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微雨潤山櫻 「永遠的風華—林文月先生紀念會」側記

文/陳誌緯(臺大中文系碩士生)

臺灣文壇經典作家,本校名譽教授林文月先生(本文中「先生」指老師)近日在美國辭世,享耆壽90歲。臺大文學院、臺大中文系、臺大日文系與文訊雜誌社共同舉辦「永遠的風華—林文月先生紀念會」。文學院副院長康韻梅指出:林先生不僅因〈讀中文系的人〉成為中文系的代言人;其成果更橫跨教學、研究、翻譯與創作。

林文月先生於1973在《中外文學》發表〈源氏物語桐壺與長恨歌〉一文,並附〈桐壺〉譯稿。這部《源氏物語》的翻譯,如川合康三教授所稱,是一部「不朽譯著」,奠定其中日文學擺渡者的先鋒形象。學生陳昌明說明其對中國文學研究的貢獻,引用謝靈運〈游南亭〉一詩「未厭青春好,已睹朱明移」,追念先生的教導與已逝美好。

同窗好友鄭清茂描述林文月為人「外圓內剛」—對他人很好,對自己格外嚴格;何寄澎指出,在諸多雜務中,從事學術、翻譯與書寫,需要強大意志與實踐力。黃啟方強調林文月作為主編,對《古今文選》的意義;黃大洲前市長追想先生協助潤筆的往事;廖咸浩回憶先生慷慨捐贈為筆會「續命」。張淑香認為林先生在現代紊亂生活步調中所展現的人格形象,更顯珍貴。

金文京曾因誤入教室旁聽了林先生整學期的課,他將張充和詩作「十分冷淡存知己」改為「十分溫暖存知己」追念這段回憶。張臨生勾勒某次林先生仗義協調展現的優雅涵養。李隆獻提到林先生全數捐出行政院文化獎獎金,世代造福學子,令其感佩。王文進憶起自己曾答應為老師撰寫九十大壽祝壽文;醞釀十年未完,先生卻已離開。朱秋而展示先生寫給齊邦媛的短信:「我們一個人講痛,一個人講死,倒也很置身生死之外。」呈露林先生可愛與趣味的一面。

郭思敏女士提到母親除教書外,最重視文學。正如先生《遙遠》所書:「人生這般不可思議,如何教人能不感歎,而一時一刻的眼前現在,又怎能不珍惜愛護呢?」林文月先生以文學、翻譯乃至學術之筆,鏤刻生命的吉光片羽;其人言行,也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