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第38次跨領域學術交流會—文學院

為積極促進各學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本次由文學院主辦的「國立臺灣大學第38次跨領域學術交流會」於2024年6月11日在文學院演講廳及大堂舉行,臺大校長陳文章、副校長廖婉君、副校長曾宛如、副校長張上淳、總務長廖文正、學務長朱士維、研發長吳忠幟、各學院院長與師長同仁等近90人與會。

本次交流會由文學院副院長林美香主持,在陳校長和文學院院長鄭毓瑜的致詞後正式揭開序幕。特別安排了3場主題演講,依序由人類學系教授林瑋嬪、歷史學系教授呂紹理和語言學研究所教授謝舒凱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

首場講題為「幽靈基礎設施:海洋技術政治與懸置的馬祖大橋」。人類學系教授林瑋嬪透過「反轉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al inversion)的研究視角,探討大橋建設如何匯聚政治、經濟、技術、媒體等各種可見與不可見的力量,以及那些試圖掌握改變契機的人物的影響。馬祖跨海大橋歷經30年的反覆規劃與懸置,提供一個深刻的觀察窗口,讓大家理解其中政治、技術與海洋的相互交纏,以及邊界基礎設施的幽靈性。

第二場演講由歷史學系教授呂紹理主講「有望的藥料:日治時期臺灣的古柯產業」。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後,僅用20年便將臺灣打造為亞洲僅次於荷蘭爪哇的第2大古柯葉生產基地,被日本人盛讚為「有(希)望的藥料」。然而,這些古柯葉農場在戰後接收日產的過程中,因兩場大火而毀滅,日本將臺灣打造成為熱帶藥用植物生產基地的夢想也歸於灰燼,並逐漸在社會記憶中消失。

最後一場演講由語言學研究所教授謝舒凱主講「語言與意識:計算的觀點」。謝教授專注於探究語言與意識的交互作用,以及語言與認知的計算模型。在演講中,謝教授從計算的角度分享近年研究與應用,包括細粒度的語義自動表徵、多模態的認知與語言溝通、領域知識的機器學習與推理,以及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與歷史意識探究。

在主題演講後,場地轉換至文學院大堂,由戲劇系教授王怡美、兼任講師魏世芬指導的學生呈現教學實作—《戲劇青春夢》演出。開場以法國劇作家Molière的經典喜劇《Tartuffe》為靈感的角色形象服裝走秀,許芯瑜和藍琦勝同學跳脫傳統,以虛實及前衛的服裝設計概念,融合當代與古典的元素,搭配《Tartuffe》全體演員走秀,文學院大堂華美的巴洛克扶梯結合精彩的燈光表演,賦予觀者全新的視覺饗宴。

而後是歌舞劇片段,以《This Is Me》熱鬧開場,送給每一個在生活中尋求自己價值的人。隨後,由廖婕伃、蔡欣瑀同學演出《我上的夢》,以及郭哲維和黃曉熙同學演出《危險遊戲》,這兩首曲目均出自戲劇系校友雷昇擔任藝術總監暨作曲、林孟寰擔任導演暨編劇的音樂劇《熱帶天使》。尾聲以《The Nicest Kids in Town》群唱作結,精彩演出贏得滿堂喝采,圓滿結束本次交流會。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