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與MIT合辦ESG暨淨零排放跨界研討會

近年來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威脅與影響愈發嚴重,全球多國皆將永續發展列為重要政策,以響應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並積極投入該領域的研究發展。臺灣大學與MIT於9月20日舉辦線上研討會,以「永續發展與淨零排放跨界融合」為主題,邀請2校專家從不同的領域分享相關經驗與研究。臺大國際產學聯盟主任暨研發長吳忠幟在歡迎致詞中表示:「永續發展議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但其牽涉的挑戰卻錯綜複雜,需要政府、企業、產業以及你我每個人共同努力做出改變。」

研討會從金融、產學合作、科技發展等不同的面向探索相關的挑戰與解決方案。MIT 金融資深講師 (Senior Lecturer in Finance) Gita R. Rao 博士首先針對 ESG 與影響力投資議題分享她在此領域的豐富經驗。由於 ESG 概念的演變,企業與投資家在應對氣候變化、職場趨勢、法規等各方面也面臨了更多的挑戰。Rao 博士特別談論到臺灣特定產業對水資源與再生能源的需求,並提出突破困境的機會。MIT氣候與永續發展聯盟的執行董事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MIT Climate and Sustainability Consortium) Jeremy Gregory博士接著分享 MIT 如何結合學術創新與產業實務,與產業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共同推進永續發展、減緩氣候變遷以及訂定解決方案的成功經驗。

研討會的下半場則由2位臺大學者發表永續科技的研究成果。近年來提升的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需求,其安全性也同樣倍受關注。對此,臺大化學工程學系教授吳乃立介紹他在一種表面改性塗層的研究,提出兼具高性能與安全的鋰離子電池的技術開發成果。此外,臺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潘述元則發表廢水回收科技上的研究。該技術根據廢水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回收後的用途所需的品質而設計精準分離程序,並以養豬廢水、微鹹水廢水和工業廢水為例說明其應用。

研討會主持人─臺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馬鴻文於活動尾聲時說到:「現在是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ESG 與淨零排放是與時間賽跑的競賽,我們需要結構性的改變。臺大講者從能源儲存、資源循環2方面分享技術的創新;MIT 講者則分享將資本的力量灌注到永續發展的經驗。四位講者的分享展現了科技、制度、管理多元的思維與實踐。永續發展之路充滿挑戰,唯有結合資本、科技、人才與智慧的力量,建立跨領域的夥伴,才能找出解決方案。」研討會展現不同領域在實現永續的挑戰與機會,也藉由產學研的對談開啟許多合作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