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數位時代系列」第77篇 - 人生優質劇情:設計加表演

圖文:許炳堅講座教授

A. 人生劇情:機運、際運、好運

地面的道路上有明確的交通號誌與標誌讓人們遵循。當開車抵達十字路口、五叉路口、或者圓環時,大家都知道依序通行。

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卻沒有清晰明確的標誌來引導,每一個人需要自己去摸索與心領神會。當抵達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是遇到可以全速通行的綠燈,或者是應該減速停下來的黃燈、還是需要耐心等待的紅燈呢?人生充滿了許多變數。每一個人出生的境遇不同,承襲的基因也不一樣,外在的環境也持續地改變。各式各樣的高科技產品日新月異,包括新式的手機、人工智慧軟體系統、無人機的盛行、無人駕駛迅速地普及。

所以說,人的一生並沒有固定的劇本可以遵循。我們對於整個時代以及當前時勢的掌握,就顯得格外地重要:
.機運:要抓好時機,不可以錯過;
.際運:其實是因緣際會,能夠摸到邊就算是很幸運的了;
.運氣:運不僅是名詞,更可以是動詞。把氣好好地運。

(A.1) 人生的劇情:真、實、想像、假

人生的劇情由一連串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場景所組成。我們要妥善地分辨:真、實、想像。真理(truth)永恆存在,經過幾千年歲月的考驗而屹立不搖,也會繼續流傳下去。事實(fact, reality)則是近期內實際發生的事情,其有效性受到時間長短的限制。至於想像(imagination)是人類心智思考的結果,不必已經發生過。俗語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還有「莊周夢蝴蝶」,是想像力豐富的極品代表作。

各級學校教科書所教導的內容,經常是符合規則與規定的有條理事務。真正的人生不儘然按照書本的條理去進行,充滿了變異,還要加上不少的想像。我們要有能力分辨:現實相對於真象與真實,還有跨越時空的「真相」。

在「縱橫數位時代系列」第76篇<雙智慧:內心自然智慧(Artificial Wisdom)與人工智慧(AI)>文章裡,我們詳細地指出來,「道」可以表達不同的層次,分別是:一、地道;二、人道;三、天道;四、宇宙道。同樣地,「假」可以表達不同的層次,分別是:一、不是真的:假冒,二、設定的詞:假如、假使,三、借:假借、假道,四、休息:放假。

在從前,大家相信有圖為證,眼見為憑。到了21世紀,「元宇宙」(Metaverse)盛行,真真假假,半真半假,亦真亦假。很多照片是經過修圖軟體變造過的,不少照片甚至是「人工智慧」軟體 (ChatGPT, Midjourney)直接產生的,而非現場拍攝的。

(A.2) 人生選擇性跳躍在公平與奇特兩組線上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環境比以前改善很多,社會制度也更為完備。在已開發的國家或者地區裡,平均壽命達到80歲左右,而且持續地增加。大家所追求的人生目標雖然不完全相同,歸納起來大致包含了:健康與長壽、自身快樂與家庭幸福、有機會的話再加上心靈的領悟。另外,有些人追求獲利,有些人追求名聲,又有些人希望名與利能夠兼顧、雙收。

人類生命的遺傳主要來自染色體上的基因,有一半來自母系(XX),另外一半來自父系(XY)。人生從誕生開始就因人而異,不僅體質不同,甚至家庭財富也是天差地別。在六歲到二十幾歲的求學階段裡,政府努力安排外在環境的表象平等。制定共同的學制,小學6年、國中3年、高中3年、大學部一般學系是4年。也採用相同、或者差異不大的教科書,升學考試有共同的考試卷。讓年輕人誤以為這個世界是提供公平的環境。在學校裡,強調個人能力在學業的表現。

在求學階段,很多人特別注意的公平項目,包括:學校裡學期考試要公平,升大學的學測甄試、分科測驗要公平,中小學教師甄試要公平,大學裡教師升等要公平。其實,公平只能保證平凡、平庸的結果。因為學生們被局限在共同的教科書範圍裡,無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大學畢業之後,年輕人進入職場猛然發現競爭激烈的社會不再提供絕對公平的環境,由在學的單打獨鬥進化到團隊競爭。強調分工合作,而且不限制團隊人數、或者公司的大小規模。也沒有特定領域的限制,很多創新是跨領域完成的。競爭的項目不局限於技術性的專業,口才、心態、才藝等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綜合表現。臺積電公司張忠謀創辦人分享的寶貴經驗,就是依靠對於大學通識課「莎士比亞文學」的融會貫通來收服與贏得美國半導體公司市場部同仁的敬佩。

