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期許學生延續關懷理念、貢獻社會

臺灣大學於2024年12月26日舉行「113學年度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會中總共頒發14項獎助學金項目,臺大校方感謝各界浥注資源,讓臺大學生能夠發展潛能,並讓經濟弱勢學生得以專心致力於學業,除致贈感謝狀予校外設獎單位,並頒發各類獎項表揚共85位學生領獎代表(含4組團體)及3位論文指導教授。

臺大副校長丁詩同致詞時表示,這些獎項不僅鼓勵家境清寒學生,也為學生進行不同方位的探索注入動力。臺大正積極推動「NTU beyond borders」計畫,補助學生到國外頂尖大學、企業及NGO進行見習、實習、創業或國際服務等,讓同學們拓展國際視野,進行跨域學習,並發揮利他精神。他也期許在座的同學,以行動延續設獎師長們的關懷理念,有能力時也不忘貢獻社會。

本次有2位領獎學生代表致詞,首先是外籍生代表的人類學系李若雅同學 (Noa Blu Schachter),榮獲「國立臺灣大學國際學位生獎學金」。因自小聽母親分享1970年代居住臺灣的故事,選擇來臺求學,並將此視為第二個家。她提到,臺大提供的獎學金不僅解除她的經濟負擔,更成為實現夢想的重要支柱。李若雅初到臺灣時面臨語言障礙與文化適應的挑戰,但她加入女子棒球隊,讓她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幫助她融入臺灣生活並找到歸屬感。為幫助更多國際學生適應新環境,她創立「Far From Home」國際學生會,協助新生克服學術壓力與語言障礙,並探索臺灣文化,讓臺灣成為一本生動的教科書。她認為這份獎學金既是禮物,但也是一份責任。期許所有獲獎生能利用這份機會,在社會的領域上做出改變,就像臺大為他們所做的一樣。

本籍生代表為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班陳姍萱同學,她獲得「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學生獎助學金」。陳姍萱出身於新住民家庭,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憑藉父母的辛勤付出與自己的堅強和毅力,實現進入臺大的目標。在大學期間,她也積極參與公共衛生服務隊,深入社區推廣健康教育,教導孩童有趣的衛教知識,陪伴獨居長輩進行早操運動。並於去年參與「學海築夢計畫」,前往非洲馬拉威進行公共衛生實習,與團隊合作研究疫苗接種策略與瘧疾防治,親眼見證公衛能跨越地域、文化與語言,守護每一個生命的健康權利。身為新住民子女,陳姍萱還學習越南文與印尼文,參與社區活動、擔任志工,籌辦語言課程與文化交流,陪伴新移民適應生活。未來,陳姍萱希望成為像母親一樣堅韌的人,運用專業知識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突破困境,讓每個角落的人都能擁有健康的權利。她誠摯的感謝所有設獎單位與師長的支持與鼓勵,這份支持不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是一種對夢想的肯定與激勵。

此次頒發獎助學金獎項中,由臺大自設的有「國立臺灣大學優秀青年」、「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傑出表現獎學金」、「國立臺灣大學國際優秀研究生獎學金」、「國立臺灣大學國際學位生獎學金」,以鼓勵同學在學業及其他方面有多元發展,並吸引國際優秀學生就讀本校。其中傑出表現獎學金113學年共有6名個人及8 組團隊獲獎,其中段祥、鍾皓恩、陳盈芳、陳瑄等人及其團隊參加多項國際及全國競賽、組織跨國與全國學生社會活動及參加企業競賽,在社會與人文領域積極發揮影響力。在學術研發方面,洪頡茗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於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等具影響力的期刊共計8篇,學術研究表現傑出。葉佾叡、陳少翔、鄭皓文、張庭禎等人與團隊夥伴致力於研究光電與永續議題、積體電路、法律辯論等領域,在國際相關競賽榮獲多項冠軍。獲獎學生中,在體育領域也展現不凡表現,陳柏文、王鼎鈞、陳思綺、吳詠珍等人與其團隊積極參加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全國運動會、教育部大專棒球聯賽相關全國型競賽,榮獲眾多金、銀牌,其中趙祖政更在2022亞洲運動會競速滑輪溜冰競賽以臨門一腳榮獲金牌與銅牌,為國爭光。

臺大將持續推動各項校內外獎勵及助學措施,達成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完善經濟扶助機制,提升高教公共性的目標。同時也期許臺大學生敦厚品德、積極向學,讓學生以身為臺大人為榮,進而啟發其肩負母校傳承關懷與支持教育、扶助弱勢的重任,實踐回應各界對臺大善盡社會責任的期待。

各類獎學金頒獎典禮典禮不僅成功為師生間建構互動平台,也吸引媒體關注而廣獲報導,讓社會大眾瞭解學生致詞代表的生命故事,並藉此引發社會大眾善心善念,以己身及群眾之力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