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術研究到應用 臺大攜手MIT共探智慧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的未來潛能
臺灣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於2024年12月11日攜手進行「智慧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產學交流暨圓桌討論會」。活動由臺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國際產學聯盟、高效能與科學計算技術研究中心共同舉辦,邀請2校專家學者與業界專業人士,共同探討智慧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的發展潛力與應用挑戰,並挖掘產學合作的新契機。
在開幕致詞中,臺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施吉昇表示,這次活動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與產業專家,希望能激發更多跨領域產學合作的火花。施教授強調,智慧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是未來產業升級與創新的重要推手,而學術界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將有助於加速技術落地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施教授也藉此機會介紹臺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該中心研究聚焦於5大方向:人工智慧理論與應用、前瞻機器人、生物醫學、先進工程、認知與行為科學,並致力於結合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工業製造、生物醫學及認知科學等領域,推動跨領域研究與創新,改善人類健康與福祉。
接著,MIT機械工程教授Kamal Youcef-Toumi發表一場精彩的主題演講,題為「機器人、自動化與電腦運算科技」,介紹這些技術在多方領域的創新應用與未來發展。Youcef-Toumi教授指出,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正以突破性的方式革新傳統產業,例如製造業中的流程優化、物流中的自動化配送,以及醫療領域中的智能輔助診療。這些技術不僅改善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益,也為解決日益複雜的全球性挑戰提供新工具。Youcef-Toumi教授特別強調,電腦運算技術的進步為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帶來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讓系統能夠自主學習、適應環境並完成複雜的任務。並展示多個成功案例,包括生產線的應用、新一代醫療機器人的開發以及物流系統。這些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如成本、技術標準化與跨領域合作,皆是產學合作可以發揮影響力的領域。
活動最後的圓桌討論中,與會者進一步探討產學合作的模式與機會,包含如何將學術界的前瞻研究轉化為商業技術,構建共享資源的合作平台,以及如何吸引全球人才參與這一領域的發展。此次活動不僅促進NTU與MIT學術界與產業界的知識分享與觀點交流,也為未來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