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團隊《最適老化系統圖》於牛津大學全球社會創新總決賽中獲獎

讓未來所有人都能實現最適老化(Optimal aging)是一個複雜且具適應性挑戰的目標,這需要創新思維和跨領域的集體行動才能有效解決。臺灣作為迎接超高齡社會挑戰的國家,全球都密切關注接下來幾年可能在臺灣發生的情況。

今年7月,來自臺灣大學的林宥均、傅姵婷和林佳緯在牛津大學舉辦的「Map the System 2023」全球社會創新競賽中,展現對此議題的高度關注。這項競賽由賽德商學院和斯科爾社會企業中心主辦,而在臺灣的「系統影響力聯合家族辦公室」(SIMFO)則協辦臺灣區的總決賽,以及作為臺灣區的評審與晉級總決賽的隊伍指導。在這次競賽中,臺灣大學的團隊榮獲全球第三名。此團隊是17支受邀到牛津進行現場比賽的總決賽隊伍之一,而在先前5月份的全球準決賽中則共有39所學校參賽。

儘管 Map the System 鼓勵具創業家精神的人參加,但它卻反對社會創業家秉持「解方即英雄」的觀念 — 即用單一解方就能改變世界。相反地,這項競賽獎勵那些能從問題與解方面貌辨識出關鍵影響力落差的參與者,並鼓勵大家建築在他人的成功之上,而非重新再造解方。

儘管參加全球總決賽的好幾支隊伍都是由碩士生和具有創業歷練的人所組成,但林宥均、傅姵婷和林佳緯的研究引人矚目,因為他們的洞察力更細緻且出乎意料,這要歸功於他們廣泛訪談多元利害關係人,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

三位學生發現,儒家對於孝道價值觀的重視可能會導致老年人加深對於老化即無用的思想,進而削弱他們照顧自己的能力,引發社交孤立和身心健康下降的惡性循環。此觀念通過這種結構陷阱並轉化為系統迴路,他們成功地說明,將複雜的互動系統變得能讓廣大受眾理解。

入選全球決賽的團隊受邀前往牛津大學,參加為期4天的工作坊和其他體驗活動,以提升團隊作為社會創業家的能力。談起這次經驗,林佳緯和林宥均表示受益匪淺,與其他團隊的互動讓他們增進彼此了解,儘管比賽的壓力日益增加,他們仍覺得許多團隊是出於共同價值與對世界產生影響力的渴望,才聚集於此。

當團隊被問及對明年 Map the System 2024 感興趣的同學有什麼建議時,團隊成員強調選擇正確的主題至關重要;均衡考量普遍相關性、個人動機和關注歷史上的邊緣化人口的重要性,確保研究既具有聚焦性又有意義性。研究小組表示,如果他們當初能知道現在的情況,他們將縮小調查範圍,將重點放在農村老年人口的交叉議題上,原因在於這些老年人資源最少,卻面臨最適老化的最大挑戰。

反思他們作為一個團隊所面臨的挑戰,林宥均、傅姵婷和林佳緯希望能夠更密切地與臺大的教授合作。由於 Map the System 特別要求學生在主題內容和社會創新過程方面擁有專業知識,因此他們認為藉由競賽是在校園各院系間建立連結的絕佳機會。最重要的是,他們強調未來的參與者應該以社會創新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競賽:這不僅僅是研究;而是你必須真正渴望達成某些事情。

對 Map the System 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參加「系統思考和學習型組織」課程,這是一門1學分的課程,由管理學院教授薛喬仁於今年秋季開課,他因協助沃爾頓家族基金會、永續成衣聯盟和世界銀行等機構繪製的系統圖而聞名。

此外,有興趣在臺灣大學建立 Map the System 相關合作的教職員和校友,請Email joehsueh@ntu.edu.tw(薛教授)並cc mapthesystem@simfo.org

臺大團隊決賽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GoSsbwxn0Q&t=33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