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研究發現北半球最古老的鬚鯨:謙遜福卡鯨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與美國西雅圖伯克自然歷史與文化博物館 (Burk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ure) 的James Goedert和查爾斯頓的古生物中心 (Charleston Center for Paleontology) 的Robert Boessenecker合作研究,發現整個北半球最古老的鬚鯨,並將此新物種命名為Fucaia humilis(謙遜福卡鯨)。研究文章於2024年的4月正式收錄於國際知名的研究期刊Current Biology

長期以來年代最古老、時間能推回到始新世 (Eocene) 的鬚鯨一直都只有在南半球(南極和秘魯)被發現,再加上幾乎是在同一個時間點:始新世末期南極大陸周圍所形成的南極環流 (Antartic Circumpolar Current) 所塑造出的環境(大量的浮游生物),包含全球最大的脊椎動物:藍鯨,這一整個類群的鬚鯨 (Mysticeti) 的起源與早期的演化歷史,一直都被認為南半球是主要的孕育之地。

蔡政修近年來於美國的合作和野外工作,確認美國華盛頓州所發現的化石為目前北半球所知最古老的鬚鯨(生存年代大約落在3450萬年前):Fucaia humilis,humilis在拉丁文中意味著謙虛或謙遜的含義(對應到英文的humble),指出鬚鯨長期以來在北半球不太為人所知的早期「謙遜」的演化歷史,因此中文可譯為謙遜福卡鯨(英文俗名為humble whale)。更有趣的是在同一個地區(華盛頓州)和時間點也有全球已知最古老的巨藻生態系 (kelp ecosystem) ,指出北半球於3千多萬年前所開始形成的巨藻生態系,可能為孕育早期鬚鯨演化的關鍵地點。

南半球為南極環流,北半球為巨藻生態系,南、北半球推回3千多萬年前的海洋生態環境與其驅動力大不相同,所孕育出的鬚鯨類群的體型也極為不同,當時南半球的鬚鯨體型已經能達到10公尺,但謙遜福卡鯨卻是不到3公尺。研究成果清楚的指出,一路演化出藍鯨等史上最巨大的脊椎動物的早期起源仍有許多待解之謎,蔡老師持續在南北半球奔走、追尋鬚鯨早期起源與演化的脈絡,將有機會更進一步解開這一個生命史中的大謎題。

研究全文: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4)0030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