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文學獎成果豐碩 秉持傳統且勇於創新

臺大文學院於5月29日在演講廳舉行「第二十六屆臺大文學獎」頒獎典禮,今年特別安排中文系學生組成的樂團擔綱開幕表演。臺大教務長王泓仁、文學院院長鄭毓瑜、中文系主任劉正忠及多位師長參與,場面隆重溫馨。本屆有326件作品參賽,經初審、決審會議,選出53件優秀作品。獲獎同學來自全校各院的學士班與碩、博士班,足見臺大多元且豐沛的創作能量。

中文系主任劉正忠特別感謝校長室、教務處、學務處對本獎項的支持,也談到今年不僅秉持傳統,在小說、散文、詩、劇本獎項上有出色表現,更發揮創新精神,首開全國文學獎先例,設立AI共作的試辦項目,同學的創意嘗試也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教務長王泓仁致詞時表示,不同時代,文學有它的變與不變,在提倡STEM教育為主流的時代,更要提倡文藝創作和活動。他大力肯定臺大文學獎創辦迄今所帶動同學對文學的親近、喜愛及創作風氣。

院長鄭毓瑜談及創作為喚醒世界的號角,文學創作促進人類文明的推進,並朗讀楊牧(1940-2020)詩「蘆葦地帶」和愛爾蘭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的詩「Politics」,指出「詩」不僅可以深入個人心思,也可以進入社會、人群、時代;並期許「詩」未來能自由、不受束縛地持續展現他的抒情性、公共性,與人類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

隨後當場宣布各獎項名次,並邀請首獎或貳獎同學分享感言。散文組首獎胡可兒同學感謝臺大文學獎讓大家有發揮創作的空間,也提及書寫對自己而言不僅是面對痛苦的管道,更是處理痛苦並從中得到抒解的方法。新詩組貳獎的林欣曄同學從大學到博士班,已是第七度獲獎,她感謝臺大文學獎留住她最好的青春,並強調「文學創作須兼顧理性與感性,知識、運用與創新,這是各領域工作非常需要的特質」。劇本組首獎的李承穎同學以傳統戲曲形式書寫現代人的故事,他感謝評審老師們的肯定,並表示未來會在傳統戲劇創作領域持續努力。小說組首獎謝承安同學從高二即開始積累投稿經驗,大一首次投稿臺大文學獎就獲首獎殊榮。他感到十分開心,也將代表本校參加「超新星文學獎」評選。

典禮在溫馨的氛圍中圓滿結束。這屆作品將收錄於下半年出版的《第26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決審紀錄則將公佈於中文系網的文學獎專區,歡迎師長同學持續關注。

完整得獎名單:http://www.cl.ntu.edu.tw/web/news/news_in.jsp?np_id=NP171703256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