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藍鯨的老祖先:鬚鯨的起源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的古生物研究成果,以紐西蘭所發現的早期鯨魚化石為主,再加上整合全球的化石紀錄,提供理解大型鯨魚起源的關鍵線索,此文章剛正式刊登在紐西蘭皇家學會所發行的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隸屬於鬚鯨類群(Mysticeti)的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不只是全球最巨大的脊椎動物:體長可超過30公尺、體重也能來到200公噸左右,而是整個鬚鯨類群都可以說是龐然大物,現存體型最小、只生存於南半球的小露脊鯨(Caperea marginata)也有6公尺、兩層樓高以上的大小。

此研究整合及回顧目前全球針對早期鬚鯨化石紀錄與研究成果,指出紐西蘭所發現的早期、生存於漸新世(Oligocene)約2700到2500多萬年前的鬚鯨類化石們:如蔡政修和Ewan Fordyce教授所命名的Toipahautea waitaki 或Horopeta umarere等鬚鯨物種,很有可能就是包含藍鯨等整個鬚鯨類群起源的老祖先們。

鬚鯨類群最關鍵也廣為人知的特徵就是口中沒有牙齒、而是用鯨鬚板來進行濾食。但鯨鬚板和人類的頭髮或指甲同樣都是由角質蛋白所形成,不像骨骼一樣,很難形成化石。即使幾乎沒有如此早期鯨鬚板的化石紀錄,藉由現生與化石鬚鯨的頭骨形態研究,我們能從頭骨的細部形態來判斷該化石是不是隸屬於鬚鯨類群。紐西蘭這一批早期的鯨魚化石都具有口中應該有鯨鬚板的頭骨形態特徵,而其親緣關係的分析結果也清楚的呈現出這些早期的鬚鯨物種,和目前所知的所有鬚鯨類群有極為親近的關係。

大型鬚鯨不只是體型龐大,其佔有的生態區位也影響著全球的海洋生態系。2023年的暑期研究期間,蔡政修也前往美國及日本進行早期鬚鯨化石的研究工作,而先前的研究成果也包含臺灣所發現能達18公尺的露脊鯨化石與其全球生物地理演變的關鍵線索,藉由持續在全球追尋大型鬚鯨的化石,也將能更清楚瞭解整個海洋生態系的演變。

研究全文: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3036758.2023.2249410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