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舉行國際訪問學者暨訪問研修生歡迎茶會

為促進臺灣成為國際漢學研究的重要平台,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致力於深化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今年,中心首度啟動「2024-25國際訪問學者獎助計畫」及「2024-25研究生研修獎助計畫」,並獲得國際漢學界的熱烈回應。本計畫吸引來自中國、日本、比利時、加拿大、印度、法國、俄羅斯、美國、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德國、荷蘭、越南、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按筆劃順序排列)的教育研究機構共48位學者及91位研究生申請。經過評選,最終選出8位學者及7位博士候選人獲得獎助。

為促進與國際人文學界的交流與合作,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於10月15日在文學院會議室舉行「國際訪問學者暨訪問研修生歡迎茶會」,並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與研究生參與。茶會現場氣氛熱烈,出席者包括文學院的師生、來訪的國際學者,及來自各領域的訪問研修生。出席的嘉賓還包括中心捐助者馨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傳馨、文學院院長鄭毓瑜、以及多位中心合作教授如謝舒凱、林明照、陳慧宏、傅揚、韓承樺等。

茶會開場由文學院院長鄭毓瑜致詞,對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在促進國際人文學術交流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肯定。隨後,中心主任陳弱水教授介紹未來的發展規劃,並強調該中心將繼續擴大國際合作,促進更多跨文化及跨學科的學術對話。訪問學者代表、耶魯大學的安靖如教授發表致詞,他感謝該計畫為他提供訪臺的機會,並表達對余英時先生的深切懷念,感謝他對自己學術生涯的深遠影響。

隨後,獲獎的學者和研修生依次介紹自己的研究計劃。安靖如教授的研究將探討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特別是其「良知」與「真知」的概念,並計劃完成一部專著。戴維理教授將專注於研究近代中國國族國家的形成,並探討如何跨越領土邊界將主權延伸至海外華人社群。杜勇濤教授則計劃研究臺灣河南安陽外省族群的認同掙扎以及對故土的情感。研修生的研究方向則多聚焦於科技史、知識史、傳統知識體系與醫學知識的探索,並涉及異文化交流、國族邊界與帝國擴張等主題。

總體而言,本屆國際訪問學者與研修生的研究議題涵蓋知識史與跨文化研究2大主軸,呈現出豐富且多元的學術面貌,預示著漢學研究未來將開拓出更多新的視野與深入的跨領域對話。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