附圖顯示學校教育強調學業考核的公平、平等,卻也局限在平凡的結果。口才、心態、才藝等各方面的能力對於就業之後的傑出表現,影響巨大。

(A.3) 彎道超車 vs. 彎路超車

平常人對於「彎道超車」,心裡想的極可能是更通俗的「彎路超車」。道分成四個層次,「路」屬於最低層次的「地道」,對應於踏實的粒子特性。至於更高層次的「天道」與「宇宙道」,則對應於飄渺的波動特性。

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彎道超車是賽車術語,在競技超車出現的。一般的車輛駕駛者在轉彎時不被允許超車。對於實體的路面而言,普通人如果在彎路的時候加速來超前其他駕駛者,自己的車子很可能會沿著彎曲切線的方向飛噴出去,非死即傷、得不償失。

至於高層次的天道、宇宙道,則不受實體的路面局限。「彎道超車」指的是其他競爭者對於外在天時、地利環境感到困惑而躊躇不前,心裡上覺得是轉彎、繞圈。看得很清楚的人,卻可以勇往直前地超越其他競爭者。《孫子兵法.虛實篇》強調:「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可以協助達到「彎道超車」的效果。

(A4) 設計與表演

在21世紀,有四大語言的表達方式,分別是:
˙文字語言:中文、英文等各地自然交談使用的;
˙數字語言:數字與數學方程式在科學領域廣泛地使用;
˙程式語言:適合在電腦與數位裝置上使用;
˙藝術語言:繪畫、音樂、再加上舞蹈肢體語言。

幾十年前個人電腦剛問世時,程式語言的編寫非常地重要。當時的程式設計師炙手可熱,極為搶手。後來,微軟公司推出MS-Office辦公室軟體套裝產品系列,包含MS-Word文書處理軟體、Excel試算表、PowerPoint投影片簡報軟體,讓一般人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電腦。同樣地,人工智慧(AI)在21世紀初開始流行時,大家也認為寫電腦程式非常地重要。在2022年底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軟體問世之後,一般人用英文、中文等自然語言就可以驅動了,並不需要自己寫電腦程式。

大學畢業之後進入職場奮鬥,再也沒有政府部門來保障完全公平的工作環境。而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強調「拉幫結派」方式的團隊合作。每一個人要把自己所處的「天時、地利、人和」環境做最佳的布局與安排,也就是要精心地設計。

真實人生,並沒有固定的劇本。每天上午9點鐘到下午5點鐘的上班時段裡,自己就要當稱職的專業演員,根據任職單位指派的職務去演好對應的角色。下班之後,心境迅速歸零,不要把白天的任何不愉快心情帶回到家裡。人生表演最佳化,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無論被指派擔任主角、配角、或者跑龍套的角色,都要完全融入而且忘我地演得讓觀眾由衷地感佩,拍手叫好。

附錄一: 領導(Leadership)、管理(Management)、服務(Service)的分別

服務:別人指派的工作,自己努力達標。大家對於服務很熟悉,因為大學教師的升等、以及年度工作獎金考核包括了教學、研究、服務。

管理:(由虛到實、實中作)目標明確,也有已知的實行方法。把有完整作法的工作指派出去,講求效率。可以採用激勵 (Motivation)的方式。用白話文來說,在項目所需要的人員與經費都撥補到位的情況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屬於苦勞的層次。

領導:(由無到虛、再到實)把需要創新的項目技巧性地分派出去,講求效果。需要採取鼓舞 (Inspiration)的方式。在項目所需要的經費編列不足、或者沒有編列的情況下,要動腦筋地完成任務。這是屬於功勞的層次。

大家在管理學裡耳熟能詳的80/20原則,前面80%資源與力氣用在管理與服務,屬於維持、防衛的動作。後面20%資源與力氣用在領導,屬於投資、進取的動作。一個有趣的情形:許多大學裡設立了管理學院,因為管理方面的知識可以系統化地傳授。在臺灣的各個大學裡還沒有設立領導學院的,因為領導方面的知識不保證可以有效地教導成功。很明顯地,領導與管理屬於不同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