,始於疫情造成許多國際交流中斷的110-2學期,在國際處與西北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的引介下,由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籌辦「大學學習與文化:跨國小組合作專案」通識課程,讓臺大學生與西北大學修習中文課程的同學組成小組,線上討論並學習雙邊文化,時隔1年後終於迎來國門解封和語伴們實體相聚。
臺大同學精心挑選具代表性的探訪地點與體驗行程,包含保留歷史建築與傳統文化的大稻埕、收藏各類文物的故宮博物院和蘊藏在地小吃的士林夜市,甚至以沿途景點相片設計定向地圖讓語伴踏尋。
設計行程時,參與同學須從不同視角換位思考,西北大學的語伴對臺灣可能感興趣的是什麼?有什麼地點能呈現臺灣的特色文化?導覽過程中也檢視自己對這塊土地的印象與連結,是否有足夠的認識,能夠作為主人向賓客們介紹?
有語伴對於沿路招牌的中文字頗有興趣,會嘗試唸或從認識的字猜測,例如問到為何豆花裡有「花」字,但碗內沒有花朵形狀的事物。霞海城隍廟的匾額也引起語伴注意,除了龍飛鳳舞的書法字含義,也思考讀匾額的左右方向。這些習以為常的風景及生活字彙,有時臺大同學未能完全回答語伴的提問,藉由查詢歷史與語言脈絡,才意識到自己對母語的認識不如預期。
這些體驗也令同學反思,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溝通和理解是相當具挑戰性的任務,說出非母語的語言其實是件困難且需要勇氣的事,須以耐心與尊重來面對語言隔閡與文化差異,給予足夠的時間,聆聽彼此的觀點,並試著理解不同的立場。
同學們從此次活動中學到,正因每個人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經歷,才使世界豐富多彩;學會尊重和接納差異,才得以擴展視野。教發中心將持續辦理國際讀書會,讓臺大同學體驗國際交流的醍醐味。關於今年暑期的筑波大學與112-1學期間的神戶大學、九州工業大學等活動,請持續關注臺大公佈欄與教發中心官網 (https://www.dlc.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