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本校師長榮獲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臺灣大學副校長、電機系特聘教授廖婉君以及大氣系副教授黃彥婷,日前分別獲得2025年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傑出獎及新秀獎。全校師生對其勤勉不懈的研究精神,與在科學上的不斐成就深感敬佩與驕傲。

廖婉君教授為臺灣通訊網路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也是臺大電機系首位女性教授。她的研究涵蓋無線網路、多媒體通訊、智慧邊緣運算、車聯網等前瞻研究,以其在無線及多媒體通訊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榮膺IEEE Fellow,並多次獲得各種傑出研究獎項肯定。她的研究重視學理突破、實務應用及價值創造,除了帶領研究團隊從事創新性研究外,並長期將研究成果應用在實務上,積極善用網路專業知識協助政府及產業界,進行價值創造及轉型升級。

廖教授在無線網路與多媒體通訊的研究中,開創高品質即時影音串流技術,突破各種通訊網路傳輸限制,以提供具服務品質保證之視訊直播、隨選及群播服務。在無線多視角視訊串流及數位混合實境方面,她研發5G/6G網路智慧邊緣運算核心技術以支援多人異地互動的沉浸式體驗,在滿足使用者低延遲及多人運作同步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網路傳輸資源需求,相關成果受到歐盟6G Flagship Expert Team關注,受邀撰寫6G白皮書,為全球邁向6G時代做出貢獻。在下世代無線網路方面,聚焦綠色節能通訊及無線網路資源分配,為下世代無線網路提供完整的特性分析及紮實的理論基礎。

廖教授對於研究有無比的熱情,她分享:「是努力讓我在資通訊領域找到興趣,而興趣更加深自己的努力。」她也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勇往直前,給自己多一點機會,就會發現自己也可以創造未來。作為臺大電機系第1位女性教授,她始終堅信:「性別從來不是障礙,關鍵在於要找到熱情與方向。」

黃彥婷副教授的研究著重在氣候動力學領域。她利用高速電腦模擬探討大氣與海洋如何交互作用並影響全球氣候。她的研究發現,南大洋雲的模擬偏差可能透過遙相關機制影響熱帶降雨,進而影響區域氣候模擬的準確度,這項發現促使多個氣候模式中心重新關注南大洋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的重要性。

此外,由於溫室氣體增加對北極氣溫的影響遠超熱帶,而南大洋是全球暖化的主要能量儲存庫,黃副教授進一步推測高緯度氣候變化將對熱帶的影響將愈加顯著。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氣候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RL,為氣候學家如何探討年代際氣候變遷開啟新篇章。

黃副教授分享,失敗是科學的一部分,短時間就能得到結果的問題就不需要科學家多年努力研究。她曾花費2年時間試圖重現1篇已發表論文的結果,卻始終無法得到相同結論。在聯繫原研究作者後,對方開放且積極地討論可能的誤差原因,這使她體會到科學的客觀和開放,讓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不分國籍和年齡,都能交流合作。她說:「科學家不一定要是絕頂天才或充滿源源不絕的靈感,研究往往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當回頭審視過去幾年的努力,才發現自己已經隨著整個研究領域一起前進、成長。」

此外,黃彥婷副教授也觀察到部分女性較容易產生「冒牌者症候群」,即使表現優異,仍然會質疑自己的能力。因此,她常鼓勵學生不要因為「假想的問題」而放棄機會,越是把握機會,反而越可能發現問題常有解方,也越有機會找到能夠搭配自己生活節奏、讓自己發光的工作。她深信,每回面臨選擇時,都勇敢抓住自己最喜歡的,這樣最有機會找到適合發揮的方向和志同道合的團隊。透過自身經驗,希望啟發更多女性相信自己,勇敢挺身而進。

本屆獎項中另外1位新秀獎得主–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研究所副教授楊湘怡,她也是臺大物理系及該系研究所畢業的臺大校友。她的研究著重於黑洞物理與星系演化,藉由高速電腦計算數值,模擬各種複雜的物理機制之間的交互作用,解析黑洞噴流如何影響星系與星系團的演化。臺大師生也為其優異表現喝采。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由台灣萊雅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於2007年共同創立,以表彰女科學家貢獻、樹立典範,以啟發年輕女性投入科學、勇敢逐夢,進而促使科學界兩性平等與多元共融,素有臺灣「女性諾貝爾獎」美名。

詳見台灣傑出女科學家官網:https://towis.loreal.com.tw/taiwan-FWIS.php

To Top