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校友許倬雲教授榮獲唐獎漢學獎
臺灣大學傑出校友,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歷史學界泰斗–許倬雲教授,於2024年6月20日榮獲2024年第六屆唐獎漢學獎的殊榮。唐獎是世界級大獎,全球學界備獲稱譽,在各國重量級學者的競爭下,許倬雲教授獲獎讓臺大全體師生與有榮焉、深感驕傲。他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專心致力在學術研究並獲得傑出成就及貢獻。他學貫中西、學識淵博、熱心教育及知識傳授,並桃李滿天下,其格物致知的治學態度與堅持知識分子良心、關懷社會的精神,亦令人尊崇。
許倬雲教授在獲獎後,除感謝唐獎的肯定與鼓勵外,也特別提到他一輩子學習讀書與做人都是從就讀臺大開始,臺大將他帶進學術大門,並於每個階段給予指導,令他感恩不盡。他強調,臺大校長傅斯年留下來「敦品勵學 愛國愛人」校訓,從他進入臺大至今,是終身難忘的訓勉與鼓勵。
許倬雲教授曾說:「我和臺大切不斷的血緣,有了臺大的教育,才有我一生的學習過程和工作經驗。」回顧他與臺灣大學的淵源,自1949年考上臺大,讀過一年外文系,三年歷史系,1953年獲學士學位,隨即進入臺大文科研究所史學部(臺大歷史學研究所的前身),並於1956年畢業,指導教授是李宗侗教授。許倬雲大二從外文系轉至歷史系的契機,在於當時臺大校長傅斯年以及文學院院長沈剛伯,注意到他具有治史的潛能,鼓勵轉至歷史系,之後許倬雲適才適性發揮所長,成就了在歷史學領域的傑出表現。
許倬雲教授在畢業後,臺大校長錢思亮及胡適先生,基於愛才、惜才的精神,在多方奔走及協助下,許倬雲順利獲得華僑徐銘信先生留美獎學金,負笈至美國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深造,並於1962年獲得人文科學博士,旋回國於臺大歷史系任教。臺大師長們愛才如命、求賢如渴的無私奉獻,協助許倬雲出國深造,開闊視野,並代代傳承至後輩學子。
許倬雲教授自美國返臺任教後,於1965年至1970年間擔任臺大歷史系主任,主導歷史課程轉型創新,將當時歷史學的新觀念和新方法引介到國內。他大力提倡以社會科學方法治史, 引進心理學、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等社會科學教學,並強調歷史不僅要「敘述」,而且要「解釋」,其史學觀點深受重視,對臺灣史學界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即使許倬雲自1970年之後即赴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執教,但仍分別於1984至1987年間,和2006年多次回到母校臺大擔任講座教授並發表演講,讓年輕學子能親炙大師風采,深獲啟發及提示,受益匪淺。
許倬雲教授對於臺大師長的殷殷教誨及身教言教的情誼始終銘記於心,念念不忘。他於2017年獲得臺大傑出校友表揚時曾表示,曾指導過他的師長都對他一生的學習有終身的影響。在臺大受教育的期間,包括李濟之教授、凌純聲教授、李宗侗教授、沈剛伯教授及勞幹院士等,皆為他一生的工作,賜給必要的研究工具、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他回顧一生所做的研究工作,幾乎都有臺大時期老師們在其身上種下的種子,不僅啟蒙他一輩子的學術研究,也為其從事研究的態度奠定紮實穩健的基礎。
在做人處事方面,許倬雲教授也以求學時期的傅斯年及錢思亮兩位臺大校長為楷模。他說,傅斯年不畏強權,從不向浮論屈服,一切為了學術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錢思亮以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為重的原則,都是他時時不忘的典範。
臺灣大學於今年甫成立「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以紀念漢學巨擘余英時教授,推動漢學研究。余英時是唐獎第一屆漢學獎的得主,許倬雲教授今年也同獲此殊榮,此些校友前輩之成就,更鼓勵臺大積極推廣漢學,引領該領域展望未來。臺大除再次恭賀校友許倬雲榮獲唐獎漢學獎,亦將致力營造良善的學術研究環境,實踐大學人才培育的使命,如同過去師長培育許倬雲一般,傳承作育英才、百年樹人的精神,讓臺大成為國際漢學的學術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